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烏克蘭研製兩千公里射程導彈,俄軍腹地目標不再安全?

烏克蘭正在研製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遠程巡航導彈,俄軍有可能迎來更難對付的武器。

烏克蘭前任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近日向媒體表示,烏克蘭試圖打擊俄境內縱深目標,為此正在研發射程2000公里左右的巡航導彈。

烏克蘭在防務展上展示的“風箏”巡航導彈模型,外形上與Kh-55非常相似。

烏克蘭的“風箏”

在俄烏衝突中,雙方針對對方縱深目標的打擊呈現出不對稱的態勢,俄軍大量使用巡航導彈、彈道導彈,而烏軍則只能使用自殺式無人機對俄國土有限範圍內的目標進行零敲碎打式的襲擊,頻次和烈度都無法相提並論。

說到巡航導彈,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的“戰斧”,這款在海灣戰爭中一戰成名的導彈已經成為巡航導彈的代表,即使過了三十餘年,“戰斧”導彈依然風頭不減,還經常出現在媒體報導中,最近澳州計劃購買“戰斧”導彈的新聞再次讓這種導彈成為討論的焦點。

現代亞聲速巡航導彈的優勢主要是依靠航路規劃和超低空飛行實現強突防,航路規劃可以儘量躲避敵方防空系統的攔截並利用地形隱蔽自己,超低空飛行也可以儘量降低被雷達發現的概率,因此巡航導彈被許多國家視為遠程精確打擊的利器,用於打擊敵方機場、指揮所和防空陣地等高價值目標,在戰爭或軍事衝突初期起到“踹門”的作用。在這次俄烏衝突中,俄軍大量使用巡航導彈打擊烏軍目標,衝突第一天發射的“口徑”、Kh-101等巡航導彈與“伊斯坎德爾-M”戰術彈道導彈一道突擊了烏軍機場、防空陣地等目標。

在這次衝突中,俄軍使用的巡航導彈主要包括“口徑”系列、Kh-101、Kh-555和“伊斯坎德爾-K”等多種類型的巡航導彈。3M-14“口徑”巡航導彈則是主要由“暴徒M”級小型導彈艦、11356R型導彈護衛艦和“基洛”級潛艇發射。該彈射程超過1600公里,戰鬥部重450公斤,製導方式採用慣導+衛星導航和雷達末製導的復合製導方式,打擊精度在10米以內,打擊精度非常高。

Kh-101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空射巡航導彈,用於取代Kh-55系列空射巡航導彈,該彈採用隱身設計,配備了一台低油耗小型渦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在0.9馬赫,射程超過3000千米。KH-555巡航導彈是在Kh-55核巡航導彈基礎上發展的常規彈頭型號,據稱研製時使用了部分Kh-101巡航導彈的部分技術,具備一定隱身能力,命中精度也更高,滿足常規精確打擊目標的需求。該導彈最大射程超過3000公里,可使用高爆戰鬥部或子母彈戰鬥部。

在俄烏衝突中,為了打擊俄境內的目標,烏克蘭主要使用自殺式無人機和防空導彈打擊俄境內的空軍基地、指揮所、軍事據點等目標,比如UJ-22自殺式無人機、圖-141等,此外還有一些在防空導彈基礎上改裝而來的對地導彈,比如改裝了S-200遠程防空導彈。這些武器航程或射程普遍不超過800公里,而且精度和威力上也與巡航導彈有較大的差距,這也是烏克蘭研製遠程巡航導彈的主要原因。

“伊斯坎德爾-K”陸基巡航導彈發射升空。

其實,這是烏克蘭重啟遠程巡航導彈的研製,因為在衝突爆發之前,烏克蘭就推出了“風箏”巡航導彈。蘇聯解體後,一直試圖研發類似美國“戰斧”導彈的巡航導彈,以打擊遠在1600公裡外的目標,烏克蘭南方設計局為此推出了“風箏”巡航導彈計劃。儘管這一計劃多年來一直沒有取得進展,但南方設計局仍擁有設計巡航導彈所需的技術,並曾於2018年在防務展上積極推銷“風箏”巡航導彈,俄烏衝突的爆發更是促進了烏方對這款巡航導彈的需求。

從南方設計局展示的“風箏”巡航導彈外形來看,該導彈採用了亞聲速巡航導彈的主流設計,圓柱形彈體,彈體中部設有一對可摺疊的大展弦比平直彈翼,X型尾翼,配備了一台小型渦扇發動機。根據公開資料,該彈配備的烏克蘭馬達西奇公司生產的R-95渦扇發動機是一款結構緊湊且高效的發動機,可產生約408公斤的推力,能夠為重約2噸、射程1600左右的巡航導彈提供動力。

在筆者看來,“風箏”是南方設計局在Kh-55導彈基礎上利用一些新技術發展而來的,Kh-55巡航導彈是蘇聯彩虹設計局研製的一種遠程巡航導彈,在烏克蘭哈爾科夫投產,R-95發動機就是Kh-55巡航導彈的動力。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不少蘇聯軍事遺產,其中就包括一些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以及運載火箭相關技術,因此,對於烏克蘭來說,研製遠程巡航導彈並不是從零開始,而是擁有很高的技術起點。巡航導彈的關鍵技術主要是小型噴氣式發動機和製導系統,這些技術烏克蘭都能夠攻克,現在發展這種導彈很可能還有西方國家的技術幫助,比如為巡航導彈提供中段製導的衛星導航系統(GPS)。

圖-141無人機,經過改裝後相當於一枚巡航導彈。圖-141無人機,經過改裝後相當於一枚巡航導彈。

對俄烏衝突影響有多大?

烏軍從6月發動反攻後,烏方加大了對俄境內軍事目標以及莫斯科的打擊,上面我們提到,烏軍動用的武器包括自殺式無人機、S-200防空導彈改成的對地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獲得了一些戰果。比如在8月30日,烏軍使用無人機襲擊了普斯科夫機場,俄軍後面公佈信息稱,在這次襲擊中,有4架伊爾-76軍用運輸機因無人機襲擊起火受損,根據衛星照片,有兩架損毀嚴重,很難修復,另外兩架部分受損。普斯科夫位於聖彼得堡西南約250公里處,距離俄烏北部邊境約660公里,這是烏軍對俄縱深目標襲擊距離最遠的一次,引發關注。

對於烏軍來說,擁有專用巡航導彈後,有能力對俄境內更遠縱深目標進行更頻繁的精確打擊。相對於自殺式無人機,巡航導彈的戰鬥部更大,應該可以達到450公斤的水平,而烏軍廣泛使用的UJ-22自殺式無人機只有17公斤的戰鬥部,以襲擊軍用機場為例,無人機只能打擊露天停放的飛機、雷達等防護能力不強的裝備,但遇到一些加固目標如加固指揮所、機堡等,就有點力不從心了。“風箏”巡航導彈如果採用巡航導彈主流的高爆侵徹戰鬥部,對加固機堡也能進行有效毀傷。

對於俄軍來說,此前烏軍自殺式無人機小打小鬧的襲擊不是很大的威脅,但“風箏”巡航導彈就不一樣了,不再是可以小覷的威脅了,巡航導彈不僅戰鬥部更大,而且突防能力更強,命中精度更高,在西方情報的支持下還可以利用俄羅斯的防空漏洞進行突防,威脅更大,如果再結合自殺式無人機進行集中突擊,更難防禦。此外,由於“風箏”導彈射程大幅提升,一些此前烏軍無人機無法打擊的縱深目標,如俄軍的戰略轟炸機基地、後勤基地、軍工廠等,因為“風箏”導彈的出現,可能會遭到打擊。

由於“風箏”還在研製之中,何時完成研製還不可知,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一款新型導彈從首次發射到定型一般需要一兩年的測試,如果試射出現問題,時間還會更長,如果烏克蘭因為衝突需要,匆匆將其推向戰場,可靠性如何還需觀察。在這個研製過程中,俄軍很可能動用各方面力量收集情報,對研製和生產的廠房進行打擊。此外,在衝突期間,“風箏”導彈產量也是一個影響效果的因素,如果產量少,對俄烏衝突的影響有限,如同烏克蘭研製的“雷霆”戰術彈道導彈一樣,雖然已經在戰場上使用,但數量很少,沒有什麼戰果,導致烏克蘭不得不改裝S-200防空導彈,執行對地打擊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