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不起眼的「炎症」會發展成癌症?

胃炎、腸炎……幾乎人人都經歷過「發炎」的困擾。炎症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屬於基礎免疫反應。炎症可隨時發生在各組織和器官,當身體遇到外界有害生物體侵襲時,會產生免疫反應來消除這些致炎因子。但有些時候炎症會成為癌症的幫兇,尤其是長期存在的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可能「致癌」

63歲的李先生(化名)在一年多前總感覺噁心,食不下嚥。於是,他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考慮到李先生以前從未做過全面體檢,建議他做胃鏡檢查。後來,他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找到胸外科副主任醫師孫海波就診,孫海波為其安排胃鏡檢查。李先生胃鏡結果提示:非萎縮性胃炎伴糜爛,反流性食管炎,病變性質待病理。孫海波告訴李先生食管有糜爛和炎症,且伴「鱗狀上皮不典型增生」,其中有部分可能是食管腫瘤的癌前病變,有部分可能只是炎症,可以在內鏡下治療,創傷小。然而對自己身體情況十分自信的李先生並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今年3月份,吞嚥不適症狀逐漸加重,他才下定決心複查。令人惋惜的是,李先生的胃鏡和病理結果提示病變已經進展為食管低分化鱗狀細胞癌,侵及黏膜下層,錯過內鏡下治療的最佳時機,只能擇期進行手術治療。孫海波介紹,慢性炎症是癌症的幫兇,癌症的發生、發展甚至復發和轉移都與炎症有著很大的關係,久治不愈的炎症會損傷身體的免疫功能,增加細胞癌變概率。

四種炎症需要特別警惕

當身體出現以下幾種炎症,若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發展成癌症,需要警惕:■ 胃炎 → 胃癌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副主任趙玉洲介紹,幽門螺杆菌經口到達胃黏膜後定居感染,數週或數月後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後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導致胃癌高危因素之一。雖然不能說患了慢性萎縮性胃炎就一定會進展成為胃癌,但是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人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一旦查出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一定要積極進行治療,特別是本身有幽門螺杆菌感染的人群,要防止慢性萎縮性胃炎進展,發展成為胃癌。在生活中,應積極預防幽門螺杆菌,用餐時最好採用分餐制度,進餐時使用公筷,餐具要定時消毒。■ 肝炎 → 肝癌河南省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莊昊說:「肝癌的致病因素相對明確,病毒性肝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患有病毒性肝炎。」病毒在肝內持續複製,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長期如此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硬化不及時治療,可能惡化成肝癌。預防肝炎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飲食習慣、不濫用藥物、定期體檢、加強鍛鍊等。生活中要避免與病毒性肝炎患者汙染過的水或飲食接觸,另外,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肝。■ 宮頸炎 → 宮頸癌河南省腫瘤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劉若男介紹,不是所有宮頸炎都會癌變,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病毒)感染引起的宮頸炎症,如果病毒持續感染,可能會發展為宮頸癌。日常生活中做好這幾點,對預防宮頸炎很重要,做好個人衛生,勤換勤洗內褲,勤洗澡;注意經期衛生,經期使用符合標準的衛生棉,注意私處衛生,經期時禁止性生活、游泳等;注射HPV疫苗。■ 腸炎 → 腸癌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李劍介紹,並不是所有的腸炎都會發展成為癌症,但如果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研究顯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患惡性腫瘤的風險會明顯升高。潰瘍性結腸炎可能與細菌、病毒觸發的腸道免疫過度活躍,以及遺傳、環境、飲食習慣、生活節奏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它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易被人忽視。在生活中,要飲食規律,切忌過飽過饑;飲食乾淨,切忌不潔、過冷熱、油炸食品,切忌抽菸喝酒。炎症變癌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要重視消除炎症,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增加身體免疫力,找準治療方法,定期體檢,阻斷慢性炎症走向癌症之路。

來源 河南省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