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楹入局新能源 欲憑重力儲能“撬動”千億投資

4月2日,A股垃圾焚燒概念股中國天楹(000035.SZ)發佈公告,該公司與安達市人民政府簽署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項目總投資約169.5億元,包括新能源裝機容量1.8GW(風力發電1.4GW、含新增0.4GW風電上網,光伏發電0.4GW),配套建設重力儲能等綜合儲能140MW/280MWh;綠氫裝置規模10萬噸/年,氨裝置規模3.8萬噸/年,甲醇裝置規模62萬噸/年。

這是中國天楹2023年密集簽訂重力儲能等新能源投資建設項目後的又一大動作。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中國天楹已至少簽訂了9個與新能源項目相關的投資框架協議,總投資規模接近千億元。其中,該公司簽訂的項目中預計將投資重力儲能4GWh的裝機容量。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也通過項目投資的形式換得了數GW的風光裝機指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以重力儲能換風光指標

瑞士企業Energy Vault(下稱EV公司)日前宣佈,世界上第一個商用重力儲能項目,已在中國連接並網。儘管尚未開始運行,但也意味著重力儲能的商業化進展取得了一定突破。

根據公佈的信息,該項目位於江蘇如東洋口鎮,該項目總規模為25MW/100MWh,總投資為6.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入選了國家能源局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與之同樣身列其中的,還有甘肅省張掖市經濟開發區17MW/68MWh的重力儲能項目。

而如東、張掖兩座國內首“吃螃蟹”的重力儲能電站背後同是一家名為中國天楹的上市企業。

重力儲能技術本身,作為物理儲能中的一種技術路線,具有能量轉換效率高,性能穩定,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同時,可使用廢棄物作為原料,基本無汙染;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對選址條件要求不高;同時反應速度快,調頻方面可以達到秒級,並能提供轉動慣量,為電力系統提供抗擾動能力,抑製頻率下降。

該上市公司也曾在公告中說明,隨著我國拉開“雙碳”序幕並提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可再生能源開發迎來爆髮式增長。為解決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克服新能源電力並網和消納瓶頸,研發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經濟性高的新型儲能技術是迫切所需,儲能已成為推動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和解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的關鍵技術。

而中國天楹正是國內為數不多從事重力儲能的企業。事實上,全球範圍內參與重力儲能的企業也僅有瑞士的Energy Vault、英國Gravitricity、美國GravityPower和ARES公司寥寥幾家。

在最關鍵的重力儲能技術上,中國天楹和EV公司簽署了《技術許可使用協議》,獲取EV公司重力儲能系統的獨家技術授權,技術許可的初次期限為7.5年,並向EV公司投資5000萬美元,以持股方式來深化合作。

當面對質疑核心技術是否擁有自主控製權時,該上市公司在投資者調研紀要中介紹,在引入EV公司的重力儲能技術之後,公司進行了符合中國標準和規範的轉換工作,並實現了項目所需材料和設備的全部國產化。“目前公司已取得13項國家專利授權,在重力儲能各子系統方面做到了專利全覆蓋,掌握了相關知識產權。項目後續的算法技術升級、運營均由公司來完成,不存在‘卡脖子’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在如東項目中,中國天楹風頭正盛。此後,該公司與多地政府簽訂了重力儲能項目的投資建設框架協議,這之中包括了張北縣、伊寧縣、遼源市、雲岡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右玉縣、金塔縣等。另外,公司還將計劃在安達市、畢節市、通遼市當地建設一體化能源基地或相關產業園區,除了其擅長的重力儲能,還涉及光伏、風電、綠氫、綠氨,甚至抽水蓄能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個投資合作框架協議中,中國天楹還陳列了與政府約定的相關“風光指標”的配套要求。

例如,在與雲岡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的協議中,公告提到,甲方(指上述管委會)結合實際情況,承諾在本協議生效後3年內為乙方(指“中國天楹”)向市級相關部門爭取1700MW的風電新能源發電指標,每年不低於500MW風電新能源發電指標,並協助乙方辦理土地、電網接入等相關手續,確保項目早投資、早見效。

另外,為鼓勵乙方加速推進項目,甲方在本協議簽訂的當年為乙方額外配套200MW光伏發電上網指標(本協議前述條款1700MW風電新能源發電指標之外),乙方承諾在取得200MW光伏發電上網指標後100日內,保證相關產業投產。

在與右玉縣人民政府的框架協議中,公告提及,由於本項目投資大、週期長,為疏導項目投資,甲方結合實際情況,在三年期內為乙方配套400MW可上網新能源指標(本協議簽訂後當年配套可上網新能源指標100MW),並協助乙方辦理土地、電網接入等相關手續。

在與畢節市等方的協議中,公司將提供不低於40萬千瓦時的重力儲能項目。而政府將按照新能源建設指標每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匹配100萬千瓦的新能源指標,裝機規模上限不超過200萬千瓦。

千億新能源投資盈利待考

近兩年時間里,市值百億的中國天楹勾勒了一幅近千億規模的新能源項目投資圖景。然而,質疑聲從未停息。賬面資金不足20億元的中國天楹如何撐起巨大的資金需求,這成為外界的主要關注點。

自2021年以來,中國天楹業績呈現出一定的壓力。2022年,該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該公司營收規模同比下滑,但盈利能力回升——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7.55億元,同比減少2.8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6億元,同比增長158.90%。

有意思的是,中國天楹去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大幅增長,卻主要歸功於營業成本下滑。這一點,該公司在三季報中予以明確表示。財報顯示,去年前三季度中國天楹營業總成本為33.97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3.26億元。需注意的是,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總成本的降低並非因“三費”和研發費用減少。相應地,這四項費用較2022年同期均呈現增長。其主要因素則受經營業務成本減少影響,報告期內,該公司營業成本為26.87億元,較2022年同期縮減4.45億元。有財務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企業營業成本的下滑通常表明該公司生產經營效益提升導致經濟效益的增加,但也可能與業務規模減少有關。

以中國天楹2023年半年報所披露的業務結構為參考,2023年上半年,該公司三大主營業務分別為垃圾處置及焚燒發電、環保設備以及城市環境服務。較2022年同期,這三大主營業務合計實現收入同樣有所減少。這其中,該公司垃圾處置及焚燒發電、城市環境服務這兩大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增量最大的來自垃圾處置及焚燒發電業務,2023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29億元,同比增加2.2億元。

但中國天楹環保設備業務營收大降,2023年上半年僅實現收入7.50億元,同比減少35.18%。受業務規模縮減影響,該公司環保設備業務去年上半年的營業成本亦由2022年同期的9.97億元降至6.22億元。而同一報告期內,該公司垃圾處置及焚燒發電、城市環境服務業務營業成本則同比有所增加。

至此,中國天楹總體營業成本下滑的主要原因或能知曉——環保設備業務經營規模萎縮成最大原因。

事實上,當三大主營業務之一的環保設備業務“失速”後,中國天楹需要尋找新的增長極。隨著該公司拋出“環保+新能源”雙引擎的戰略,圍繞重力儲能並進而延伸至投資“風光儲氫”項目的故事梗概在近兩年內快速浮現。

不過,中國天楹新能源業務何時能貢獻實質性收入?其規劃千億規模新能源項目能否順利投產?外界對此頗為關注。

華鑫證券將重力儲能的商業模式總結為四種:一是BO模式,風光儲一體化投資運營模式,即通過重力儲能獲得地方政府“風光”指標,從而投資建設運營;二是EPC模式,即交鑰匙工程,由公司負責給風光發電項目以重力儲能項目進行配儲;三是電網測獨立儲能或共享儲能中心模式;四是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項目,由重力儲能為“鏈主”和資源整合者,促進區域新能源消納。

整體而言,重力儲能目前仍處在商業化起步階段,需依託示範項目驅動應用場景的擴大。

此外,面對近千億元的投資,截至2023年9月底,中國天楹期末貨幣資金僅為17.97億元,且其短期借款為25.77億元。考慮到目前其主營業務整體營收存在下滑風險,以環保業務“孵化”新能源業務的策略必然面臨較為嚴峻的資金壓力考驗。

今年3月份,中國天楹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表示,該公司如東重力儲能項目的設備安裝調試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後續重力儲能項目均按計劃有序推進。

中國天楹的新能源業務顯然已經開啟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拉力戰”。

(作者:曹恩惠,費心懿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