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7件樂器,其他的都被做成了木柴」——德國專家調查八國聯軍劫掠的中國文物

#德國專家調查被八國聯軍劫掠中國文物# 【「一共7件樂器,其他的都被做成了木柴」——德國專家調查八國聯軍劫掠的中國文物】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日刊發題為《德國博物館重新評估其中國皇家珍寶藏品》的報導,報導編譯如下:

在世界最大的民族學博物館之一、位於德國漢堡的世界文化和藝術博物館的儲藏室里,有一把古琴,這種七絃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歷史上只有貴族和學者才能彈奏。

這把黑色古琴製作精良,表面塗有高光漆,琴底刻有銘文,其歷史可追溯到1789年,即清朝乾隆年間。令人費解的是,這把古琴放在一個比它大得多的琴盒里,而這個琴盒比古琴的歷史要早約50年。

蘇珊·克內德爾對這一差異產生了懷疑,她現年60多歲,曾學習中文並曾擔任翻譯,1994年加入漢堡的這家博物館。從那時起,她就一直負責管理博物館的東亞和南亞藏品,這些藏品包括服裝、瓷器和雕像,共計約4萬件。

工作過程中,克內德爾注意到博物館的中國藏品在1900年左右急劇增加,她說,「突然間,博物館獲得了很多很多非常重要的藝術品」。

這個時間並非巧合。1900年至1901年間,德國與其他七個國家——英國、法國、奧匈帝國、意大利、俄羅斯、美國和日本——一起發動了侵華戰爭。

外國軍隊抵達北京後,洗劫了整個城市,隨後的掠奪將首都變成一個「露天藝術品市場」,似乎每個角落都在出售無價的皇家珍寶。

藝術品商人和博物館經理人趁亂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珍貴的古董和藝術品。

克內德爾從博物館的記錄中得知,漢堡地下室里的那把乾隆時期的古琴是在1904年運抵的,檔案館里的一張舊目錄卡上提到,一名德國士兵可能在1900-1901年的冬天得到了這把琴和與它不匹配的琴盒。

目錄卡上寫道:「一共有七件樂器,其他的都被做成了木柴。」

克內德爾受到啟發,開始研究館藏中其他可能可疑的物品,但當時的博物館館長並不熱衷。她被告知:「沒人對這段歷史感興趣。」於是,她開始秘密編製一份來源可疑物品的清單——繪畫、青銅佛像和任命個人擔任官職的朝廷文書——她說,「這份清單越來越長」。

2017年,博物館領導層發生變動,新任館長芭芭拉·普蘭肯施泰納——因其將被掠奪的貝寧青銅器送回尼日利亞而聲名卓著——正式委任克內德爾開展調查,這為她提供了一個將這份清單公之於眾的機會。

隨後,克內德爾聯繫了位於柏林的國家博物館中央檔案館副館長、中國藝術市場歷史學家基斯蒂娜·霍瓦爾德,霍瓦爾德也在研究中國藏品的來源。在2021年,也就是距離克內德爾原定退休時間不到三年的時候,「追蹤義和團文物」溯源項目在德國失落藝術品基金會的資助下啟動了。

七家德國博物館同意聯合審查其可能相關的藏品。

霍瓦爾德說,這標誌著「同類研究中的首次系統性研究」。

在過去兩年里,德國的博物館已同意歸還其部分文物,其中許多來自非洲,包括一些貝寧青銅器、納米比亞的珠寶和工具,以及一座喀麥隆的女神像。

但霍瓦爾德指出,德國自中國的掠奪品一直沒有被提及。

中德關于歸還文物方面的交流一直很少,唯一已知的案例是東德在20世紀50年代將一些義和團時期的掠奪品歸還給中國。迄今為止,中國已與26個國家簽署了打擊非法販賣文物的雙邊協議,而德國不在其中。

研究人員還表示有興趣與德國和國際博物館開展更多合作,希望將來能夠建立一個在線數據庫,使更多博物館和個人能夠協助他們找到潛在的被掠奪文物以供研究。(編譯/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