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驛站為何難進“老齡”社區

工作日的午後,在星河苑小區隨處可見的是老年人。噴泉邊,手臂上挎著兒童書包的老人正注視著嬉笑打鬧的孫子孫女,提著購物袋、推著小推車的老人緩步走過,還有老人端坐在亭子裡搖著蒲扇。

這個位於北京豐台馬家堡街道的小區有20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算是“老齡化”社區。正是看重了小區的養老服務需求,倪朝輝所在的公司準備在小區自有產權的底商開一家養老驛站,沒想到此事卻遭到了小區部分業主的激烈反對,雙方甚至展開了漫長的拉鋸。

除了撥打各路投訴電話,反對者們還在小區貼公告、擺台、掃樓徵集簽名。截至目前,小區3700餘戶中,超過1500戶簽名反對底商建驛站。

養老驛站原計劃在今年6月開業,內部已經裝修大半,如今卻不得不處於停工狀態。20張鋪好被縟的床位空在原地,靜置在400多平方米的房間里。

8月底,星河苑養老驛站內部裝修已基本完成。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8月底,星河苑養老驛站內部裝修已基本完成。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

作為養老驛站的負責人,倪朝輝想不通,一家服務社區老人的養老驛站為何遭到小區居民的抵製,並且反對的業主中還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人?

養老驛站會引起房價下跌?

今年2月份,小區2號院1號樓底商進駐了一支施工隊,這很快引起了小區物管會成員孔易元的注意。他發現,底商新掛的招牌上印著“星河苑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一旁是驛站的經營業務:助餐服務、喘息服務、慢性病管理……

消息很快傳開,不解也接踵而至。一些業主將驛站的“慢性病管理”理解為收治危重病老人,沒過幾天,業主群裡就有人認定驛站要搞“臨終關懷”。一位74歲的老人注意到了驛站招牌上的“喘息服務”,更加堅定“臨終關懷”就要開在家門口——她以為,“喘息”是指失能老人的呼吸困難。

“助餐”也讓很多業主以為是在底商開餐飲。“有餐飲就會排油煙,到時候蟑螂到處爬,影響小區的環境。”一位業主憂心忡忡地說。

現在,小區業主們還發現,養老驛站的經營方是星河苑地產開發商的一家子公司,關聯的股東有幾家民營醫院,於是推測:“周圍幾個醫院為了減少死亡率,可能就(把病危老人)運到這兒來。”

“把失能老人都擱咱們這兒,以後120、靈車都在咱們路上走,這個小區成啥樣了?以後咱這房價都可能受影響。”68歲的業主張育英說道。一連幾天,晚飯過後,她就會挎著裝有表格、簽字筆的袋子出門,挨家挨戶敲門,徵集反對業主簽名。

兩位業主正在掃樓徵集反對在底商建驛站的業主簽名。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兩位業主正在掃樓徵集反對在底商建驛站的業主簽名。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

居住環境和房價的確是業主們最現實的擔憂。星河苑小區2006年前後建成,在北京南城樓盤中屬於中檔偏上水平。對大多數業主來說,一套總價高達八九百萬元的房子,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孔易元住在2號院4號樓,最近有換房打算,這也是他反對養老驛站的重要原因。他帶記者去問小區門口的房產中介,對方的答覆加深了他的憂慮:“開了一個康養機構導致房價下跌,這樣的例子沒有遇到過,但是如果這個地方總是有人去世,肯定(對房價)是有影響的。”

不知怎的,“養老驛站會影響房價”的說法成了不少業主的共識。不過,新京報記者查詢北京已開設養老驛站的社區房價走勢,沒有數據顯示驛站開業後房價出現明顯波動。

星河苑的另一家房產中介告訴記者:“如果只是單純把孤寡老人接來,護工來護理,這個對房價沒啥影響。對有養老需求的客戶來說,小區里有養老驛站反倒是一個優點。”

但這很難打消人們的疑慮。

除了撥打投訴舉報電話,8月下旬,不少業主開始徵集簽名。一連七天,星河苑2號院東門,五六位中老年業主豎起易拉寶、擺上條桌,向來往業主徵集“抵製在底商建養老驛站”的簽名。

“為什麼一件好事,大家卻這麼激烈地抵製?”

就像打擂台,養老驛站經營方很快作出回應。兩天后的上午,驛站負責人也在底商門口擺起諮詢台,試圖解答質疑。然而現場並不愉快,部分業主和經營方情緒激動,一番對喊後,甚至驚動了警察。

“為什麼一件好事,大家卻這麼激烈地抵製?”養老驛站負責人倪朝輝想找到答案。他複盤了整件事,認為前期沒有把養老驛站的服務內容和政策宣講做到位,造成雙方信息差,最後誤解越來越深。

對於業主們的擔憂,倪朝輝說,早在5月份的物管會例會上,他曾做過解釋——養老驛站的餐食都是預製菜,只需要做簡單的加熱處理,不會產生油煙和消防風險;驛站沒有醫療資質,根本無法開展“臨終關懷”;至於“喘息服務”,服務的實際是失能老人照護者,驛站幫忙短期照顧老人,為他們提供喘息機會。

倪朝輝說,驛站的床位以日間照料為主,老人白天送來,晚上接走。有業主代表問,如果子女沒來接老人怎麼辦,對方回答,“那我們也不能把老人趕走。”這句話又被理解為“驛站接收老人過夜”,業主群裡人心惶惶。

業主們的投訴最後大多落到了街道辦事處,他們在投訴平台回覆:“經核實該養老驛站施工為住建委批準,具有產權證、施工許可證,相關施工資質齊全……不涉及明火做飯,僅用於食品的加熱,且消防設施完備。不接過夜老人,不提供危重老人服務。現因居民反對強烈,已責令其停工。”

這些明確的回覆,也不能打消部分業主的疑慮。

星河苑小區單元門上張貼著反對派業主起草的“倡議書”。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星河苑小區單元門上張貼著反對派業主起草的“倡議書”。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

倪朝輝覺得自己有理由態度強硬。公司擁有小區底商的產權,有權在這裏開展裝修,經營任何合法業態。他提供了一份街道辦事處對建養老驛站的回覆——2021年,驛站經營方提交相關申請材料,經街道審核,區民政局對選址點、相關建設標準現場察看後,當年6月,區民政局回函:原則同意建設馬家堡街道星河苑社區養老驛站。

更重要的是,倪朝輝認為開養老驛站是一件能讓公司和小區居民“雙贏”的好事——公司看好居家養老市場的商業前景,這是他們進軍“藍海”的第一家驛站;星河苑社區有2000多名60歲以上老人,算是“老齡社區”,但周圍沒有消防合規的A類養老驛站。今年7月,公司在社區設了諮詢台,口頭蒐集了100多位社區老人的意見,回收了二三十份調研問卷,瞭解到“助餐服務”和“代開藥”是社區老人的最急迫需求。

可是相比1500多戶的簽名,100多位老人的意見顯得“人單勢孤”。更何況,反對建養老驛站的業主里也有不少六七十歲的老人。

“這不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事”

到了8月底,75歲的小區居民衣冬生冒雨來到星河苑小區2號院1號樓底商,查看養老驛站的情況。

對於建養老驛站,他是支持者之一。自打驛站掛牌起,衣冬生就經常上門詢問政策和服務內容,他再三叮囑驛站負責人,有開業的消息一定打電話通知。

腦梗後,他走路像踩在淤泥裡,深一腳淺一腳。老伴去世多年,又沒有子女,他一直獨自居住在和驛站隔一條馬路的星河苑1號院。

以前,他看病、開藥、買菜都騎車去。最近一年,因為頭暈,車騎得晃晃悠悠,出了兩次事故。他嚇壞了,改坐公交,但下車後,還要走一段路,空手行走對他都是挑戰,提著重物更是不便。

一個人的飯不好做,買的菜沒幾天都放壞了,他想著如果驛站開起來,吃飯難題就解決了。身體不舒服,不想出門,還可以找驛站代開藥或者陪同就醫。

但等了幾個月,養老驛站遲遲不開業。

不久前,反對建驛站的業主曾掃樓到衣冬生家徵集簽名,他回憶:“他們說不能同意(開驛站),驛站要辦臨終關懷,還要開火做飯,容易引起火災。”

“先入為主、無中生有、誇大其詞。”衣冬生說,他沒有當場反駁,只是拒絕簽字。

“這不是孬事兒。”8月底,一位在花園乘涼的東北大媽搖著蒲扇,向身旁的老姐妹科普:“有時候你兒女不回來,吃不上飯,在驛站那邊打點或者是給你送來。還有兒女今天上班了,家裡沒人照顧就把老人送過去,人家管你幾天。”

一對母女也表示支持小區辦養老驛站。70多歲的母親說:“現在身體還健康,以後再過幾年不知道什麼情況,因為都是獨生子女,她工作上好多事……”

40多歲的獨生女兒表示:“有時候顧不過來家裡,還是要尊重老人的意見,她要是願意去(驛站),覺得有個說話的人挺好,我們當孩子的肯定也支持,她要不願意那就給找個保姆。”

妻子和父親接連去世後,衣冬生為了陪伴母親不得不提前退休。從母親臥床算起,他伺候了8年。作為老人和子女,他體會到現實的難處。

新京報記者採訪瞭解到,星河苑養老驛站同樣不乏支持者,不過這些支持者大部分是臥病的老年人,或因行動不便困在家中,或忙於應付生活,聲音很容易被淹沒。

衣冬生沒有微信,他曾三次撥打“12345”熱線,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果養老驛站最終被攪黃了,不僅對星河苑的老年人是個損失,先例一開,對其他小區真正有需求的老年人也會造成影響。”這名老人激動地說,“這不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事。”

“如果建的是一所幼兒園,業主們還會反對嗎?”

實際上,在社區開辦養老驛站是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政策中的重要一環。目前,北京市有養老驛站1480餘家,不少都開在社區底商,為半徑1千米內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護理、心理支持等服務。

養老驛站被小區居民抵製也不是第一次發生。2017年,石景山區一家養老驛站就因居民抵製被叫停;近期,豐台區成壽寺一家公建民營的養老照料中心也在居民的反對聲中停止施工。

在甘肅蘭州,一家愛心托老所因受到抵製,最終分流老人、搬出社區;今年4月,廣西柳州某社區,部分居民通過各方方式,生生將一家居家養老機構驅逐出社區。

事實上,業主們反對的不是養老驛站,而是把養老驛站建在自己的小區里。多位星河苑小區的業主表態:“國家的養老政策,我們舉雙手讚成,建養老驛站,可以;但建在星河苑底商,免談。”

有業主提議,讓驛站遠離小區底商,開到隔一條街的單體樓里去。按衣冬生的身體情況,多走500米對他都是不小的挑戰。他因此堅決反對:“這是給老年人享受權利增加難度,本身辦驛站就是要照顧我們這些生活不便的老年人,你卻說小區不能辦,那麼多小區都建了驛站,為什麼星河苑不能?”

民政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抵製養老院的本質是人們對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觀念落後於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如果建的不是一家養老機構而是一所幼兒園,業主們還會反對嗎?”

他介紹,民政部門針對養老驛站的選址、建設和運營有一套完整、規範的審批流程,養老驛站屬於基本公共服務,只要符合規定就可以開辦驛站,“但是實際過程中不可能徵求每家每戶的意見,只能通過加強養老政策的宣傳,幫助人們消除誤解,在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的觀念。”

目前養老驛站招牌已被撤下。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目前養老驛站招牌已被撤下。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攝

不過眼下,在反對建驛站的業主們不斷投訴下,“星河苑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的招牌最終被摘下,露出一大塊白底,橫在驛站大門上方。

驛站緊鎖的大門旁,一幅宣傳廣告鋪滿外牆。上書:“敬老從心開始,助老從我做起”。

(應採訪對像要求,文中孔易元、張育英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劉思維 實習生 楊夢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