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

 

對於喜歡聽歌的人來說,一款好聽且好用的便攜設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很多人常常會在便攜解碼耳放以及便攜播放器之間糾結,不知道兩者之間什麼樣的設備更適合自己。其實做這個選擇並不難,便攜播放器用起來要更方便一些,無需借助其他設備就可以完成音樂播放的操作。不過假如你對於音頻性能有著較高要求的話,那麼同價位中便攜解碼耳放無疑要比便攜播放器更能滿足燒友們的需求,比如本文下面將要詳細介紹的山靈H5就是目前市面上2K左右檔位極為受歡迎的一款全能便攜解碼耳放。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作為山靈H系列便攜解碼耳放的中堅力量,山靈H5不僅延續了旗艦產品H7的諸多特色,同時還具備相對更為親民的定價,成為了2K左右檔位極具性價比的便攜解碼耳放。可能有不少人會問,H2、H5、H7這三者之間該如何選?如果預算充足,可以直接上旗艦H7。如果預算有限,入門級的H2也可以帶來很不錯的體驗。如果你比較喜歡暖厚順滑的聲音,同時對於音頻性能、光纖同軸接口也有需求的話,那麼價位適中的H5則是聲價比極高的選擇。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系列三大將的外觀設計差別其實不大,都採用的是鎂鋁合金圓潤機身設計,握在手裡的感覺都十分的相似。只不過隨著級別的提升,H2、H5、H7的機身也在逐漸變大,重量自然也就隨之增長。H5的機身重量約為270.4g,尺寸倒是不算大,長度大約只有目前主流手機的三分之二左右,便攜性尚可,放在包里基本相當於多帶了一部手機。目前H5共有鈦色與黑色兩個配色,筆者手上的是鈦色版本,在暗光環境中看著像灰色,在光線稍亮的環境中看上去又有點像銀色,顏值還是挺高的。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雙滾輪按鈕設計可以稱得上是山靈H系列便攜解碼耳放的一個標誌性設計,不僅提供了比較方便快捷的交互體驗,同時看起來也十分的個性與獨特,在市面上有著很高的辨識度。不過由於兩個滾輪按鈕都位於機身的一端,日常使用時偶爾會出現誤操作的問題,好在問題不大,持機時稍微注意一下就可以避免誤操作的出現,甚至還可以借助APP鎖定按鍵。後來推出的H2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將滾輪嵌入到了機身中央,估計後續H系列的新品應該也會繼續沿用這樣的設計。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的接口要比H2豐富不少,多了RCA輸出以及光纖、同軸輸入接口,與旗艦H7相比則僅僅只是少了6.35mm耳機接口,功能可以說十分的齊全了。在這裏順便說一下,如果你平時僅僅只是搭配手機使用的話,那麼選一個差不多的小尾巴就足夠了,畢竟小尾巴在尺寸方面有優勢。而山靈H5這樣的便攜解碼耳放主打的就是一個強大的音頻性能以及齊全的功能,只要給它配一個可以交互的大屏幕,那麼立刻就可以變身成超強的便攜播放器。這裏順帶提一句,搭配山靈自家的Eddict Player APP使用的話,H5的確可以作為便攜本地播放器來用,這也是山靈H系列便攜解碼耳放深受歡迎的其中一個原因。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屏幕方面,雖然H5的屏幕尺寸只有0.87英吋,不過顯示的信息內容還是挺豐富的,當前的輸入模式、音樂采樣信息、增益狀態、音量大小以及賸餘電量都可以展示出來,屏幕旁邊的三顆指示燈同樣可以提供一定的指示作用,比如MQA燈亮起時就說明成功展開了MQA文件,KHz指示燈不同的顏色則對應了不同的輸入方式。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不僅得到了燒友們都很熟悉的雙Hi-Res音頻認證,同時還支援8倍展開來自USB的MQA數字信號。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借助滾輪按鈕還可以直接進行三檔增益的切換、單雙DAC模式切換、6種數字濾波器切換等諸多操作,不過畢竟用於操控的按鈕不多,這種循環往複以及逐層展開的交互方式在便捷性方面表現一般,只不過提供了一個能夠在機身上直接調整的交互方式而已。在實際使用中,大多都是在手機上借助Eddict Player APP進行設置的,方便又快捷。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聲學硬件方面,山靈H5不僅配備了兩顆性能強且調校成熟的AK4493SEQ DAC,同時還採用了雙OPA1612運放作為低通濾波,提供了柔和且有線條感的聲音。另外還有兩顆TPA6120A2運放作為耳放部分,還搭配了四顆silmic II系列、容量為47μF的絲膜電容做濾波,帶來了厚實、溫暖、順滑的聲音。此外還有一顆LTA8092運放作為加法器,從而實現了單雙DAC切換功能。USB芯片採用的是與H7相同的Xmos XU316,支援768kHz/32bit以及DSD512硬解,該芯片的功耗控制也比較出色。

單從硬件配置來看,H5相比H2優勢十分的明顯,與H7相比的話個人認為差距並不算大,只不過擁有不同的聲音風格。推力方面,單端達到了227mW@32Ω ,平衡達到了840mW@32Ω,基本能夠滿足大多數燒友的需求了。需要注意的是,H5除了USB DAC外的其他通道最高支援384kHz/32bit以及DSD256硬解,而旗艦級的H7則所有通道都具備超高的性能。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筆者之前曾用了一段時間的山靈H2,換上H5之後感覺兩者雖然都是明顯的“潤Fi”風格,但在味道以及三頻量感方面還是有著顯著差異的。H2的聲音屬於乾淨、平衡、略暖的風格,給人一種淡雅精緻的感覺,味道不濃但細節豐富,聽起來自然又清爽,接近小清新但又不寡淡的感覺。而H5的聲音則聽起來明顯有故事了許多,暖意更濃,同時也更為醇厚飽滿,歌曲的故事感與情緒感更為濃鬱強烈。如果將H2的聲音比作是一杯特調拿鐵的話,那麼H5的聲音就可以稱得上是有一定年份的紅酒或威士忌,既有實力又有味道。

山靈H5屬於比較好搭配的設備,至少筆者手上的耳機都沒有出現搭配不佳的問題。細想一下也不難理解,H5提供了優秀的素質以及暖厚的聲底,既可以讓耳機自身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這種均衡飽醇的風格也不容易帶來侵略感與刺激感,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會出惡聲,除非耳機自身的調音風格太過偏門。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山靈MG100本身是一款素質感極強、三頻能量都很飽滿的耳塞,但在搭配H5的時候並沒有出現素質壓味道的情況,反而那種濃鬱的味道感成為了唯一的主角,三頻順滑流暢有力度,邊緣圓潤不尖銳,無論是高頻還是人聲聽著都很醇厚柔和,低頻下潛深回彈適中,類似Q彈感但沒有那麼迅速。筆者曾給山靈MG100搭配了不少設備,但三頻能夠銜接的這麼好的只有H5,情緒飽滿濃鬱聽著非常的舒服。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達音科的DNK是筆者用了近十年的一款耳塞,雖然素質相比MG100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但筆者很喜歡這條耳塞獨特的味道。MG100在4.4平衡口下大約30%左右的音量就足夠用了,DNK在3.5單端雙DAC模式下需要開到50%左右的音量才夠用。在H5的驅動下,DNK帶來了飽滿有力且有一定爆發感的低頻,人聲紮實、沉穩且足夠醇柔,高頻通透有力同時有明顯的細膩感。原本DNK中低頻的銜接生硬問題是比較明顯的,但搭配H5之後銜接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彌補,割裂感明顯沒那麼強了,難道這就是“潤Fi”的力量?

山靈H5體驗:可以閉眼入的全能便攜解碼耳放_新浪眾測

 

大耳搭配的是HIFIMAN ANANDA NANO,這款耳機本身屬於比較好推的類型,在3.5單端雙DAC模式下大約需要開到60%左右的音量。HIFIMAN家的平板大耳大多都是平淡素雅的聲音風格,素質出色但比較克製,味道略暖但不濃。在H5的驅動下,HIFIMAN ANANDA NANO呈現出了寬鬆、澎湃、暢爽的聲音,聽著又順又自然,沒有絲毫的修飾感,彷彿聲音原本就該如此。

怎麼說呢,山靈H5的聲音屬於內斂深沉的類型,主打的就是真誠不炫技,擁有強烈的故事感與氛圍感,很容易就可以讓人沉浸到歌曲想要表達的情緒之中,不會刻意去感受三頻、聲場、細節之類的東西。說白了,這就是一款能讓你靜下心好好聽歌的設備,筆者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返璞歸真,也是山靈“潤Fi”風格最精彩的一次演繹。

此外山靈H5的特色還有不少,比如雙Type-C口設計讓數據連接和充電可以同時搞定,藍牙支援LDAC編解碼協議,開啟Switch Mode後還可以直接連接PS5、Switch等等。如果你的預算在2K左右,並且對於聲音以及功能都有一定要求的話,相信山靈H5這款便攜解碼耳放一定會是能夠放心閉眼入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