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談樊錦詩:和她在一起就會被融化

《吾愛敦煌》封面觀影團專場在成都舉行

影片《吾愛敦煌》導演苗月(左)和主演陳瑾在封面觀影團專場與影迷見面。

11月28日,電影《吾愛敦煌》封面觀影團專場在百麗宮影城(成都太古裡店)舉行。導演苗月、主演陳瑾、同名主題曲詞曲作者何訓友亮相,與現場百位影迷分享影片幕後。苗月與陳瑾是多年的老搭檔,現場的分享氛圍也充滿歡樂。陳瑾透露,自己曾因為“搆不著”樊錦詩院長而決定辭演,為此差點跟苗月導演“鬧掰了”。好在開拍前,因為與樊錦詩院長在敦煌一週珍貴的相處,讓她有了更多演好角色的勇氣:“老人家在一點點塑造我,讓我跟上她的腳步。”

主演陳瑾揭秘幕後

為角色差點跟導演鬧掰

電影《吾愛敦煌》講述了以“敦煌女兒”樊錦詩為首的老中青三代守護者們對敦煌藝術文化的保護、研究與傳承,並以此片致敬與傳遞他們的精神力量。

此前,該片在敦煌舉行首映式,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曾到現場採訪,目睹了樊錦詩院長對《吾愛敦煌》影片及主創的稱讚,也見證了主演陳瑾與樊錦詩院長之間的溫情互動。11月28日,電影《吾愛敦煌》回到成都路演,導演苗月、主演陳瑾、同名主題曲詞曲作者何訓友亮相封面觀影團專場,看到現場眾多的年輕影迷,又分享了更多的幕後故事。

陳瑾透露,自己為了這個角色,跟合作了多年的老搭檔、導演苗月差點掰了:“最早我很愉快地答應了,答應完了以後發現我演不了,我覺得我搆不著這個人的靈魂。然後導演一下就‘瘋了’。有一段時間我們倆都不通話了,她說‘你怎麼可能演不了呢’?”她坦言,以前一直認為要跟優秀的人在一起,在他們身邊也會提高自己的審美,但那一次,“我拒絕了向一個高尚的人靠近的機會”。

而到後來,兩個老搭檔又慢慢聊了起來,陳瑾在苗月導演的鼓勵下,重拾信心去“夠”角色。更幸運的是,開拍前有一個星期,一直都很忙碌的樊老在敦煌沒有外出,這給了《吾愛敦煌》劇組一段珍貴的時間拍攝更多素材。陳瑾坦言,那一段時間跟樊老待在一起,很珍貴,“她給了我很多感性的認知,她給我講洞窟,講考古報告,看她的生活照片……你就會被她融化。老人家在一點點塑造我,讓我跟上她的腳步。”

導演苗月談拍攝講究

人員最少設備最小

電影從籌備至上映前後曆時五年,在取材、採風勘景,探訪原型人物等前期工作中就下足功夫,拍攝過程也充滿著挑戰和考驗。導演苗月透露,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如何在保護文物的同時保證電影畫面質量,為此劇組與敦煌研究院進行了大量的溝通,借助複原洞窟拍攝,利用鏡子反射光線,將電影攝製對文物的影響降到最低。

“從攝製組的人員構成到設備等都有講究,現場拍攝的人是最少的,設備是最小的。”苗月導演講述,一般攝製組都有幾個大監視器,而這次《吾愛敦煌》劇組全採用小監視器,因為空間限制,她基本上是站著看監視器。不可能隨身帶很多東西的她,在拍攝期間都背著一個大包,隨身裝著材料。陳瑾現場回憶起導演苗月的片場裝扮,仍笑得直不起腰。

工作人員也要精簡,苗月透露:“我們一般的攝製組至少是100個工作人員,這個戲因為在洞窟區拍攝,要把人員限定到最少,最後留在現場也就二三十人。”

影片《吾愛敦煌》結尾,呼應著開篇的大漠和夕陽,夕陽下的人從青絲到華髮。不過,在千年的光陰面前,“敦煌的女兒”似乎從不覺得自己的堅守有多漫長——“夕陽還是那個夕陽,只是有多少人,已經消失在曆史的蒼茫之中。人其實很渺小,人一生中能做的事情非常少,我們都只是個過客。”

電影落幕,封面觀影團的影迷們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享著自己的觀影感受,“樊錦詩院長的故事讓人敬佩,想去二刷,也想去敦煌看看”。也有影迷表示,“從樊錦詩院長的身上看到了寧靜的力量,真正感受到了何為‘擇一事、愛一人、終一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