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春天出發 | 全國人大代表孫劍: 設立體檢專項基金 引導人民群眾健康體檢

新春至今,全國人大代表、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孫劍馬不停蹄地忙碌著。今年是孫劍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年,他深入體檢機構、一線患者等領域,幾易其稿,提出《關於設立公共衛生服務健康體檢專項基金,引導人民群眾規律健康體檢的建議》。

“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帶來一點點進步,積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孫劍介紹,通過國家層面形成導向作用,可以引導人民群眾建立定期健康體檢的觀念,倡導“未病先防,小病早治”,牢牢抓住疾病防控的前線。

建言設立健康體檢基金

作為紮根一線二十多年的醫療領域工作者,孫劍同樣經曆了新冠病毒疫情這三年。

三年前,作為廣東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其中一員,孫劍一行在風雪中抵達荊州,正面迎戰新冠病毒。去年11月,在新冠病毒的廣州本土戰場,孫劍更是擔任南方醫院琶洲方艙醫院總領隊,跟廣大市民一起共同戰疫。

孫劍介紹,新冠疫情三年,全民健康意識有一定的提高,例如對於疫苗接種有了一定的共識,但從整體來講,全民健康素養仍然處於較低水平,對健康體檢的觀念仍然認識不足,“不少人願意花錢買貴價的手機、吃一頓大餐,卻不願意花錢做一次年度身體檢查。”很多人目前還停留在患病就醫的階段,欠缺對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理念,甚至有“不敢體檢”這種諱疾忌醫的心態。

為此,孫劍建議,設立一個公共衛生服務健康體檢專項基金,引導人民群眾規律健康體檢。

“設立這個基金,不在於投入很多錢,而是希望形成杠杆作用,通過在健康體檢投入‘種子基金’,政府出資一小部分,大部分由個人出資,目的是改變觀念,使全社會都形成規律健康體檢的良好習慣。”孫劍表示。

另外,一些市民對於體檢機構的體檢報告時常存有疑惑。經過走訪調研,孫劍發現,當下體檢機構良莠不分,為提高大眾對體檢的信任度,應從國家層面完善政策法規,規範健康體檢行業資質,建立規範統一的質量控製體系,嚴控健康體檢行業從業資質,不斷提升健康體檢行業的服務能力。

避免疾病中晚期才被發現

雖是首次履職發出聲音,但孫劍表示,這份建議背後是二十多年紮根基層一線的心血結晶,“很多老百姓不怎麼接觸醫院,對於長期在臨床的我們,看到了很多一經檢查才發現中晚期疾病的慘痛教訓。”

以孫劍所從事的感染科工作為例,致力於肝臟診療的他,時常遇到這類患者:他們不知道自己有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狀況,日積月累下肝臟內部環境越來越差,甚至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大部分肝癌患者被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能採取的醫療手段是有限的,其生存期和生存質量與早期發現完全不一樣。”

孫劍介紹,我國現階段90%的醫療資源仍集中於疾病中晚期住院治療的模式,群眾的健康管理意識較弱,“未病先防、小病早治”觀念尚未普及。

他列出數據:第六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的抽樣數據顯示,33.8%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從未做過健康檢查。我國2020年的健康體檢人次為4.31億,估算2020年我國健康體檢覆蓋率約為30%。

孫劍介紹,當下慢性病患病人群正在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腫瘤性疾病等疾病越來越常見,通過體檢早期發現,揪出疾病早期信號,可以改寫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指標是7,不少確診糖尿病患者實際上早期已經經曆了一定時間的糖耐量異常,如果在這個窗口期發現引起警惕,改變生活方式,一些人甚至終身都不會發展成為糖尿病。”

對於健康體檢應有三個層次的認識,一是找出疾病的危險人群,通過干預讓其避免發展成為相關疾病;二是假設已經是處於疾病狀態,通過體檢做到早發現,提高生存質量;三是處於長期用藥階段時,通過定期檢查瞭解疾病對於全身的影響,避免相關併發症,把慢性病對於全身的影響降到最低。

孫劍表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努力實現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作為醫療領域的代表,人民健康是最大的期盼,要發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聲音,共同推動健康中國的發展。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梁超儀 通訊員 淩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