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間回購操作近四百次!友邦保險百億美元回購計劃進度條:76.6%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楊瑞 上海報導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近兩年的公開資料發現,自2022年起,友邦開始執行百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截至2024年2月21日,百億股份回購計劃進度已達76.6%。

回溯曆史,2022年3月11日,友邦保險公佈了100億美元回購計劃,計劃在未來三年通過公開市場回購公司普通股,向公司股東返還高達100億美元的資本。股份回購計劃下所回購的股份將被註銷。

友邦保險在該公告中表示,此次股份回購計劃代表以往一段時間以來所積累的資本超出公司需要,以及應對資本市場壓力狀況及保留資本以實現策略和財務靈活性。股份回購計劃可提升股東回報,同時讓友邦保險保留其財務實力,以繼續投資於可利用的重大增長機遇。

1月15日,友邦保險發佈回購計劃更新公告,公司簽訂經紀協議,經紀商獲委任全權運作自動股份回購計劃,未來將回購最高26.38億美元(相當於206.26億港元)公司股票,預計將大致完成現有回購計劃。並為了使得經紀商在限制期間內進行自動股份回購計劃下的股份回購,向交易所申請了相關規則的豁免,以幫助公司最大程度實施計劃中預期達到的100億美元目標。

粗略計算,從2022年3月11日起,截至2024年2月21日,友邦保險已發佈400次股份贖回公告。按1.00美元兌7.8188港元的彙率計算,友邦保險已經回購了約76.63億美元的公司股份,其百億美元回購計劃已經超過了76.6%。

友邦百億美元回購的背後

股票回購指的是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回購本公司發行在外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註銷。這將減少企業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從而達到市值管理、股權激勵、穩定股價等積極作用,此外回購註銷後對於持股股東來說,將直接增加其每股收益,提升股東回報率。

在股市低迷時期,積極回購股份對市場及公司而言,都能帶來積極提振作用。公司回購自家股向市場傳遞出股價被低估的信號,同時增加市場活躍度,且利於提振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

據業內人士分析,友邦保險百億回購計劃的背後,可能是由於2021年以來保險股市場的整體低迷,保險股股價嚴重被低估。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保險股估值壓製主要受近年來壽險代理人渠道轉型、新單增長乏力、資本市場下跌帶動投資收益不及預期以及長端利率趨勢下行等因素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百億美元回購計劃有利於提振市場信心,但就這兩年的股價表現來看,作用有限。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觀察了曆史數據,發現在2022年3月11日友邦保險公佈100億美元回購計劃後,股價出現了小幅上升,隨後整體趨勢上股價下跌,在2022年10月18日達到低點56.437港元/股,而後,友邦股價進入了一段上升期,在2023年1月6日達到高點92.320港元/股。在2023年一年內,友邦股價出現了震盪下跌的態勢。截至2024年2月8日,友邦保險的收盤價為62.900港元/股。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

不過,友邦保險一直是港股最大的沽空對象,有分析師認為,友邦連續不斷的回購行為,在某種意義上穩住了股價,不過從長期來看,股本大量聚集在手中,也不利於股價長期走勢。

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回購積極性正處於高位,A股方面,統計發現2023年有1370家A股公司合計回購總金額910.3億元人民幣且進入2024年依然熱情不減,2月以來,據粗略統計,已有超過170家A股上市公司發佈回購事項相關公告;2023年港股則有210家上市公司共回購87.3億股股份,回購金額達1245.6億港元,為港股曆年回購總額之最。而從曆史經驗來看,港股市場的回購往往預示著市場或將迎來底部信號。目前,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等主要指數均處於曆史估值窪地,和回購行為相呼應。

不過,曆次回購潮之後港股往往企穩回升。根據海通證券數據,港股5次回購潮期間,恒指平均跌幅為19.9%,恒生科技指數平均跌幅為12.1%。而曆次回購潮1年後,平均累計漲幅分別為19.0%和52.9%。在2019年港股回購潮的一年後,恒生科技指數的反彈幅度達到了創紀錄的107.3%。海通證券認為,港股回購潮開始時市場往往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達到較低水平,而隨著市場進一步下跌和估值進一步回落,回購的力度也持續加大。

 五年計劃階段式發展 2023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37%

友邦保險2023年中期報告顯示,友邦通過股份回購計劃,在2023年上半年向股東返還20億美元。中期股息為每股42.29港元,上升5%。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總資產值為2760億美元。數據顯示,友邦保險2023年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增長37%至20.29億美元,年化新保費增加49%至39.84億美元。

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在公告中表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新業務價值上升37%至超過20億美元。與此同時,公司的其他主要財務指標,即稅後營運溢利、內涵價值營運溢利、產生的基本自由盈餘及內涵價值權益,均錄得增長。

友邦保險(AIA)是泛亞地區的壽險龍頭企業,也是國內首家外資獨資壽險企業,已有超過百年的曆史。其產品和服務主要包括壽險、意外及醫療保險、儲蓄計劃及面向企業客戶的僱員福利、信貸保險及退休保障服務,其業務覆蓋了18個亞太區市場,在其重點經營的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泰國以及新加坡市場,友邦的市占率均為第一。

友邦保險曾是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一部分,2008年金融危機時被美國政府接管,友邦保險即是在金融危機後脫離AIG的眾多公司之一。2010年,友邦保險成功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

2014年,友邦保險與花旗銀行連成一項獨家長期銀行保險合作協議,覆蓋亞太區11個市場。所謂獨家銀保合作,即銀行、保險雙方一改傳統銀保渠道大賣場、貨架式的銷售模式,而是根據客戶特點的保險保障需求,量身定製保險產品。

戰略方面,友邦以五年為一階段,製定階段式發展計劃:

2014年,友邦提出了“新五年發展計劃”,核心內容是徹底改變以保費、市場份額論英雄的經營理念,將業務重點放在人身風險保障與財務風險保障,通過打造精英多元化營銷渠道與持續提升客戶體驗,追求新業務價值為導向的發展。

2018年,友邦保險提出“新五年計劃”,由“一個中心,兩個投入,三個業務策略”六大支柱組成,即“以客戶引領的業務革新”為中心,大力投入“卓越人才與組織能力建設”,以及“科技驅動領先優勢”,著力發展“營銷員渠道優質增員”、“營銷員渠道3.0轉型”和“卓越多元渠道”的三大業務策略。

2023年,友邦開啟“新五年計劃”,即以“客戶需求”為軸,以“三大核心關鍵詞(客戶驅動、創新驅動、區域發展)+四大戰略支柱(產品與服務、卓越營銷員渠道、卓越多元渠道、地域擴張及差異化策略)”為輪,輔以紮實的底層內功作為助推,激發友邦在中國內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友邦保險相當重視中國市場,“中國內地為友邦保險在現有的業務市場及新的地域提供龐大潛力。”友邦保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源祥表示。友邦人壽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張曉宇則表示,“未來若錯失中國市場,增長幾乎無從談起。”

2022年1月,友邦保險投資120.33億元認購中郵人壽24.99%投資後股權獲得銀保監會批準,成為中郵人壽第二大股東。友邦保險認為,對中郵保險的投資將令其受益於拓寬的中國壽險市場機遇,以及與其現行的中國戰略互補的分銷渠道和客戶群所帶來的潛力。

中郵保險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3年中郵保險總資產達4819.5億元,同比增長8%。中郵保險2023年保險業務收入首次邁上千億平台,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098.7億元,同比增長20.2%,2023年新業務價值達到82.7億元,同比增長16%。 

提振市場信心 多家險企採取措施

除了友邦保險,中國平安與中國太保也進行了採取了回購和增持等措施,希望為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

2021年8月26日,平安董事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審議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擬使用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均包含本數)的自有資金,以不超過人民幣82.56元/股的回購價格回購A股股份。2022年8月29日,中國平安宣佈完成本次回購,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A股股份1.026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56122%,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人民幣50億元(不含交易費用),回購均價為人民幣48.74元/股。並於2023年6月16日,公告註銷了所回購的其中7000萬股A股股份。

此外,公司高管增持也是險企傳遞保險股信心的重要手段。2022年5月24日,上交所信息顯示,中國太保原董事長孔慶偉分別於2022年5月23日和2022年5月24日買入公司A股股份23800股和5000股,買入平均價格分別為21元/股和20.98元/股,合計增持金額60.47萬元。

中國太保原總裁傅帆(現董事長)分別於2022年5月20日和2022年5月23日增持公司H股股份27800股和12000股,買入平均價格分別為17.24港元/股和17.7港元/股,合計增持金額約69.17萬港元。

不僅如此,2022年5月22日晚間,中國太保發佈公告稱,股東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自4月9日至5月20日期間通過二級市場合計增持公司股份96246246股,截至2022年5月20日,對公司持股比例達到10.32%(其中A股為8.09%,H股為2.23%),較2021年4月8日的持股比例增加1%。 

近年來,保險板塊在二級市場表現疲弱,不過,保險股股價波動有多種因素,既存在行業遭遇負債、投資兩端承壓,也有整體股市環境多變的因素。對此,多家上市險企表示,當前公司股價被低估。

太保董事會秘書蘇少軍在此前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近期公司管理層集中增持公司股票,旗下主要子公司高管也增持公司股票,一方面體現了公司估值水平處於曆史低位,另一方面也展現了管理層對公司基本面以及未來長期向好發展的堅定信心”。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姚波在去年的年度業績會上表示,“看目前的股價,包括公司也認為我們的股價還是低估的,未來它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作者:孫詩卉 編輯:周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