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視徐習明:智能物聯助力數字化轉型

3月21日-22日,由深圳證券交易所基金部指導,21世紀經濟報導和廣東電視台經濟科教頻道主辦,由海康威視(002415.SZ)、廣發基金提供支持的“深交所走進成分股暨高端智庫看新質生產力(浙江行)”活動已順俐落幕。

在活動現場,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徐習明分享了《以新質生產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依託智能物聯,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主旨演講。

徐習明介紹,海康威視成立於2001年,二十年來不斷融合前沿技術進行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正依託智能物聯技術,幫助各行各業有效地把物理世界映射到數字世界,助力社會治理、數字企業、教育信息化等領域的建設,致力於將物聯感知、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服務於千行百業,引領智能物聯新未來。

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徐習明認為,“數字經濟是關鍵舉措之一,數字化轉型是構建新生產要素、構建新生產關係的一個重要手段。未來最大的增長動力或最大的確定性是在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通過移動互聯網、智能物聯網兩個核心因素驅動,推動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徐習明指出,人工智能與物聯傳感的結合是推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這也是公司所在的主賽道——智能物聯,“過去30年,中國企業有著很好的發展機遇期,未來30年,企業經營將更依賴戰略運營能力,對於企業的運營提出了很高的挑戰,需要依託數字化推動提質增效”。

他表示,海康威視通過全棧智能物聯技術賦能企業OT的數字化,並推動企業的產線、車間、工廠/園區、企業大連鎖等各環節運營提升,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這也是新質生產力的打造和體現。

在生產的控製執行環節,應用智能物聯技術,基於低時延、定位、耐高溫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管理、數據採集等功能,幫助用戶產線遠程可視化管理及輔助執行。

徐習明舉例提到,“比如針對鋼鐵行業的危險作業區域,人離現場越遠越好,這就需要通過設備輔助控製執行,如通過防抖相機以及低時延設備,在高溫高亮環境下輔助執行”。

而在產線的檢測計量中,可以通過AI+工業檢測的結合,實現產品加工過程防呆防錯、產品外觀缺陷在線檢測、產品內部失效判斷等精準高效的檢測分析,並採用創新技術工具對尺寸、形狀、數量等物理性狀進行計量。

“在產線上我們做了大量檢測計量的實踐,實現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比如電器行業器件異物、焊縫、氣泡、BGA檢測,新能源、模具、PCB行業產品溫度檢測,新能源行業的電池缺陷檢測,電子行業的裝配防呆防錯檢測等等,助力企業產品質量、檢測效率雙提升。”徐習明進一步表示。

而在產線的生產運行環節中,也可以依託傳感器,對設備、作業、物流等各類要素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測。

徐習明進一步說明,“針對產線中的生產運行環節,我們提供了高幀率的產線相機等產品,實現實時生產回溯、助力產能爬坡、打造設備遠程巡檢、將攝像機變成一個在線的安全員、質檢員”。

此外,在車間,通過視頻實景疊加重要生產數據,實現生產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給用戶帶去一目瞭然、耳目一新的感覺。

“在車間層面,例如浙江一家企業的智能製造基地,通過跨系統數據彙聚,將設備數據、質量數據、人員數據、排程數據、傳感器數據等整合到一個畫面中進行現場管理,視頻也可以曆史回放,進行產線比較,有助於提升作業效率,落地全域安全”,徐習明舉例指出。

而在工廠/園區,也可以從守護企業全域安全和提升整體運營效率兩個方面出發,將智慧安防、安全生產、安消一體、指揮調度管理等各個場景/環節串接起來,提供全局設計,形成系統化解決方案。

在企業大連鎖經營方面,海康威視利用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技術實現大連鎖的集約化經營。

徐習明指出,“以工廠/園區的設備設施管理為例,很多大規模製造企業都有地磅,通過智能物聯的手段實現無人地磅,不僅能通過整個過程的數字化實現遠程集控和可視化追溯,還能降低過程中其他因素造成的物料損耗”。

據瞭解,目前海康威視的園區大連鎖管理方案已經在新能源、汽車製造、鋼鐵冶金等多個行業規模落地。

徐習明總結說,海康威視不僅擁有數字化硬件產品體系,持續聚焦控製執行、檢測計量、生產運行、設備狀態、安全生產,安消一體、智慧安防等場景,將場景數字化、設備數字化、環境數字化、作業數字化,而且可以配套提供相應的軟件產品體系,“我們通過聚焦硬件產品和軟件小閉環來構建OT數字化能力,並和IT夥伴、DT夥伴一起打造企業數字化平台,在企業數字化特定領域打造優勢方案,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