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上市險企共攬保費3萬億 為何行業“增收不增利”?|上市險企年報觀察①

截至今日,A股及H股共計10家上市保險公司已悉數發佈2023年“成績單”。

從整體數據看,“增收不增利”是保險公司普遍面臨的困境——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太平陽光保險眾安在線友邦保險及中國再保10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負債端均實現保費正增長,但最終呈現的盈利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以通過人民幣單位披露年報的8家公司為例。據統計,上述8家公司負債端均實現較好業績增長,其中,眾安在線增速領跑,達24.7%。

8家上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以人民幣口徑披露經營情況)

但就最終盈利表現而言,僅眾安在線、中國再保實現業績增長,其餘公司歸母淨利均呈現10%以上降幅。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平安跌幅均突破20%。僅就A股上市保險公司表現而言,5家公司共攬淨利超1600億元,同比降幅超兩成。

記者注意到,保持增長的眾安在線、中國再保增幅顯著也與其上年同期基數為負有關。數據顯示,2022年,眾安在線、中國再保歸母淨利分別虧損13.84億元與3.25億元。

8家上市保險公司歸母淨利(以人民幣口徑披露經營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從整體數據看,面臨“增收不增利”困境的不只是上市保險公司。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62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負債端增速在15%左右,但淨利潤總和虧損142.97億元;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共50家公司實現盈利,25家公司虧損,合計盈利46.8億元。

負債端持續增長的背景下,為何保險業淨利潤無法增長?當下,行業還面臨哪些普遍困境?

負債端複蘇

如上所述,2023年,保險業負債端呈現複蘇態勢。

人身險方面,從過往一年各月份增速看,複蘇背後,行業仍處於轉型“深水區”。

利率下行背景下,為避免高定價利率帶來的利差損風險,2023年7月底,保險業全面停售預定利率高於3.0%的傳統壽險、預定利率高於2.5%的分紅保險,以及最低保證利率高於2.0%的萬能保險。

與預定利率下調政策相對,2023年上半年至7月,人身險行業經曆罕見業績高峰——當年1-7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太平6家上市險企共攬保費20241.75億元,同比增長8.16%。

高峰後,人身險保費回落。9月單月,A股5家上市公司壽險保費同比均呈負增長,新華保險單月同比降幅接近10%。此後,基於預定利率下調前的需求提前釋放與“報行合一”落地後造成的短期衝擊,人身險保費增速放緩。

對待下半年負債端的收入波動,陽光人壽總經理李所義則在發佈會上表示,“報行合一”短期內確對業務造成階段性波動,但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正向意義,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各家公司會有競爭、佈局上的差異。從陽光人壽自身而言,銀保是重要的價值渠道,我們堅信未來會更有優勢。”

多位專業人士指出,長期看,我國人身險行業仍有巨大潛力。從最能體現人身險公司長期可持續經營能力的新業務價值指標看,上市保險公司在2023年均有較好表現。

可比口徑下,2023年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約36.2%;中國人壽一年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約11.9%;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約19.1%。

中國人壽董事長白濤在業績發佈會上強調,當下,中國人壽更加聚焦價值。數據顯示,其內含價值亦居行業首位,達12605.67億元,增速達5.6%。“對於2024年以及未來一個較長時期,我對中國人壽的發展是充滿信心和底氣的。”

財產險方面,各公司經營能力保持穩定。其中,“老三家”(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保險服務收入分別為4572.03億元、3134.58億元、1771.28億元,三者增速均高於6%。此外,眾安在線總保費收入達295.01億元,同比增長24.7%。

值得一提的是,在競爭愈發激烈的財險市場中,“馬太效應”正持續加劇。記者統計發現,2023年,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中僅50家公司實現盈利,25家公司虧損,合計盈利46.8億元。而同年,“財險一哥”人保財險的淨利潤已達到245.66億元,為75家非上市財險公司總和的5倍有餘。

人保財險總裁於澤預測,未來的車險賠付率可能會進一步提升,費用率將進一步下降。大公司可能會更加受益,“馬太效應”可能進一步顯現。

為何不增利?

從行業整體看,投資端承壓是各公司難以實現盈利增長的另一個主因。

以A股5家上市保險公司為例。據統計,報告期內,5家保險公司總投資收益3844.70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2%。

具體而言,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淨投資收益率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0.23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至4.2%、4%、3.77%、3.4%;總投資收益率分別上升0.6個百分點,下滑1.5個百分點、1.26個百分點、2.5個百分點至3.0%、2.6%、2.68%、1.8%。

關於淨利潤下滑的原因,保險公司普遍解釋稱,主要是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及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表示,隨著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進一步鞏固和增強,預計2024年投資環境將有明顯改善。“今年中國人壽的大類資產配置基本會保持穩定,但在具體的品種構建上會有所加強。”

陽光保險副總經理彭吉海則表示,未來,在資產端將加強對宏觀研究的判斷和趨勢性分析,同時優化資產配置結構,合理調整配置導向。“陽光資產的核心競爭力是投研能力。在當下環境中,我們對行業的研究判斷將更緊密推進,以此指導資產配置和負債的選擇。”

投資端承壓之外,人身險代理人數量持續收窄、財險綜合賠付率上漲也對保險公司經營帶來一定壓力。

例如,代理人數量持續減少。新華保險總裁張泓表示,“當下的利率水平較低,同時行業面臨增員困難,投資端優質資產稀缺,對行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出挑戰。但同時,我們對未來中國壽險市場的發展空間仍持樂觀態度。”

當前,壽險行業從依賴規模擴張轉向提升代理人產能的效率提升週期,增優和發展高端代理人成為保險公司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2019年後,各保險公司或主動、或被動地開展代理人隊伍的“清虛”活動,提高留存代理人產能。

2023年,“清虛”仍未見底。數據顯示,披露相關書的上市保險公司中,中國人壽個險代理人規模為行業之首,達63.4萬人,降幅最小,為5.09%。其餘平安壽險、人保壽險、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太平人壽、陽光人壽降幅分別為22%、8.83%、17.43%、21.32%、39.98%、15.45%。

另外一個“增收不增利”的原因,是財險綜合賠付率上漲。綜合成本率是核算財險公司經營成本的核心數據,由綜合費用率和綜合賠付率構成,大於100%意味著險企承保虧損。

2023年,財險“老三家”綜合成本率集體上升。其中,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約97.6%、100.7%、97.7%,同比分別上升0.9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0.8個百分點。

年報顯示,上述變化主要受大災及疫情後出險率回歸常態等因素影響。於澤表示,“在大災不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們還是想把車險綜合成本率保持在97%左右,非車險成本率控製在100%以內。嚴監管態勢下,車險更加規範,而從競爭來看,預計未來的車險賠付率將進一步提升,費用率將進一步下降。”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