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隨周總理出訪的一代宗師,走了

  來源:環球人物

  他是真正的武術大師。

  作者:付玉梅 

  於海的名字不算家喻戶曉,但一提到他留下的電影,提到他片中的弟子,人們腦海中就會閃現出一個身懷武林絕技的宗師形象。

  武打明星出身的李連杰、吳京都是他的「好徒兒」,與他合作了《少林寺》《功夫小子闖情關》《太極宗師》《少林武王》等一系列經典武俠劇作。

  螢幕之外,他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武術功底的功夫大家,有著「螳螂拳王」之稱。

  無論是在影史還是武林,他都創造了一個時代。如今的他,辭別江湖。

  據電影人餘詠透露,國內著名武術家、演員於海逝世,享年81歲。

  吳京也深夜發文悼念↓↓

  《少林寺》一炮而紅

  進入影視圈,於海算是「大器晚成」。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

  1982年,電影《少林寺》轟動大江南北,少年李連杰一炮而紅,成為紅遍全世界的「功夫小子」。

·《少林寺》海報。·《少林寺》海報。

  片中李連杰師父、曇宗和尚的扮演者就是於海。彼時他40歲了,這是他參演的第一部電影作品。

  片中,李連杰飾演的小和尚覺遠刻苦用功,練就高強武藝,懲惡揚善。而於海飾演的曇宗大師,身上不僅有作為師父的嚴厲,更有父親一般的慈愛。他一生俠肝義膽,菩薩心腸,卻不幸中箭身亡,只留下「匡扶正義」幾字。

·於海(右)和李連杰。·於海(右)和李連杰。

  「要練武,不怕苦」「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時至今日,曇宗大師眉頭微皺、眼神慈愛向小和尚訓話的樣子還在許多觀眾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於海與李連杰就此結下「師徒情誼」。在劇組拍攝間隙,他還教李連杰練陳氏太極拳和螳螂拳。

  說到李連杰,於海總是叫他「小傑」。於海說,自己當武術教練比較早,和「小傑」的啟蒙師父吳彬是同一輩的,「我算是他的客師」。

  鮮有人知,於海還是這部電影的動作武術指導。他也親自上陣,展露了高超武藝。

  在拍攝過程中,遇過極為驚險的時刻。

  《少林寺》拍攝的時間非常緊張,片中的馬戲很多,於海只用了兩個上午的時間練習騎術,便投入拍攝。

  片中有一組他在一條小路上騎馬疾馳的鏡頭。他的馬速很快,拐彎時,沒想到一棵楊樹擋在前面,他想收疆已趕不及,身子平飛了出去…… 

  所幸,他本能地用兩條胳膊護住頭部,而用以當做護具的手臂卻沒能倖免:手腕、肘部脫臼,左手撞斷。

  事隔多年,於海向媒體提起此次險情還是感到後怕。到底是習武之人,他慶幸自己反應還算敏捷,否則他撞壞的不是兩條手臂,而是腦袋。

  敬業賣力的表演,拳拳到肉的真功夫,匡扶正義的少林武僧,都深得觀眾喜愛。在那個票價只有1毛錢的年代,《少林寺》創下1.6億元的票房神話。

  師父專業戶」

  《少林寺》之後,於海就成為武打電影中的「師父專業戶」。

  1984年,《少林寺》導演又召集了大量原班人馬,推出《少林小子》。拍攝期間,於海的傷還沒完全好,但時間不允許他養傷。

  《少林小子》在杭州黃龍洞拍外景時,不巧趕上酷暑季。躲在陰涼地裡圍觀的觀眾,每天都有好幾個中暑暈倒的。

  如此酷熱的天氣,不動都躁得慌,還要拍打戲,難度可想而知。於海在與「群匪」打鬥時,不慎右腿筋斷骨折,被送到醫院手術。之後,他打著石膏回到外景地,不到兩個星期,又拖著傷腿繼續拍戲。

  於海曾兩次在銀幕上表演螳螂拳。《少林寺》中,他和於承惠飾演的王仁則交手時,曾經有過驚鴻一瞥的短鏡頭。

  而在後來的《南北少林》中,他終於能相對完整地展示自己的七星螳螂拳。被反派用劍擊落長棍後,只見於海飾演的南少林高僧釋忍氣定神閑,雙手勾起,作螳螂狀。

  如同這段評價:「他躍然奮臂、前手引後、後法催前、勾掛鋸錯、勢勢銜接、招招相連、上下交替、快而不亂、剛柔相濟、身法密連,打得氣勢宏烈、矯捷迅猛,既有駭人心魄的雄威,又有滔滔不絕的酣暢,令人賞心悅目,由衷讚歎。」

  在與李連杰合作多部影片後,於海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個「螢幕禦用徒兒」——吳京。

·於海(左)和吳京。·於海(左)和吳京。

  1995年的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是吳京的出道作品。那時,於海在片中扮演的是對吳京多加管教的嚴父。

  當時,無論是在演戲還是武術上,於海都對初出茅廬的吳京多加關照。

  隨後,在1997年的《太極宗師》、1999年的《新少林寺》、2002年的《少林武王》中,於海飾演的人物都是吳京的師父

  《太極宗師》中,於海飾演的太極高手陳正英至今仍是難以踰越的經典。

  片中,他破例將吳京飾演的楊昱乾收為弟子,並傳授畢生所學。日後,楊昱乾謹記師恩,將「陳氏太極」傾囊而授給有心之人,也將其發揚光大。

  於海和吳京將習武之人的浩然正氣、重情重義演繹得有血有肉。於海逝世消息傳出後,有網民留言:「他們是最好的陳正英和楊昱」。

·於海(中)。·於海(中)。

  直至《太極俠》2013年上映時,於海已經年過七旬了。他再度演繹一代太極宗師,勾起了不少人的回憶殺。

  這樣的年齡參演動作電影有著不小的挑戰,但對他來說,心中那份功夫情懷難捨難斷。

  接受媒體採訪時,於海稱自己雖然已年過七旬,但身體一直比較硬朗,每天都會堅持練功。

  他還調侃似地說:「我也就能演個師父、和尚、方丈之類的角色了,畢竟年紀到這兒了嘛。」

  他將情懷傾入一部部經典的影視劇作中,直至去年仍有新作問世。

  真正的武術大師

  於海一直表示,拍戲只是他的業餘愛好,自己其實是一個武術老師,體育工作者。

  他的習武生涯是從「拜師」開始的。

  1942年,於海出生於山東省煙台市。小時候,他體弱多病,父親便打算送他去習武增強體魄。父親找到自己的好友,七星螳螂拳掌門林景山,想將12歲的於海託付於他。

  林景山一生主攻螳螂拳,對梅花槍、六合棍、劍術等傳統武術也有鑽研,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武學大師。

  眾多武俠劇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台詞:「我看你骨骼清奇,是塊練武的好料子……」而林景山更看重的是對方的習武之心。

  當看到於海時,林景山一下被這個目光堅韌的小夥子打動了,決定收為弟子。

  於海沒讓師父失望,天資聰慧且刻苦努力。日後,他成為了門派的第六代傳人。

  為鍛鍊螳螂拳必需的指力,他每日單手提著沉重的陶罐上下運動,還主動往陶罐里加沙,增加難度。

  學拳法光靠勤快還不夠,還得靠悟。

  螳螂勾手和耍拳的身姿並非輕易習得。他為了掌握訣竅,經常跑去後山觀察螳螂,盯著它們的一舉一動。據說最誇張時,他捉回百餘隻螳螂,讓自己和這些小傢伙們共處一屋。

  在和螳螂的你來我往之中,螳螂的每一個姿勢,怎麼進攻,怎麼防守,頭往哪邊轉,身體往哪邊動,都印在了於海的腦子裡。

  於海後來在接受採訪時還說,師父不收他學費,「學也不行,不學也不行,就這樣練上了武術」。

  跟著師父,於海又學了長拳、器械等。16歲那年,他參加全國、省、市三級武術比賽時連闖三關,以優異的成績被山東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招收,成為國家正式的武術運動員。

  從此,他更加離不開武術。

  他多次在全國比賽中榮獲劍術、棍術、螳螂拳及全能冠軍,成為中國著名的武術運動員之一。

  在那個中國功夫風靡全球的時代,他還多次帶隊出訪過美國、法國、土耳其等30多個國家。

  1960年底,他隨同周恩來總理、陳毅外長訪問了緬甸。

  1966年至1986年,他被任命為山東省武術隊隊長兼總教練,帶領山東省武術隊一直闖在全國先進行列。

  即便是後來涉足影視圈,於海也沒有懈怠傳承工作。他把擔子交到了兒子於濤手上。

  於濤9歲就開始隨父親習武,多次在全國重大武術比賽中奪冠。2001年,於濤陪同父親在山東威海成立了一所武術文化交流中心,這是中國唯一的「於海螳螂拳培訓基地

·晚年的於海依然不時秀出螳螂拳。·晚年的於海依然不時秀出螳螂拳。

  於海曾說:「在教學生基本技術動作的同時,要把怎麼做人等內容也教給學生,這是最重要的。」

  於海重德,不論是武德、師德,還是藝德。

  他說,這張臉能給他帶來一些方便,但也給他帶去了不少麻煩。在公眾場合被認出時,即便當時再累,心裡再有想法,他也會一一滿足影迷合照簽名的要求。

  他說:「我永遠記得,‘沒有影迷就沒影星’‘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這兩句話。」

  「英雄誰屬非我莫屬,熱血盡化塵與土……」太極宗師》主題曲響起。

  那位屹立江湖,一身正氣的宗師於海,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部分資料來源:中國寧波網、煙台大眾網、中國新聞社、新京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