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事件,誰來打破微妙的沉默

  張繼科在熱搜上下不來了。這是我們這幾天看到的一種輿論現象。

  但與此同時,涉事的幾方似乎不約而同地陷入了沉默,如果這個微妙的現狀不打破,張繼科事件就有逐漸「冷」下去的危險。

  先說張繼古般人。4月1日,《新京報》記者聯繫上張繼古般人,對於欠債和傳照片,張繼科作出否認。但是當記者追問是沒有欠債還是沒有發照片時,張繼科掛斷了電話。此後,再也沒有張繼古般人的公開回應。

  唯一爆出的消息是,藍V認證的@娛樂有飯 表示,從接觸過張繼古般人和其團隊的知情人處獲悉,張繼科不願意再回應事件的原因之一為「他不太願意自己處在風口浪尖上。」這一「間接轉達」的消息,又將網民對張繼科的質疑和不滿推向了一個高潮:你不太願意,但受害者已經處在風口浪尖了!

  再看張繼科律師。在張繼科所屬公司委託律師發佈聲明稱「將對重點侵權用戶提起訴訟」後,遭遇了爆料人李微敖長文回應,並曬出來一張疑似張繼科簽字的欠條,而後,張繼科律師似乎就陷入了「啞火」:

  4月3日,紅星新聞聯繫上了張繼科的代理律師楊曙光,對方表示:「現階段不太方便發表任何言論,畢竟我不是當事人,而是代理(律師)」「現在這個案件如果要發聲,還是需要和當事人有商量。」同日,《法治日報》記者致電楊曙光,對方表示「還未起訴,作為代理人暫時不做任何回應」。

  律師是可以聯繫上,但是基本等於沒有回應:要看當事人,這就又回到了張繼科身上。

  至於張繼科工作室,在措辭嚴厲的闢謠後,也陷入了失聲狀態,讓人一時不知對話和質證該如何繼續。

  截至目前,有關張繼科涉嫌「賭博欠債」及「傳播女演員私密影片」的傳聞持續發酵,但信息增量,尤其是事實增量,顯得相當匱乏。這種局面,是時候打破了,這種沉默,也無法讓輿論場滿意。

  那麼,如果當事人及其經紀、律師團隊不願意,誰來打破?

  中央政法委長安劍評論張繼科事件稱,「巨額賭債」「女星私密影片」「敲詐勒索」……這些熱詞個個涉嫌違法乃至犯罪,早已超出「民不舉官不究」的範疇。這也就是說,張繼科一方雖然沉默,但是有關部門也可以主動作為,畢竟涉及違法犯罪無小事,尤其是還涉及公眾人物,也不可能是純粹的私事。

  比如,爆料人提到的S先生敲詐勒索案已經審理完成,S先生也已經服刑,那麼,可不可以在保護當事人隱私的情況下,對外說明相關情況,澄清公眾關心的、具有公共意義的事實,以消解當下輿論的質疑和猜想?

  另外,作為娛樂明星的張繼科,其工作室已經有過出面回應的姿態,雖然並不令人滿意;但是作為體育明星的張繼科,是否還存續著某種公共身份?有媒體報導,張繼科目前沒比賽、沒職務、也沒正式退役,那麼張繼科到底是什麼身份?如果有公共身份,其所在單位機構是不是應該回應此事、表明態度?

  一邊是簡單的闢謠,一邊是爆料人充滿細節的放料,這兩條事件發展線,該產生交集了。而這個交集,就是盡快步入調查程序,讓各方口中的「事實」得到驗證,或排除、澄清。互聯網是一個公開場域,各方都有平等的發言權,但不可能就同一事件,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真相。當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描述,那就至少有一個是謊言。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天,和張繼科有過合作的商家,紛紛下架張繼科宣傳物料、刪除張繼科的相關動態,並表態對此事高度關注。如果說,只是爆料方和當事人一方之間的言語爭鋒,尚不足以顯現話題的公共價值,那麼隨著張繼科代言品牌做出實際動作,其事實性的公共影響已經產生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件事情都不能再這麼僵持下去了。

  這不是一個娛樂八卦,而是嚴肅的法律和公共事件。該查就查,該澄清就澄清,該處理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