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打開外貿增長新空間,跨境電商如何乘風破浪?

7月6日,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外貿新速度 跨境電商新時代」專題論壇的圓桌環節。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迎來爆髮式發展。海關數據統計,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五年增長達到了近十倍。商務部數據也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同比增長28.6%。中國商品正在憑藉強大的供應鏈和製造產能優勢迎來出海的最好時機。

7月6日,在2023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數字外貿新速度 跨境電商新時代」專題論壇的圓桌環節,新京報貝殼財經邀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APEC跨境電商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PingPong合夥人羅永龍暢談數字經濟大背景下,跨境電商如何高質量發展。

跨境電商正面臨哪些新形勢?

白明:隨著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的高度融合,跨境電商更多的是貿易創造,要打開貿易新空間。未來要夯實跨境電商線上發展的線下基礎。近年來,我們積極打造物流網絡,建立海外倉,未來要建立更完善的體系,支撐跨境電商的發展。跨境電商並不是簡單的商務行為的線上化,線下也可以有,兩者相結合。

王健:跨境電商就是信息技術在外貿的應用,使得外貿方式發生變化。傳統的外貿是進出口商、批發商、零售商。當然,外貿最大的變化不僅僅在C端,B端也發生變化。中國的電商和跨境電商的發展給了很多國外消費者在線上可以有更多選擇產品的機會。跨境電商正在引領全球市場轉型,使得全球市場結構發生變化。

羅永龍:與海關、商務部的跨境電商數據一樣,公司服務跨境電商的業務規模也在增長。其中,東盟、「一帶一路」等區域增長比較多,作為數字化服務商,我們順應趨勢,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國內跨境電商商戶生命週期較短,在經營一段時間後需要重新找到一個新增長曲線,如新類目、新爆款、新平台。

跨境電商面臨哪些挑戰與機遇?

白明:無論購買端是B端還是C端,都面臨用戶體驗的問題,隨著新產品出現,不親自體驗,銷路就難以打開。有挑戰就有機遇,海外倉不僅僅只有分撥、交付功能,應該對接當地營銷網絡,體驗功能將來可能超過分銷功能,營銷手段要全面化,也是未來跨境電商的機遇所在。

王健:站在企業角度,跨境電商是新外貿業態,還有很多傳統的中國企業在跨境電商方面猶豫不決,面對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如何決策、經營,涉及企業轉型或者戰略轉型,觀念以及做法可能都需要更新。

在國際市場,挑戰來源於跨境電商是新業態、新模式,國外法規政策也有適應和調整過程,所以法規、政策、規則的變動,對企業形成了很大的合規挑戰。從中國政府來講,出台了很多政策支持外貿、跨境電商發展,包括貿易數字化,也在促進跨境電商企業觀念等變化。

羅永龍:一大挑戰就是本地化,需要適應當地市場的用戶需求、行業壁壘、監管要求。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行業主管部門,國外監管與國內監管有一定差異性。另外,文化和宗教差異是出海面臨的很大挑戰,需要本地團隊根據當地差異,提供更好服務和產品,通過運營精準地推給用戶。所以第一步是組建本地團隊。第二步優化國際供應鏈,需要解決運輸和支付等問題。

最大的機遇還是新興市場,傳統歐美市場消費萎縮,在新興市場有旺盛的消費需求。第二個機遇是來自於政策的機遇,國家支持外貿的政策非常多,也是很大的機遇。

科技如何賦能跨境電商發展?

白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既有產業數字化的因素,又有數字產業化的因素。實際上從我們政府部門的服務角度來看,過去強調兩平台、六體系,兩平台就是線上線下平台,六體系就是物流、金融、統計等體系。隨著科技發展,這些體系也會發生變化。比如金融支付體系必須與時俱進,也對跨境電商管理提出新課題。

王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或者數字化技術,對全球市場產生深刻影響。作為企業可以利用技術改善經營、提升效率。可以通過跨境電商快速地獲得海外市場的消費偏好以及消費市場的變化,迅速讓產品和服務創新。目前,很多產品具有服務化、網絡化、數字化等特點。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讓產品融入了更多服務和網絡的連接。

羅永龍:跨境電商就是由科技力量產生的行業,科技賦能讓產品可以快速反饋調整,能增加用戶黏性,通過精準營銷增加銷量,這也是標準的用戶管理。貨品從生產到訂單到排期到運輸,需要一套數字化系統。借助科技的力量,能夠將原來複雜無比的跨境支付變成簡單的事。

跨境電商如何建立人才培養體系?

白明:跨境電商人才需求是「四輪驅動」。第一,外貿型人才,因為是跨國貿易。第二,外語人才,涉及不同語言。第三,製造型或者產品的專業技術人才,理解用戶需求。第四,信息專業人才,必須對電商各種應用場景和問題瞭如指掌。

王健:跨境電商人才是復合性人才,行業發展速度非常快。除了在大學建立相應專業體系,最重要的是把科研力量、教學力量和企業實踐相結合,在搭建跨境電商人才體系方面,現在教育部也有產教融合來推進。應該鼓勵研究人員到一線企業去觀察和實踐,不要脫離實際。

羅永龍:第一,國際談判能力。第二,要有數字化運營能力。此外,在海外開展業務需要業務本地化,要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或者宗教信仰習慣、法律習慣等等。

中國品牌要如何走好出海之路?

白明:中國的品牌不僅是商品的品牌,平台本身就是品牌。要走向世界把平台前移到目標市場,進一步與對方的網絡對接。根據不同國家電商發展水平和特點,平移、下沉。

王健:中小企業可以參與全球貿易,很關鍵的因素在於有了平台,數字經濟實際是平台經濟。真正應該做大的是平台,中小企業借助平台可以走到全世界。跨境電商應該理解成是一個跨境電商的網絡生態體系,是服務體系。跨境電商不是簡單的賣產品的交易,而是變成合作的整個一套體系。

羅永龍:中國製造轉到中國品牌,需要借助生態出海。以公司為例有三張「網絡」,第一張網絡在全球有52張支付牌照,可以連接200個國家的支付結算,意味著資金安全。第二張網絡,搭建了一個支付網絡,幫中國客戶把商品賣出去,又可以賣給銀行。第三個網絡,把100多個主流電商平台、物流商、廣告商、營銷商結合到一個網絡,通過錢包把生態搭起來。還有融資也可以解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孫文軒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