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廣東銀行業合規盤點:農商行罰單占比達三成,惠州農村商業銀行等被罰超萬元|灣區金融合規觀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劉息羽   廣州報導

在“強監管、嚴監管”的導向下,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領域違規行為處罰力度不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根據公開信息統計發現,2023年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對廣東銀行業(不含深圳)共開出125張罰單,罰款金額共計11463萬元。

其中,城商行共收到20張罰單,被罰金額最高,達3764萬元。在諸多違規事由中,信貸作為銀行的核心業務,依舊是監管處罰的重點;農商行、村鎮銀行也因管理不夠規範,風控能力較低成為處罰重點。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髮現,2023年,農商行系統收到最多罰單,達38張罰單,占比30%,涉及29家農商行;村鎮銀行共收到9張罰單,其中2家村鎮行因多項違規收到百萬元大額罰單。

18張百萬級罰單

從罰單金額看,在統計的125張罰單中,單筆罰款金額超過100萬元的有18張。其中城商行收到7張百萬罰單,數量最多。與此同時,農商行也成為監管的重點,共收到4張百萬罰單,涉及4家銀行機構。

據統計,2023年廣東農商行系統共收到38張罰單,占比30%,涉及29家農商行,罰沒金額1976萬元。其中,罰金超百萬元包括惠州農村商業銀行因項目資本金審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被罰款140萬元,廣東五華農村商業銀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等被罰款113萬元,廣東陽山農村商業銀行因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被罰款125萬元。

在這些罰單中,被罰案由多與貸款業務相關,例如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貸款業務及內部控製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向未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等。

在嚴監管的趨勢下,村鎮銀行的問題也逐漸暴露。

2023年,廣東銀行業有2家村鎮行因多項違規收到百萬元大額罰單。廣州番禺新華村鎮銀行由於董事(長)違規履職、跨區域經營、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等被罰款205萬元;廣州黃埔惠民村鎮銀行因向客戶轉嫁經營成本、貸款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提交虛假材料等罰款125萬元。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珠明表示,農商行、村鎮銀行規模比較小,管理不夠規範,風控能力較低,缺乏專門的風控團隊和風控技術,尤其是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規範的現代公司治理架構,同時由於服務對象主要在村鎮,客戶本身較不規範,導致信貸風險相對更高。

在處罰對象方面,近年以來,國內監管處罰普遍實行“雙罰”,即不僅要處罰涉事金融機構,還要對相關失職的工作人員進行處罰。此次125張罰單當中,就有90張罰單為“機構+個人”的“雙罰”。“處罰到人”這一強監管趨勢也仍在持續當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發現,125張罰單中,有94張罰單涉及處罰個人。

其中,4名銀行從業人員被禁業終身,主要因為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犯詐騙罪等。比如,據清金罰決字〔2023〕8號,時任廣東連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主管歐誌慧,因犯詐騙罪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因信貸違規罰沒近億元

事實上,不只是農商行和村鎮銀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信貸業務違規問題是整個廣東銀行業處罰的“重災區”。據統計,在125張罰單中,有79張罰單涉及貸款業務違規,占所有銀行罰單的63%,相關罰款金額高達9409萬元,占年內罰金總額的82%。

針對信貸業務違規占比高的原因,一位股份製銀行業內人士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信貸業務目前仍是銀行部門核心業務,部分機構為應對激烈市場競爭,過分看重短期利益與規模擴張。“從目前暴露的問題看,部分區域的中小銀行內部治理、業務開展合規意識、績效考核方面仍需加強。”

比如,據惠金罰決字〔2023〕4號,惠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因“項目資本金審查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向未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合計被處罰達145萬元。

事實上,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基調下,監管對信貸業務嚴查的態度只增不減。2023年12月29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行機構檢查局在專欄文章中表示,緊繃全面加強金融監管之弦,堅決做到“長牙帶刺”,不斷強化檢查能力建設。對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堅決零容忍,做到應罰盡罰、罰沒並重、雙罰並舉,對重大金融風險製造者從嚴從重處罰。

1月14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處罰局再發文表示,快處快罰是落實總局黨委“長牙帶刺”部署的具體要求,也是行政處罰工作的現實需要,有利於及時向市場傳遞“強監管、嚴監管”導向,迅速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強有力的遏製和震懾。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內加大違法違規行為執法懲戒力度,提升違法違規成本,也向市場釋放監管部門對擾亂市場、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態度。“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金融機構加快完善內部治理,提升風控意識與經營水平,將促進金融機構依法合規展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營造良性競爭環境,不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作者:劉息羽 編輯: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