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有新發現,槨室蓋板上有大量墨書文字

4月16日,國家文物局發佈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

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漆盤。圖/國家文物局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漆盤。圖/國家文物局

武王墩主墓是一座大型「甲字形」墓

武王墩墓位於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鎮,是一處戰國晚期楚國的高等級大型墓地。武王墩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地下文物安全面臨威脅,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批準安徽省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2019年以來,國家文物局指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製定系統的考古工作計劃,開展全面的考古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掘,並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專家駐場指導發掘。

經考古調查、勘探確認,武王墩墓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蹟,整個墓園佔地2100餘畝。2020年9月起,一號墓發掘工作開始,至2023年11月,完成封土和填土發掘。

考古工作者重點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為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東側有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逐級內收的台階共21級,形製規整。填土層層夯實,夯層厚度15釐米至30釐米,每一夯層表面有密集夯窩。發掘出土有鐵鍤、鐵夯頭、箭鏃等遺物。

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銅鈁。圖/國家文物局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銅鈁。圖/國家文物局

值得注意的是,武王墩一號墓外圍設有獨立陵園,面積近150萬平方米。陵園內發現有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遺蹟。車馬坑位於武王墩一號墓西側,南北長約148米,東西寬約14米,是已發掘探明楚墓車馬坑中最長的一座。

槨室蓋板上已發現近千個典型楚系文字

考古人員發現,墓坑中央建有「亞字形」槨室,四周分列8個側室,槨室中部設有棺室,均由長條形枋木構築,頂部覆蓋多層蓋板。

武王墩墓槨室佈局(周邊蓋板揭取後)。圖/國家文物局武王墩墓槨室佈局(周邊蓋板揭取後)。圖/國家文物局

考古團隊製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的78條竹蓆。

據瞭解,考古人員在槨室蓋板上還發現有墨書文字,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數量不等,大部分字跡通過紅外設備可以清晰辨識,已發現和採集100多句、近千字。

武王墩一號墓槨室蓋板上發現墨書文字。圖/國家文物局武王墩一號墓槨室蓋板上發現墨書文字。圖/國家文物局

有專家認為,這些墨書文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結合文字內容和考古情境判斷,其內容記錄有中槨蓋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槨室功能分區等內容,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文物局表示,考古團隊已加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質文物,在實驗室內進行精細化清理和穩定性保護,並同步開展墓葬碳十四測年、木材樹種鑒定、槨蓋板墨書紅外識別、漆器和紡織品材料檢測與工藝研究、墓葬埋藏環境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

這些工作讓考古團隊已初步獲得竹蓆和槨蓋板的測年數據,確定槨蓋板樹種、漆器表面顯色物質成分、部分紡織品材質和工藝等。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

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木俑首。圖/國家文物局武王墩墓發掘出土的木俑首。圖/國家文物局

武王墩主墓體現楚國最高等級喪葬禮製

有考古專家指出,武王墩主墓規模巨大、內涵豐富,應是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製。其年代處在封建國家體系趨於解體、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研究周、秦、楚、漢歷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以及楚國東遷江淮以後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

專家還表示,墓主人可能為楚考烈王。

國家文物局表示,將指導淮南市認真落實墓葬原址保護措施,協調公安、交通、文旅等部門,做好發掘和保護工作保障,積極謀劃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此外,將指導安徽省持續推進武王墩墓考古研究,深刻闡釋武王墩墓蘊含的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和燦爛成就,助力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文物文化力量。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