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能源轉型根本路徑是在生產端和消費端同時發力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導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3月19日在香港綠色創科論壇上表示,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關鍵是實現能源轉型,而能源轉型的根本路徑,是能源生產端和消費端兩端同時發力。他指出,能源革命目前有三大挑戰,包括可持續性、可負擔性以及可靠性,相應的解決方案分別為低碳化、智能化以及電氣化及氫能替代。

對於能源轉型的相關路徑,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下稱中電集團)客戶成功及銷售總監盧誌華表示,中電集團在生產端推進“上網電價”計劃,鼓勵居民安裝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從計劃開始至今的4年內,有30000人提出申請,較計劃開始前100人的申請量有較大的提升。該計劃成功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在香港的普及。同時,中電集團也計劃擴大從內地引進再生能源規模,以降低碳排放水平。

盧誌華進一步表示,在能源消費端,中電集團對商場、街市等建築進行能源審核,檢視建築中各個部分的能耗情況,為建築運營方提供能源效益提升方案,以幫助降低大樓在運營期的碳排放水平。

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綠色科技以及相關應用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談及香港綠色科技發展時,陳清泉指出,在綠色科技轉變為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建設完善的創科生態圈。在技術商品化過程中,一個完善的創科生態圈能夠讓不同持份者間的相互合作更為順暢。

陳清泉進一步指出,在技術轉化的眾多流程中,香港在技術研究以及金融賦能等領域有優勢,但在應用研究領域以及高科技企業培育方面較為薄弱。香港應該利用自身獨特優勢,吸引大灣區其他城市以及國際人才支持,同時加強與深圳等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世界創新高地。

2020年,中國提出將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以及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陳清泉指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需要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目前中國的新能源發電量在不斷進步,太陽能以及風能發電裝機量位居世界前列,但這些能源存在不穩定性。如果要使這些清潔能源達到安全高效,需要儲能裝置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協調。新型電力系統預期能通過不同發電來源的多源互補,以達到實現電力隨機波動的供需平衡。

(作者:張偉澤 編輯:李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