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三題:促進電子支付平台的發展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五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葉劉淑儀議員的提問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的答覆:

問題:

有意見指出,內地與香港的人員往來日益頻繁,對高效便捷的電子支付平台的需求亦不斷提高。然而,八達通作為本地客戶滲透率最高的電子支付平台,由於使用非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體系的專項技術,限制了其與內地電子支付平台的互聯互通,窒礙了跨境電子支付的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政府在推動內地與香港電子支付平台互聯互通(特別在公共運輸系統的應用)的角色,以及有關措施的詳情為何;

(二)鑑於據悉,八達通無法支援部分型號的手機在本地使用近場通訊(簡稱「NFC」)流動支付,政府會否就使用手機作NFC流動支付制訂相關認證標準;如會,詳情及落實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據悉,八達通未能及時做到技術換代,儲值上限只有3,000元,令其使用範圍過度集中於本地,例如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消費額較少的零售交易,政府會否制訂措施協助該支付平台進行技術更替;如會,詳情及落實時間表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本地電子支付市場的發展,透過完善金融科技基建及實施健全的規管制度,為市民大眾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多元化的電子支付選擇。香港擁有發展成熟的電子支付生態,市民有多種非現金的支付選擇。有研究報告(註)指出,香港的電子支付普及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問題的三個部分,經諮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運輸及物流局、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及八達通卡有限公司(八達通公司)後,現回覆如下:

(一)特區政府十分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推出了不同措施促進內地和香港在電子支付的互聯互通。

香港主要的電子錢包及零售支付營運商,包括八達通、支付寶香港、微信支付香港和銀聯,已向用戶提供跨境零售支付服務,更好地滿足港人在內地的日常支付需要。根據內地遊客較常用的兩個電子錢包(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的數字,平均每個營運商已有逾150 000個香港零售商戶接納其香港及內地版電子錢包,是五年前的六倍。

在公共運輸方面,特區政府一直推動各公共交通營辦商引入多元化的電子支付系統,以提升市民及遊客出行體驗,並促進內地與香港的高效一體化發展。

為進一步便利內地遊客,行政長官在二○二三年《施政報告》中提出,在二○二四年第三季或之前,內地遊客常用的政府服務將支援以內地電子錢包支付,包括康體、入境及醫療服務等。數碼港會推出「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資助零售及餐飲業中小企應用電子支付及其他數碼配套方案。

跨境金融科技合作對促進兩地電子支付互聯互通十分重要。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和金管局正就數字人民幣作跨境支付在香港進行第二階段的技術測試,引入更多香港銀行參與及透過轉數快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增值。數字人民幣為兩地居民的跨境零售消費提供多一個安全、便捷及創新的選擇,提升跨境支付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

正如我本月初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公布,八達通與中國銀行(香港)(中銀香港)致力研究新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以惠及訪港內地遊客和前往內地的香港居民。今年較早時,八達通與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合作,在深圳市羅湖區設置自助發卡機,以便香港居民使用八達通流動應用程式購買數字人民幣硬錢包。中銀香港亦推出數字人民幣服務,便利內地遊客在香港的零售商戶以數字人民幣作支付,同時提供便利選項,讓香港客戶以香港個人銀行戶口為數字人民幣錢包充值。如獲監管機構批准和技術上準備就緒,我們歡迎八達通推展下一步計劃,擬訂方便訪港內地遊客在香港使用數字人民幣的解決方案,讓他們透過旅客流動應用程式以數字人民幣為八達通卡充值。

(二)問題的第二部分是關於手機版八達通的支援情況。據我們了解,八達通採用的非接觸式技術是符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體系的專項技術。現時,手機版八達通已適用於在香港較多人使用手機品牌的近場通訊(NFC)流動支付,包括華為、蘋果及三星。八達通公司會積極研究如何突破技術限制,特別是在Android手機方面,以期進一步推進手機八達通的普及性和NFC流動支付的應用。

(三)問題的第三部分是關於八達通的儲值限額,現為3,000港元。現時,市民購買和使用八達通卡,一般而言不需要登記用戶身分。

作為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八達通公司須遵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第615章)等相關監管要求。根據有關規定,如果可儲存於實體形式的儲值支付工具的最高價值超過3,000港元,有關客戶盡職審查要求便會適用,這安排在洗錢風險管控和用戶便利之間取得合理平衡。換言之,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可向經核實客戶(即已識別及核實其身分的客戶)提供最高儲值額超過3,000港元的儲值支付工具產品。因此,八達通公司可因應市場需要,以及按其技術和其他營運方面的考慮,決定是否調整經核實客戶所持八達通的儲值限額。

多謝主席。

註: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聯同Asklora於二○二三年四月發布的「香港金融科技普及指數」。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