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證券賈誌:一定要記住是年化收益 先虧後賺是常態

3月15日下午, 由新浪財經組織發起,基金博主“揭幕者”與華林證券資產管理事業部董事總經理賈誌、濟安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上海證券基金評價中心分析師池雲飛連麥直播,共同討論基金“避雷”指南,為廣大投資者建言獻策。>>點擊查看全部視頻

首先,針對近期熱議的雪球結構化產品(即自動敲出敲入期權產品),賈誌提出,是否把它評價為一個“坑”,還是取決於購買產品時是否對其有客觀清晰的認知,尤其是對它的風險。當理財經理過度強化產品風險的小概率,再加上部分投資人對這個產品只有粗略的瞭解時,大家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都集中在高票息,對穩健的收益產生了這種莫名其妙的超級自信。所以當極端的損失情況出現時,它被認定成一個“坑”。廣大投資者還是要吸取這次比較慘烈的教訓。

對於哪些算是投資基金中的“坑”,賈誌表示,主動基金經理的風格漂移算其中一個。最明顯的是現在場內的一些主題基金,其淨值跟相應的指數偏離太大,持倉變化又脫離主題,與購買時設想的資產配置背道而馳。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投資者要評判基金經理的管理年限和風格的穩定程度,從而做出最理想的基金選擇。

談及印象比較深刻的基金,賈誌表示,大家都想要“穩穩的幸福”。在當下同質化的行業里,能實際獲得年化5%的收益已經令人非常滿意。對公募基金公司來說,為了獲得超高收益權益類產品承受更大的波動,適應的只是小眾群體。相反,大部分的投資人希望有一個相對穩健的理財狀況。基金公司應該考慮到持有人的承受能力,儘可能的熨平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超越無風險收益的超額。

在直播中,賈誌也對“普通投資者如何挑選ETF”提出四點實用性建議。

第一,想清楚自己是看好股市權益市場,還是想在股市的行業輪動當中做出一些超額收益。如果只看重股市的未來,可以優先考慮寬基指數;如果想在貝塔的基礎上獲取一下阿爾法,可以更多地關注各個主題和行業類的指數基金。

第二,想清楚自己是在場內還是在場外購買。如果在銀行端買,可能就不用太在意它的流動性;如果在券商的場內購買,則必須考慮每日的交投活躍度。因為當投資資金較大時,就不適合與交投低迷的ETF進行交易。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迷你的小微指數產品會按照監管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清盤,要警惕這種情況對投資策略的影響。

第三,想清楚自己的投資目標。如果投資目標是年化2-3%的收益,貨幣基金或存在基金就可以滿足需求;如果投資收益提高到年化5%,就要完成20-30%的權益類產品配置;如果投資收益想要達到年化10%及以上,權益資產也要相應地提高,甚至是全部配置。賈誌強調,大家一定要記住是年化收益。先虧後賺是常態,投資資金是閑置資金的前提下,在5-10年的經濟週期裡實現收益目標。

第四,選基金經理比選產品更重要。現在的產品數量多,同質化嚴重,被更換基金經理也是常有的事,這些都會對投資者的長線投資策略產生干擾。而基金經理在實戰中螺旋式進步,懷著對行業的熱愛不停地努力進取,更有可能為大家創造穩健的收益。在選擇基金經理的過程中,一要看基金經理的投資年限、管理產品的年限,二要看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總體來看,普通投資者可以優先選擇投資年限大於兩三年、管理產品的數量不超過5只、總規模不超過100億的基金經理,比選擇產品更清晰容易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