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成立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七院院士」高華健擔任院長

在清華大學113週年校慶來臨之際,4月26日,清華大學成立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這是清華大學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重大舉措。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高華健擔任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院長。

清華大學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揭牌。圖/清華大學

推動力學與工程學科深度融合

成立大會上,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路明在致辭中表示,清華大學成立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是要充分發揮力學作為基礎科學的支撐和牽引作用,為工程科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國際力學、材料及工程科學領域的世界頂級專家高華健院士的帶領下,研究院一定能夠取得一批標誌性的重大原創成果,推動學校力學和工程學科發展實現新的跨越。

李路明表示,希望研究院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加強力學與工程科學的深度融合和範式創新;積極探索更加開放的人才引育機制,加大力度延攬世界頂尖學者和青年才俊,提高工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質量;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建設國際力學與工程研究高地和交流中心。

高華健介紹了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的理念構想、發展規劃和前景目標。他表示,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以多學科交叉融合為主要建設理念,旨在通過推動力學與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療等工程學科的深度融合,創新建立更加主動的研究範式。研究院將積極探索力學前沿、豐富力學理論體系,引進、培育有國際學術影響力的人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形成源頭性、突破性的創新成果,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建設國際力學交流中心。

清華大學在力學領域有著深厚的發展基礎。1958年學校成立工程力學數學系,1969年改名為工程力學系。2004年,在工程力學系基礎上成立航天航空學院。2009年,創建錢學森力學班,打造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全新模式。自1980年以來,累計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1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9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近10年來,在微納米力學、軟材料與生物力學、高超聲速流體力學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部分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清華力學學科曆來重視多學科交叉研究,與機械、精儀、化工等工科院系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為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的建設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清華大學表示,未來,力學與工程交叉研究院將以實現前沿領域突破、解決國家重大問題、發揮國際影響力、傳承優秀教育理念為使命和願景,充分發揮清華大學的全工程學科優勢,圍繞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的新興發展領域,如材料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力學與高端製造等開展深入研究,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心、學術交流平台和人才培養高地。

「一直期盼回到祖國工作」,高華健全職加盟清華大學

「早就有回國的打算」,高華健說道:「我來過很多次清華,這次覺得真是不一樣了,說不出來的激動,要踏入一個新的階段了。」今年1月13日,清華大學公佈,國際力學、材料及工程科學領域頂級專家高華健被清華大學聘為講席教授,全職加盟清華。

據悉,高華健是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

高華健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並獲得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傑出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德國馬普所所長、美國布朗大學講席教授等職位。

據瞭解,高華健曾獲國際固體力學最高榮譽高治獎、國際應用力學最高獎鐵木辛柯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獎章等國際頂級榮譽獎項,是迄今為止國際力學領域唯一同時獲得以上三大榮譽的科學家。

高華健的研究橫跨力學、材料、機械、仿生學等多個領域,主要研究材料、結構和生物系統的宏微觀形變和破壞行為,代表性工作包括:創立了基於微觀機制的應變梯度理論,從微觀機理到宏觀唯象的多尺度研究引領了近20年來力學的發展範式;揭示了多種新型微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塑性變形機制和斷裂機理,為後續材料和力學科學家解決金屬材料強韌互斥的難題指明了可行方向;建立了納米生物結構的力學理論體系,揭示了生物結構材料中力學性能優異的根本原因。

據清華大學,除了斐然的學術成就,人才培養方面,高華健培養了博士生35人,指導了博士後37人。其中,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20餘人回國後成為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學科帶頭人和業務骨幹。

記者瞭解到,早在2013年,他就擔任清華大學先進力學與材料中心共同主任,多年來與清華大學在學術研究領域有較多合作。「我與清華的合作由來已久,事業發展也得益於清華師生的一路支持,我一直有一種期盼,那就是有一天回到祖國、來到清華工作,與大家一起創造美好的未來。」高華健說。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