不要害怕走進生命中的黑洞,我們總可以再從白洞出來

視角的差異、時間的彈性、因果關係的本質……為什麼我們記得過去,而非未來?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能決定未來,而非過去?在《白洞》中,《七堂極簡物理課》《時間的秩序》作者羅韋利的講述比《時間的秩序》更進一步,再一次顛覆你的直覺。

目涉及的話題進行交流或交鋒,這是書評君設置評審團欄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評審團

本期書目

《白洞》

(意)卡洛·羅韋利(Carlo Rovelli)著

張亦非 譯

博集天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4年4月

作者簡介:

卡洛·羅韋利,意大利理論物理學家,圈量子引力理論的開創者之一。曾在美國、意大利工作,現在法國帶領量子引力研究小組,著有暢銷科普作品《七堂極簡物理課》《現實不似你所見》《科學的誕生》等。羅韋利以其簡潔詩意又充滿熱情的科普講述驚豔世界,被譽為「讓物理變得性感的男人,下一個史提芬·霍金」。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從已被證實的瘋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測中的瘋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羅韋利邀請你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進入黑洞內部。我們經過黑洞的中心,繞開恒星的殘骸,來到時間與空間終結之處——白洞誕生的地方。白洞是黑洞的反演?從黑洞進去的東西會從白洞出來?跨過奇點,越過時間的盡頭,會發生什麼?

視角的差異、時間的彈性、因果關係的本質……為什麼我們記得過去,而非未來?為什麼我們覺得自己能決定未來,而非過去?在《白洞》中,羅韋利的講述比《時間的秩序》更進一步,再一次顛覆你的直覺。

它為何吸引人?

《七堂極簡物理課》《時間的秩序》作者、意大利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重磅新作。《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新科學家》《新政治家》2023年度圖書。充滿哲思與啟發,再一次顛覆你的世界觀:關於過去與未來,時間與因果,羅韋利提供了比《時間的秩序》更深刻的解釋

我們都知道黑洞——我們甚至看過黑洞的照片。但是白洞呢?理論物理學家卡洛·羅韋利在他的最新著作中編織了一個詩意的咒語,讓我們相信這些神秘實體是真實存在的……這是一本令人愉快且富有啟發性的讀物……這是我所見過的關於黑洞內部物理的最清晰的圖片之一……你可能永遠不會掉進黑洞(或退出白洞),但閱讀這本書可能是僅次於此的好事。

——阿比蓋爾·比爾,《新科學家》

《白洞》讀起來更像是一首詩,而不是一堂科學課……它既講述了物理學,也講述了想像力和探索……羅韋利幫助讀者理解,對藝術家和科學家來說,以新的方式看待宇宙的想像力有多麼重要。

——安德魯·德米洛,美聯社

《白洞》(試讀)

開頭總是困難重重。最開始的幾句話將開闢一個空間。就像我們第一次望向將要愛上的女孩時,整個人生就在她的一抹微笑中展開那樣。動筆之前我猶豫過。在加拿大,我常去自家後邊的樹林里散步,但並不清楚自己會走向何方。

在過去這些年里,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洞上,它們是黑洞狡猾的小兄弟。我寫的這本書是關於白洞的。我會試著講述黑洞是什麼樣子,我們望向天空,就能看到無數的黑洞。在這些奇異恒星的邊緣,在視界之內,有什麼事情在發生?在那裡,時間似乎會變慢,直至停止,空間似乎會撕裂。一路向下、向內,我們便能進入最深的區域,來到時間和空間消融之處,來到時間似乎能倒流之處,來到白洞誕生之處。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冒險故事。在每一段旅程的開端,我並不知道路將通往何方。看見她的第一抹微笑時,我尚且不能詢問我們將去哪裡一起生活……我心裡有一個飛行計劃:我們會到達視界的邊緣,進到裡邊,下到底部,穿過底部——就像愛麗絲穿過鏡子。我們會重新出現,進入白洞。我們想知道,如果時間倒流會發生什麼……我們終於又出來了,再一次看見恒星,我們自己的恒星,只花了片刻時間,同時也是數百萬年,或者花了讀幾頁書的時間。你願意跟我來嗎?

那是在馬賽。哈爾在我的書房裡,站在黑板前。我坐在書桌前那張傾斜的大椅子裡,手肘撐在桌上,眼睛盯著他。地中海明朗耀眼的陽光從窗子裡照進來。我與白洞的冒險就此開始。

哈爾是美國人,我相信他有一點切羅基人的血統。也許正是這種血統賦予了他一種溫柔的氣質,調和了他令人炫目的思想。如今他在一所大學任教,但當年他還是一名學生。他溫和、嚴謹、安靜,是個非常成熟的大男孩。他試圖告訴我一些我不理解的東西。他有一個想法,與黑洞在其漫長的生命終結之時可能會發生什麼有關。

我記得他當時的話:愛恩斯坦方程不會因為時間反演而改變;為了獲得反彈,我們只需要反演時間,並將兩個解黏貼在一起。我很睏惑。

緊接著,我突然明白了他的意思。哇!(我是意大利人,不會像切羅基人那樣保持平靜。)我走到黑板前,畫了一幅圖。我的心怦怦狂跳。

他想了想之後說:「對,差不多是這樣。」我說:「這是一個黑洞,經由內部的量子隧穿效應變成白洞,但其外部可以保持不變……」他又想了一會兒,然後說:「對……我不知道……你覺得呢,這有可能嗎?」

確實可行。至少在理論上可行。從在馬賽的燦爛陽光下展開的那次談話算起,九年時間過去了。我一直在研究黑洞可以變成白洞的假說。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同事加入了我的研究。在我看來,這是一個美麗的想法。我願意把這個想法講給大家聽。

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確。我甚至不知道現實中是否真的存在白洞。我們已經瞭解了很多關於黑洞的知識——我們能觀測到黑洞,但是白洞還沒有被發現。

我在帕多瓦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馬利歐·托寧給我們講授理論物理學。他告訴我們,他認為上帝每週都會閱讀著名的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 D》。只要發現喜歡的想法,啪!上帝就會付諸實踐,重新安排普遍規律。

如果真是這樣,親愛的上帝,我很希望您能夠動動手指:讓黑洞最終變成白洞……

我重讀了一遍前面的文字,也就是我初次和白洞 相遇的經過。我想按順序講清楚一切——哈爾和我談 論了什麼,我們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哈爾的想法是什麼,它的含義是什麼,反演時間意味著什麼(這裏沒什麼複雜的),時間有方向又意味著什麼(這個要複雜一些)。

如果你願意跟隨我,我們就會來到黑洞視界的邊緣,進入黑洞,下到黑洞底部,下到空間和時間消融之處,然後穿過黑洞,來到白洞,來到時間反演之處,我們會從這裏走向未來。

現在我們向白洞出發。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宇宙、物理學、科普散文等相關話題感興趣。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對這本書相關話題的看法和觀點。

|等待我們的回覆。我們會盡快選取3位評審員,贈送一本書,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盡快將書寄出。

|在兩週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回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並給這本書打分(滿分10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