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年度原創京味兒話劇《永定門裡》5月1日開演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北京人藝年度原創京味兒話劇《永定門裡》4月24日舉辦媒體見面會,編劇錦雲、導演唐燁與中青年演員苗馳、楊明鑫、原雨、孟秀、何靖、鄒健、周佳鈺、李雪歌、王堃、梁國棟、聞博、閆巍、孫驍瀟、徐督、周情雲、黃麒源、柳文伊、杜子俊、杜博濤、桑治建霖、龔鈺泉及眾主創集體亮相。北京人藝黨組書記王文光、院長馮遠征、黨組副書記周彤、副院長秦新春、副院長張鵬出席見面會。據悉,這部京味兒大戲將於5月1日至12日在首都劇場上演。

《永定門裡》主創亮相,中青年演員挑大樑。李春光攝《永定門裡》主創亮相,中青年演員挑大樑。李春光攝

北京人藝院長馮遠征表示,《永定門裡》作為劇作家、人藝老院長劉錦雲的又一部作品,即將在唐燁導演帶領下由頗具表演功力的青年演員班底搬上首都劇場,對於新時代北京人藝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這部作品一方面體現著京味兒戲在北京人藝的傳承,另一方面在劇本創作、藝術表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是一次新的嘗試。同時,他也希望能夠有更多觀眾走進北京人藝,欣賞這部新時代北京人藝的京味兒大戲。

《永定門裡》是編劇錦雲繼《狗兒爺涅槃》《風月無邊》《阮玲玉》等話劇代表作後,傾力十餘年創作的一部原創京味兒題材作品。作品用三十餘年的時間跨度中人與環境的變化,濃縮展示了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時代變遷。作為現實主義作品,《永定門裡》將故事的著眼點放在了人的身上,「我想寫的是人,是在那個時代的男人和女人。」故事主線圍繞著兩個男主人公展開,描寫不同道路的兩個人,長達三十餘年的較量與競逐,堅守與改變,守護與轉變……彰顯信仰與人性的力量。在戲劇呈現上,通過舞台轉台應用、京劇唱段展示、院落民居還原等元素,一幅生動的北京南城時代畫卷徐徐展開。編劇錦雲在現場回顧了本劇的創作過程,表達了自己的祝願,認為能夠在心愛的劇院再上演一個自己創作的新戲,堪稱「人生的一大幸事」。他特別提到,在劇組看到年青人鮮活的面孔,對劇院的未來充滿希望,並祝願《永定門裡》演出成功。

《永定門裡》文學基礎深厚,體現了北京人藝一直以來對於戲劇文本的重視。其中的京味兒特點也成為該劇一大特色。導演唐燁介紹道,「劇中的京味兒語言,結合了當時北京的時代特點,對老一代人而言,是充滿人情味兒的回憶;對年青人而言,是難得的觀演體驗。當然,對我們的青年演員而言,也是一次京味兒風格的鍛鍊機會。」唐燁也再次感謝劉錦雲老院長為劇院創作出了這樣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原創話劇,她表示是劇院上上下下不同部門的同心協力,才使得這部作品最終能夠搬上首都劇場的舞台。

雖然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但本劇不局限於寫實的表現方式,大量對於心理外化的表達讓觀眾看到現實空間之外的一層精神空間,在虛實轉換中,感受人物強烈的內心衝突和靈魂撞擊。「我們認為優秀的戲劇是在講人。曹禺先生曾經說過合格的編劇寫的是故事,優秀的編劇寫的是人。」唐燁表示,此次創作以豐富的情節作為載體,最終著力刻畫的還是信仰的力量和深刻的人性。這種共鳴可以跨越時空,留給當下觀眾回味的空間。

原創年代戲的難度是在沒有模板的前提下去尋找一種真實感,「我們會要求演員在排練當中不只是去解讀劇本,而是在解讀生活。」唐燁說,「青年一代的創作者與劇中時代有一定的距離,這是創作的難點,需要在排練之外去彌補。」為此,劇組安排了老師專題授課、赴檔案館參觀查閱資料、觀看紀錄片等,讓創作者通過大量的背景資料積累去體驗劇中時代,挖掘時代背景下人的精神面貌。這也是北京人藝一直以來深入生活、體驗生活的創作傳統。希望通過此次排演,讓青年一代演員進行京味兒題材現實主義作品的實踐,塑造出生動鮮活的人物,演繹出動人的舞台作品。

編輯 田偲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