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15年,三位「雙奧人」講述他們的奧運故事

今年8月8日,是北京奧運會盛大開幕15年紀念日。經歷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北京,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雙奧之城」。

15年間,許多人因參與過兩次奧運而成為「雙奧人」。其中,樸學東在2008年第29屆奧運會期間曾是奧運服務合約商的成員,後任北京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北京冬奧會的市場開發成果顯著,市場開發總收入111.3億元,實施特許經營計劃更是有力促進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廣泛傳播。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杭海帶領團隊參與兩次奧運會形象景觀系統設計,以「金鑲玉」獎牌和「篆書之美」體育圖標等為代表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許多人對兩次奧運會的重要記憶。

作為「現代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策劃推動者」,《文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在北京奧運會舉辦過程中,與國際奧委會一道構建起奧林匹克文化體系,使雙奧之城北京為世界留下了獨特豐富的奧林匹克文化遺產。

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這三位「雙奧人」,聽他們講述與奧運有關的故事。

■樸學東:

「無與倫比」的兩次奧運,記錄幾代體育健兒的奮鬥與拚搏

8月8日,天氣很熱,記憶很深,感慨很多。

15年前的8月8日,我還是奧運服務合約商的成員,上午在北京展覽館服務「奧林匹克博覽會開幕禮」,下午至晚上在鳥巢(國家球場)的服務區忙前忙後,幾乎都是小跑,汗流浹背。

當時,現場的每個人都為能親曆奧運而欣喜,大家全身心投入工作,忘了高溫、忘了時間、忘了自己。

2008年8月,樸學東在北京展覽館奧林匹克博覽會現場與薩馬蘭奇合照。受訪者供圖2008年8月,樸學東在北京展覽館奧林匹克博覽會現場與薩馬蘭奇合照。受訪者供圖

可能有的朋友記憶最深的是李寧點燃鳥巢主火炬台時的流光溢彩,或是開幕禮文藝演出的精美畫卷、中國隊入場時的歡聲雷動,而我記憶最深的,是當晚工作告一段落後,一位名叫王浩的同事買了一杯冰咖啡遞給我。當時,我注視著熊熊燃燒的主火炬,把冰咖啡一飲而盡,那是我喝過最美味的冰咖啡。

2008年9月,樸學東在鳥巢三樓奧林匹克大家庭貴賓餐廳與廚師長張樹新討論工作。受訪者供圖2008年9月,樸學東在鳥巢三樓奧林匹克大家庭貴賓餐廳與廚師長張樹新討論工作。受訪者供圖

今年的8月8日,我更多的是感慨。

與15年前不同,現在有了微信、抖音,網速也更快了,北京作為「雙奧之城」的精彩瞬間被更多地傳播、分享。許多15年前的「奧友」有了新的身份:「雙奧人」,在那一天,他們在朋友圈頻繁曬出的,是15年前的工作照、大合照,是壓縮、編輯、重現經典的短影片。

2008年奧運會和2022年冬奧會都是「無與倫比」的,簡約、安全、精彩,凝聚了億萬人的智慧與自信,記錄了幾代體育健兒的奮鬥與拚搏,也展現出國家的發展與強大。

以後的8月8日呢?我們,一起向未來。

■杭海:

「金鑲玉」獎牌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高峰

2004年初,中央美術學院奧運藝術研究中心成立,我作為中心常務副主任,帶領團隊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系列形象設計競標活動,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成功完成北京奧運會與殘奧會獎牌設計、體育圖標設計、核心圖形設計、火炬接力核心圖形設計、門票註冊系統設計、指示系統設計、KOP系統設計、火炬接力形象景觀系統設計等。

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發佈媒體見面會,主創設計師杭海介紹「金鑲玉」獎牌設計理念。受訪者供圖2008年北京奧運會獎牌發佈媒體見面會,主創設計師杭海介紹「金鑲玉」獎牌設計理念。受訪者供圖

2020年起,我再次參與北京冬奧會設計競標,成功完成了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設計、指示系統設計、專用字體設計等項目設計。

今年8月8日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成功舉辦15週年紀念日,回憶既往為北京雙奧進行形象設計的往事,不免感慨萬千。

就設計與文化關係而言,2008年北京奧運形象設計實踐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運用於當代設計的一次最有影響力的嘗試。在我看來,北京奧運形象設計始於圖像的選擇與闡釋、終於圖像的選擇與闡釋,圖像的象徵性與國家形象的關係討論在北京兩屆奧運形象設計過程中曾達到前所未有的文化與政治高度,而這種關係又時刻與傳統、習俗相關聯,並以國際政治態勢與全球文化潮流為演繹背景。

杭海帶領團隊成功完成2022年北京冬奧會「同心」獎牌設計。受訪者供圖杭海帶領團隊成功完成2022年北京冬奧會「同心」獎牌設計。受訪者供圖

15年時光如白駒過隙,作為北京雙奧形象設計師,我站在人頭攢動的鳥巢展廳里,面對依然光彩奪目的2008年奧運會「金鑲玉」獎牌,忽然有一種深深的觸動——

2008年的時候,我才四十出頭,我和團隊都雄心萬丈,認為今後我們會不斷超越2008年的設計、超越我們自己。10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回看2008年的設計,無論是「金鑲玉」獎牌還是「篆書之美」體育圖標,依然是令人歎為觀止的視覺高峰——你以為是起步的地方其實已經是你這一生所能成就的頂峰,人應該珍惜每一次機會並保持敬畏。

另外,我也有另一方面的思索。傳統圖像與其原有的象徵意義如何能在經過漫長的時間流逝與語境變遷後,依然保持生命力並演繹、生發出合乎國家形象戰略目標的新形式與意義?

我想,對這一問題的持續追問,不僅是對北京奧運形象設計與管理的必要梳理與反思、對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國設計與管理的重要啟示,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思考還將為中國今後舉辦其他重大賽事或活動、塑造積極的國家形象、增強國家軟實力提供經驗,這種經驗不僅是與形象設計及組織系統相關的技術與方法,更是與文化、傳統、政治、經濟相關的中國式設計思維與線索。

■婁曉琪:

我們與國際奧委會一起構建奧林匹克文化體系

國際奧委會前主席雅克·羅格生前是我的好友,他和《文明》雜誌一直有著書信往來。我們之間的交往從2004年開始,這是國際奧林匹克文化體系從構思到推動的一個歷史過程。

《文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受訪者供圖《文明》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婁曉琪。受訪者供圖

2004年,正值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全球傳遞,在羅格的指導下,《文明》策劃並製作了「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奧運聖火照北京》,這賓特刊在雅典奧運會開幕時由中國代表團送到國際奧委會手中,我們對奧林匹克文化的全新詮釋得到羅格和薩馬蘭奇的一致稱讚。

經過與《文明》溝通,羅格參與並支持有關面向未來發展的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的探索。在我們有重要的關於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研究成果的出版物出版時,他都會代表國際奧委會給我們撰寫序言。

《文明》策劃並製作的「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奧運聖火照北京》。受訪者供圖《文明》策劃並製作的「新北京·新奧運」珍藏特刊《奧運聖火照北京》。受訪者供圖

「奧林匹克文化長卷」是奧林匹克文化體系構建的重要載體,它融入了薩馬蘭奇、羅格、巴赫3位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心血。羅格任職期間,完成了對《奧林匹克文化長卷》的思考、形成和推出。

2012年和2016年,《文明》雜誌獲得國際奧委會獨家授權先後推出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2022年1月16日,《文明》雜誌攜手國際奧委會推出《美麗的奧林匹克文化長卷III》,在北京冬奧期間向世界展示23個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與43個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特色節慶文化與奧運會歷程,講述現代奧林匹克運動130年全新的發展故事。

「奧林匹克文化長卷」是奧林匹克文化傳播的核心載體與標誌。它的形成、探索與實踐過程呈現出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進程和奧林匹克文化形成發展獨特的歷史價值,併成為東西方文明對話的載體,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據重要地位。在北京已形成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的基本形態,奠定了中國北京成為現代奧林匹克文化傳播互動起點和中心的特殊地位,也使北京成為國際奧林匹克文化體系發展的重要平台。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白爽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