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外貿規模首破10萬億元

4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一季度進出口情況。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在發佈會上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曆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同比增長5%,進出口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不過,根據海關總署隨後發佈的統計快訊,3月當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3%,增速由正轉負。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8%,進口同比增長2%。

受訪專家表示,一季度外貿總額創同期新高,有望助力一季度經濟開門紅。同時,我國外貿的產品結構、市場結構都在持續優化,外貿出口趨於均衡,都增強了我國外貿韌性。但是,受同期基數較高、出口商品價格下跌拖累、對歐美等經濟體商品出口低迷等多重因素影響,3月出口下滑較快,但目前內外需回暖趨勢較為明顯,價格因素的影響也在逐漸消除,預計二季度我國進出口將實現回彈,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

一季度總規模創新高

今年一季度的外貿中,貨運量的增長尤為明顯,各大港口業務量也斬獲新高。從已公佈的各大港口一季度貨物吞吐量數據來看,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53億噸,同比增長6.8%,繼續以較大優勢領跑。唐山港、廣州港、蘇州港、上海港、天津港等7個港口貨物吞吐量也均超過1億噸。

另據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監管進出口貨運量為128632.5萬噸,同比增長5.1%。從總體貿易數據上看,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出口5.74萬億元,同比增長4.9%;進口4.43萬億元,同比增長5%;出口和進口分別較去年四季度加快4.1個、2.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的進出口貿易也實現較好增長。據海關總署統計,一季度我國對RCEP其他14個成員國合計進出口3.08萬億元,增長2.7%,占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的30.3%。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表示,一季度,RCEP項下享惠進口246.9億元,涉及稅款減讓6.7億元,分別增長35.3%、38.7%,惠及企業4320家;1.8萬家出口企業申請了RCEP原產地證書,涉及貨值639.4億元,增長2.6%。下一步,海關將繼續做好高質量發展實施RCEP各項工作,加強與RCEP各成員國海關的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搭建中國海關優惠原產地服務平台,開展RCEP相關領域培訓,助力地方、行業和企業深入對接RCEP的機遇,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與此同時,今年一季度的機電產品和勞密產品出口均呈現良好勢頭。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3.39萬億元,增長6.8%,占出口總值的59.2%;其中,電腦及其零部件、汽車、船舶分別增長8.6%、21.7%、113.1%。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9757.2億元,增長9.1%;其中,紡織服裝、塑料製品、傢俱及其零件分別增長5.4%、14%、23.5%。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中國機電產品在消費品、投資品、中間品等各環節都具有完整的產業優勢,在全球貨物貿易企穩、發達市場社會消費品需求回暖、新興市場吸引實體制造業等趨勢下,對中國製造的需求支撐逐漸回穩,相關領域出口的外需前景明顯好轉。在這其中,船舶訂單正在進入集中交付期,出口額同比成倍增長,成為機電產業出口的新亮點。隨著行業脫碳進程加快,新造船市場將迎來更多機會。

多因素衝擊3月出口下行

在一季度數據整體大好的情況下,3月份的單月數據卻值得注意,以人民幣計價,3月當月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1.3%,增速由正轉負。其中,出口同比下降3.8%,進口同比增長2%。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指出,3月外貿出口增速放緩超預期,主要受出口商品價格下跌拖累、我國對歐美等經濟體商品出口低迷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但3月出口金額保持曆史同期次高,高技術、裝備製造業出口保持高增長,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出口保持高景氣度等,反映我國外貿出口表現整體穩健,結構持續優化。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部門總監馮琳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上年同期高基數以及今年1~2月集中出運帶來的透支效應影響是3月外貿下行的最主要因素。不過整體上看,當前出口增長動能依然較強,背後是外需回暖及穩外貿政策持續發力。另外,當前我國對東盟等發展中經濟體出口態勢明顯好於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汽車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水平,都顯示我國外貿出口結構正在改善。

與此同時,最近新公佈的3月份PPI已經連續17個月同比下跌,引起了市場上對於海外需求不足導致產能過剩的擔憂。

“我們不認為,生產者價格下跌就意味著所謂的產能過剩。”王令浚表示,產品價格下跌往往與原材料價格波動、技術更新迭代、生產商主動讓利等多種因素有關。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企業通過不斷地研發創新,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有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不斷拓展了向下遊讓利的空間。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PPI下跌不能完全和產能過剩畫等號,中國的國內外需求市場龐大,PPI的變動也比較複雜,主要來自於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對國內PPI的傳導;海外經濟增長對出口產品需求的強弱;國內需求因素對工業產品價格的影響以及國內工業品供給情況。

4月10日,WTO發佈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預測,2024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2.6%,在悲觀情形下,全球貨物貿易量甚至可能下降1.6%。

周茂華分析,外貿出口有望保持適度增長。主要是海外需求仍具一定擴張動能,而且去年基數整體有所回落。目前,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拉美等區域經濟體貿易投資潛力逐步釋放,我國外貿新動能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中國海關貿易景氣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反映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比重均較上月明顯提升。

展望二季度,馮琳認為,伴隨高基數效應減弱,4月出口同比降幅有望顯著收窄,不排除小幅正增長的可能,二季度出口有望保持在增長軌道,而且增速會較一季度加快。另外,當前我國外貿環境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特別是美歐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之勢,重點針對近期增速較快的“新三樣”出口。由此,今年政策面的重點是為我國出口商營造穩定可預期的出口市場環境。

“總的看,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保護主義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給外貿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但當前外貿發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王令浚預計,二季度我國進出口持續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長通道。下一步,海關將繼續跟蹤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同時深入瞭解企業和地方政府的期盼和訴求,從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企業減負降費、培育外貿新動能等方向重點發力,適時出台更多更管用的政策舉措,全力服務外貿質升量穩。

(作者:繳翼飛,實習生林潤 編輯:張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