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關閉343家門店

你有多久沒去逛屈臣氏了?屈臣氏母公司近日發佈的2022年財報顯示,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同比下滑23%至175.79億港元,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0.9億港元,下滑59%。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是屈臣氏中國近9年來業績最差的一年,共關閉343家,店舖總數跌破4000家(為3836家)。南京屈臣氏門店還好嗎?記者進行了探訪。

屈臣氏門店

導購“過度”熱情,門店接外賣訂單

4月11日中午12點左右,記者來到位於南京市建鄴區江東中路一家商業綜合體的屈臣氏門店,門店位於負一樓,緊靠著盒馬。正值午休,陸續有顧客進店挑選商品,記者停留的15分鍾內,大約有四位顧客買走了面膜、洗髮水、飲料等商品。

對於網友普遍反映的屈臣氏導購“過度”熱情,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體驗了一番。記者剛踏進門店,聚在一起聊天的五六位導購立即發現了,其中一位導購迎上前說“想買點什麼?”當記者表示“隨便逛逛”後,她沒有跟上。繞著貨架逛時,第二位導購出現了,“面膜搞活動,原價200元今天只要89元,帶一盒試試?”

從減價力度上來看,屈臣氏門店正在做“會員買2送1”促銷,超千款產品跨品牌任意配。記者對比發現,參加活動的衛生巾、面膜、防曬霜等價格與網購平台差不多。從品類來看,貨架上商品充足,涵蓋彩妝、護膚、洗髮水、保健品、護理小家電、內衣褲襪、美妝小工具、零食、飲料等。從地段上看,門店緊靠著盒馬,帶來一部分客流量;河西寫字樓密集,白領午休逛街時隨手買幾件小商品非常方便。

4月11日下午5點半左右,記者在位於南京市建鄴區黃山路的一家商業綜合體的屈臣氏看到,這裏有兩位導購。有一位男性顧客徑直走到飲料專櫃,買了一瓶脈動飲料。同時,還有一單來自外賣平台的訂單。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跟導購攀談,導購表示“最近網上下單的客人比較多”,記者注意到,屈臣氏官方小程序、京東到家、美團等均可網購。

屈臣氏貨架屈臣氏貨架

曾經遍及各大商場,如今對年輕人吸引力減弱

憑藉進口商品和自有品牌的特色,屈臣氏曾在中國內地500多座城市開了超出4000家店舖,擁有6000萬付費會員,幾乎每個商場、綜合體都有它的身影。回顧屈臣氏的“光輝歲月”,年增300家門店的快速奔跑持續了5年(2015年到2019年),2022年卻關閉343家。

在70後、80後的記憶中,屈臣氏無疑是“洋氣”的。“以前沒有電商平台,上大學時我和同學逛街喜歡來屈臣氏轉轉,經常買到新奇小物件、進口商品,我記得那時候每次收銀台結賬都需要排隊,還有換購活動,感覺很划算。”南京80後市民丁女士說。“買過屈臣氏蒸餾水,還有屈臣氏自有品牌的沐浴露、洗髮水、身體乳,但是很久不買了,因為新品太多了。”70後張女士說。

在年輕人眼裡,屈臣氏不再有吸引力。“一年多沒逛屈臣氏了。店裡賣的網上都有,價格也沒有太大優勢了。”95後李女士對記者表示。“我們年輕人喜歡高性價比的國貨彩妝產品,像花知曉這些國產品牌屈臣氏沒有,我都在天貓旗艦店買了。”90後方女士表示。

很多人認為,屈臣氏“一對一”的導購讓人不適。網上有一項“你有多久沒逛屈臣氏了?”的調查,網友說:“導購不專業,非常迫切地推薦自己負責的產品,店舖氛圍給顧客帶來了壓迫感。”“導購過於熱情,對於社恐的人來說非常尷尬。”

管理理唸錯失轉型機會 存在感越來越弱

“屈臣氏去年閉店超300家,給人一種很突然的感覺。”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事實上,從2015年起,受新消費模式、企業管理理念以及疫情管控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屈臣氏在國內市場的業績便出現增長停滯,其在國內店的銷售額就開始走上下坡路。直到今年,一些地方堪稱“元老級”的屈臣氏門店關店,才逐漸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宋清輝認為,雖然在個別地方,屈臣氏因為地段不錯生意尚可,但其存在感變得越來越弱,已經不再是高端、時尚和潮流的代表,已與普通的街頭便利店無異。究其根源,他認為,屈臣氏的管理理念還停留在“大牌平替”的時代,即參照一些全球知名品牌的產品來自研自銷,並沒有意識到如今消費者對化妝品牌的認知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從而錯失了轉型向前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