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演員有了“靈魂”,虛擬拍攝成趨勢 業內人士:“應用級”新技術給影視行業帶來新質生產力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

3月29日,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新技術賦能網絡視聽產業發展論壇”在成都召開。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就如何打造影視行業新質生產力,分享了各自的實踐經曆和思考。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技術應用最後一公里的突破,將會有一套基於AI的全新影視製作流程出現,技術工作者要打造“應用級”新技術,讓影視技術從“秀起來”到“用起來”。

虛擬拍攝進入規模化時代

“能否提質增效、規模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是衡量“應用級”新技術的重要標準。”阿里大文娛集團CTO鄭勇認為,影視製作的科技創新主要體現在深耕產業、極致效果和科技普惠三方面。

鄭勇以虛擬拍攝為例談到,通過優化AI算法,目前的虛擬拍攝現場調試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20分鐘。多場景的快速搭建、切換,也讓虛拍場次的拍攝效率提升35%以上,更多創作者願意主動嚐試虛擬拍攝。”目前優酷正在拍攝的多部劇集中,虛拍的全劇佔比最高已達到10%,未來在科幻劇中有望接近50%。

據悉,前不久殺青的《清明上河圖密碼》中,就有八大場景應用到虛擬拍攝,包括樹下雪景、日落湖邊、廢船墓場等特殊場面,這些場景如果實地取景將是一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對此,該劇的總監製陶昆在現場演講中表示,借助虛拍技術,相關場次的拍攝效率不僅顯著提升,真實的現場感也讓演員入戲更快、體感更好。

陶昆認為,除了降本增效,虛擬拍攝的更大的價值在於為影視創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它不僅擴⼤了潛在的地理和空間範圍,更拓寬了創作者的想像空間。“應用好這項新技術的關鍵在於新技術團隊與傳統拍攝團隊之間的銜接配合,行之有效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團隊之間的高效協作是提升拍攝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點上,我們和優酷的技術團隊已經磨合得很好了。”

目前,北京、青島、橫店等多地已建成了數字化影棚,憑藉先進的軟硬件設備和服務能力,全面覆蓋劇組的拍攝需求。“平台與硬件合作廠商定製開發了國內首個專用於虛擬拍攝的LED屏,在數控燈光、追蹤系統的配合下,解決了光線亮不上去也暗不下來,以及虛擬拍攝不能拍動作戲等行業難題。”鄭勇說。

AI大模型賦予數字人演員“靈魂”

今年8月,AI數字人厘里亮相《異人之下》,開創了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的先河。該劇總導演許宏宇以此為案例分享了傳統文化對影視創意的影響,以及影視劇應用數字人演員的經曆。“技術的背後是創意,創意的背後則需要我們以中華文化為基底激發想像力。”許宏宇同時表示,數字人參演電視劇為影視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希望青年導演能夠勇於嚐試新技術,創作出更多有“科技含量”的新時代作品。

對於厘里的塑造,鄭勇透露,在厘里的製作過程中,團隊始終堅定“超寫實”這一方向,她的皮膚質感、毛髮、眼神、表情都更接近真人,這也讓她和演員們真正有了對手戲和交流感。現場,鄭勇還宣佈厘里已成為首個接入大模型的超寫實數字人,能夠實現自由對話,未來,其應用場景也將更加豐富。

圍繞“技術+”還能為視聽行業創新帶來哪些可能,業內人士表示,技術對於影視行業的價值關鍵是有用且好用,只有當技術真正解決了內容創作者的實際需求,才能真正實現技術與藝術的深度融合。“技術和藝術的融合也是技術人和內容人的融合,只有經曆過片場中無數次的溝通磨合,才能讓技術真正完美地服務於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