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材料競速下半場

“車企一個接一個地降價,他們是不怕的,因為壓力全給了我們材料廠商。”近日,華南一家電池材料廠商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道。

年初以來,新能源車“降價潮”此起彼伏。被產能過剩和價格戰籠罩的鋰電材料領域,不僅要承受壓價的困擾,還需承受鋰鹽價格倒掛所帶來的影響。

隨著2023年年報季的到來,“業績下滑”成為貫穿鋰電材料企業2023年的“關鍵詞”。

近日,天賜材料發佈2023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4.05億元,同比下滑30.97%,歸母淨利潤18.91億元,同比下滑66.92%;隨後,新宙邦2023年年報也顯示,公司營業收入74.84億元,同比下降22.5%,歸母淨利潤10.11億元,同比下降42.5%。

展望2024年,市場對於行業是否探底仍保持觀望,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行業加速出清,龍頭企業有望在穿越底部後,迎來市場份額的大幅提升。

“(以電解液行業為例)上一輪下行週期大概是在2015/2016年到2020年,在下行週期中,龍頭企業有規模化和成本優勢,比如天賜材料在下行週期中,市占率從2016年20%提升到了2020年的27%;新宙邦的市場占有率也從14%提升到了17%。”華南一名資深的電新行業分析師對記者指出。

業績普降

梳理2023年鋰電材料行業的年報,因原材料波動、銷售價格下滑等,大量企業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大跌甚至虧損。

3月29日晚間,三元正極龍頭當升科技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總收入151.27億元,同比下降28.86%,歸母淨利潤19.24億元,同比下降14.8%。

這並非個案,正極材料領域,容百科技淨利潤同比減少56.17%至5.93億元;德方納米、長遠鋰科、萬潤新能等更是出現虧損。

電解液領域,除了上文提到的天賜材料、新宙邦之外,多氟多年報也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37億元,與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0億元,同比減少73.83%。天際股份淨利潤也下滑93.04%。腰部公司如永太科技、深圳新星已陷入虧損。

回望兩年前,受下遊電動汽車高增長影響,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價格一路狂飆。其中,碳酸鋰價格一度飆升至60萬元/噸,但到了2023年,碳酸鋰價格便如同坐上過山車,從年初就開始大幅下滑,跌至10萬元/噸左右。

同期,三元材料單晶5系價格也從2023年年初的約34萬元/噸降至目前的13萬元/噸。

作為電解液重要原料的六氟磷酸鋰,2022年年底,其價格約為23.2萬元/噸,而到了2023年年底,報價跌至6.7萬元/噸,跌幅達71.12%。

負極材料領域,龍頭貝特瑞業績下滑幅度較小,為28.5%,但中科電氣、信德新材等淨利潤預計分別下滑87%~91%、69.8%~74.49%。

減產去庫存

為了確保一定利潤水平,從去年下半年起,鋰電材料廠家開始減產挺價。

在負極材料方面,尚太科技在2023年3月宣佈,公司最早的負極材料生產基地停產。原因是尚太科技認為,整個負極材料行業供需已經反轉,面臨產能過剩的局面。在需求增長不達預期及供給大幅增加的情況下,降本增效成為公司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關鍵措施。

在正極材料方面,2023年12月,寒銳鈷業終止了“6萬金屬噸鎳高壓浸出項目”和“26000噸/年三元前驅體項目”兩個鋰電項目,同時轉而建設“年產2萬噸鎳金屬量富氧連續吹煉高冰鎳項目”。

在電解液方面,2023年6月,多氟多發佈公告,原計劃募資44億元的“年產10萬噸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關鍵材料項目”縮減至僅募資15億元。

2023年11月,新宙邦公告終止建設總投資約12億元的珠海新宙邦電子化學品項目,以集中資源建設惠州宙邦四期電子化學品項目。

“鋰電材料普遍轉向產能過剩,印證我們2022年的判斷。需求端電池去庫存,以及供給端本輪產能建設規模較大,競爭較預期更為激烈,導致2023年材料價格下降速度與幅度普遍較我們預期更為慘烈。”華泰證券電新團隊指出。

高工鋰電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胡鋒也表示:“碳酸鋰供大於求的局面已經很清晰”,“上遊材料環節,除了少數幾家頭部企業,近期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五成,部分在建鋰電項目也在放緩。”

而展望2024年,市場人士對於今年的表現依舊不樂觀,行業或將持續承壓。

天賜材料最近的投資者交流中,公司管理層就明確表示:“隨著春節後碳酸鋰價格企穩,六氟磷酸鋰價格也逐漸恢復,但短期內供需格局暫未出現轉變,仍然處於產能過剩狀態。”

新宙邦高管也表示:“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增長,當前的電解液趨向大宗商品屬性,週期變換呈現不一樣的特徵。2023年行業整體競爭異常劇烈,2024年行業是否會繼續探底還待進一步觀察。”

“除了部分二線企業,鋰電材料企業普遍已放緩產能投建節奏。但隨著在建產能釋放,我們預計鋰電材料各環節2024年供需關係仍將進一步惡化,價格與盈利能力面臨較大挑戰;2025年,產能過剩問題有望緩和,當然在需求增長降速的背景下,對供需好轉仍不可過於樂觀,期望行業供需再次反轉,企業普遍賺取超額利潤短期並不現實。”華泰證券電新團隊指出。

頭部搶占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價格下行背景下,不具備成本優勢的落後產能正加速出清,而在各賽道已形成規模效應的頭部企業則有望借此機會提升市場占有率。

以天賜材料為例,2023年其電解液銷量39.6萬噸,同比增長約24%,根據第三方數據,報告期內公司電解液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至36.4%。

“目前六氟磷酸鋰三四線企業已處於虧損狀態,小廠開始停產出清,而龍頭企業有成本優勢,像天賜材料,有原材料研發和自產供應保障,供應鏈成本優勢明顯,未來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高。”前述分析師表示。

在華泰證券電新團隊看來,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變量已由供需關係轉變為成本差異。

“成本曲線較陡峭的行業,龍頭具備較強成本優勢,其盈利韌性更強;反之,激烈價格競爭將使全行業盈利能力普遍承壓,產能出清速度較慢,同質化程度較高行業甚至可能出現普遍虧損情況。”華泰證券電新團隊指出。

(作者:楊坪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