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期間,「智慧中醫」系列標準發佈

「智慧中醫」系列標準和「鷹眼智慧中醫大腦」發佈。

新京報訊(記者張兆慧)4月29日,在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2024世界數字健康論壇上,「智慧中醫」系列團體標準和「鷹眼智慧中醫大腦」發佈。

首批「智慧中醫」系列標準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智慧醫療研究院、鷹眼智慧中醫、清華長庚醫院等二十餘家單位聯合發佈,為智慧中醫類產品的設計、研發、測試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進我國中醫現代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次發佈的「智慧中醫」系列團體標準包括智能紅外醫用終端技術要求、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技術要求、紅外醫學影像管理與傳輸系統技術要求、健康管理平台技術要求、中醫大數據平台技術要求、中醫館管理平台技術要求等六項,助力形成科學健全的評價體系,以標準建設引導行業有序發展。

「鷹眼智慧中醫大腦」的數據庫十分龐大,擁有200億+醫學數據,2200萬+醫療和健康對話問診數據,1100萬+紅外熱成像、舌象、脈象、經絡等檢查數據,800萬+中西醫文獻、醫案、知識庫數據。它通過深度學習,可以實現以多模態數據多診合參、辨證論治可視化為主要技術特徵的現代中醫診療新模式。這一創新成果的誕生,打破傳統中醫傳承發展困難的局面,為推動智慧中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鷹眼智慧中醫大腦」具備多個核心功能,包括智慧問診、輔助開方、外治指引、智醫助理、智能慢病未病管理等。

「中醫藥學是具有科學人文雙重屬性的學科,治未病、辨證論治是中醫藥學的原創思維,以維護生命健康,防治疾病的共識療效為命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王永炎在影片致辭中表示,此次發佈的「智慧中醫AI大腦」中的遠紅外成像技術、中醫診斷可視化技術等,是對中醫診斷的擴充,將其與中醫的望聞問切關聯起來,有利於中醫藥學的發展,有利於辨證論治,提高對現代難治病的診斷與治療水平。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