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驚現天量回購 A股回購“聚沙成塔”

3月20日晚間,騰訊拋出高達1000億港元的股份回購計劃,按照3月21日彙率換算,相當於人民幣920.56億元。相較於A股上市公司開年以來最高規模為12億元的股份回購計劃,騰訊此番操作可謂大手筆。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騰訊回購規模年年大增,2021年為26億元,2023年上漲至490億元,2024年再度翻倍。

業內人士表示,相較於一次式、小規模回購,騰訊具有持續性、大比例、連年遞增的回購更能彰顯公司對其長期投資價值的充分肯定,有助於提升股民投資信心,利好股價增長。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持續性大手筆回購背後,需要以充沛的自有資金流、穩健向好的創收、較為成熟的業務發展、相對靈活的回購制度等作為支撐,多數上市公司目前難以具備此種實力。在回購實力有限的情況下,如果遇到股價估值偏低,進行小規模回購同樣有助於股價提振,不必強求回購體量。

3月20日晚間,騰訊披露2023年年報,全年營收累計6090.15億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Non-IFRS)為1576.88億元,同比增長36%。創收改善之下,騰訊拋出大手筆回購——規模高達1000億港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90億港元回購方案翻倍。

根據騰訊曆年公告,其近三年來回購規模屢創新高。2021年為26億港元、2022年為338億港元、2023年為490億港元、2024年為1000億港元。

“這是成熟資本市場、成熟企業應有的回購模式,回購力度與公司創收與長期投資價值成正比,與當前股價成反比。”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在他看來,股份回購需要量力而行,騰訊持續高比例回購背後需要四大條件支撐,多數上市公司目前可能並不具備。

首先,有充足的現金流。這一方面依賴於企業的既有儲備,另一方面取決於企業近期創收。以騰訊為例,其創收高企。以2023年業績為例,淨利潤、經營利潤連續四個季度高增長,其中四季度的增速高達44%和35%。這使得其擁有較為充足的回購資金。

其次,處於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身為互聯網龍頭、成立於1998年的騰訊,業務模式已經成熟,發展前景穩定,使得其基於公司業務創新的投入需求相對有限,因而公司發展不會受大規模回購影響。

與之相反,2015年的拚多多則處於業務快速拓展期,資金投入需求大。3月21日,在拚多多的Q4業績會上,拚多多副總裁劉珺在回應“是否考慮回購派息”時稱,每個公司都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而對拚多多來說,還處於投資階段,目前的重點仍然是投資長期價值。

對於騰訊和拚多多的差異化選擇,受訪人士表示,“股份回購彰顯企業對自身長期投資價值的信心,於提振股價而言是好事。不過,是否回購、回購力度大小需要視公司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公司正處於業務快速拓展期,將資金用於業務發展可能比股份回購意義更大,但投資於業務發展的資金需要用到實處,盲目跨界擴張可能並非益事。”

相較於騰訊的大手筆回購,A股上市公司單家回購規模較為有限。

記者綜合調研與採訪發現,與港股相比,A股回購的特點是:單家回購金額相對不高,但進行回購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多。Wind數據顯示,3月1日~3月20日期間,A股新增股份回購預案的上市公司多達127家。

從公告回購金額來看,其中33家不足1000萬元,占比25.98%;規模過億的僅35家,占比27.56%。回購力度最大的是藥明康德,規模10億元;海信視像、隆基綠能次之,分別為7.53億元和6.00億元。

拉長時間線,對比1月1日~3月20日間A股、港股上市公司實際回購情況可知,回購總金額方面,A股優於港股,A股回購總金額為555.05億元,港股則為403.93億元。

不過,從單家上市公司回購金額來看,表現更優的則是港股。

一方面,A股的555.05億元由1203家上市公司共同進行,平均每家回購0.46億元;港股的403.93億元則僅涉及上市公司115家,平均每家回購3.51億元。

另一方面,從回購規模居前的上市公司來看,A股最高者三安光電共計回購14.26億元,這一水平在港股只能排到第七位。港股回購規模在30億元以上的有五家,冠亞季軍騰訊控股、彙豐控股、友邦保險回購規模分別高達98.25億元、76.52億元和64.34億元。

“客觀而言,與發達資本市場相比,A股當前的回購力度相對有限。”西澤金融研究院院長趙建告訴記者。他分析,邏輯上,當上市公司股價處於底部區域時,上市公司在看好自身長期投資價值的情況下理應主動回購股份,如果不回購,可能意味著上市公司認為自身股價還在調整之中,容易使得投資者對其長期投資價值打問號。

從A股現狀來看,有些企業存在回購有心無力的困境。一方面,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一些上市公司自有現金流有限,缺少回購資金;另一方面,以央國企為代表的部分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程序相對複雜,受到多方因素製約,並非公司本身想回購就能及時兌現。與此同時,此前中國資本市場更多強調融資功能,在融資理念之下,一些上市公司高管缺少回購意識。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監管鼓勵股份回購之下,上市公司回購力度正在明顯加強。自2023年7月以來,上市公司回購力度呈現逐月遞增態勢。從回購金額來看,7月尚為61.17億元,此後以每月超10億元的速度持續增長,11月時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至117.64億元,今年2月再度突破200億元創下265.01億元的單月回購新高,3月份回購相較於2月略有放緩,但截至3月20日的月內回購金額亦達138.81億元,較去年同期翻番。

證監會3月15日發佈的資本市場系列新政策中,推動優質上市公司積極開展股份回購等被多次提及。其中,《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設立專節明確提升股份回購效果和監管約束力。該專節具體規定:推動優質上市公司積極開展股份回購,引導更多公司回購註銷,增強穩市效果;要求主要指數成份股公司明確股價短期大幅下跌等情形下的回購增持等應對安排;要求未增持或回購的破淨公司在定期報告中說明改善公司投資價值的相關舉措。

受訪人士預計,在監管的進一步倡導下,下一步上市公司回購力度還將進一步增大,2024年A股回購規模有望突破千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