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適齡人口減少:幼兒園花式自救 財政經費還需加碼

幼兒園關停潮還在持續。3月1日,上海徐彙區民辦蒂伊幼稚園發佈公示稱停止辦園。公示內容顯示,由於人口出生率下降,遇到招生困難,無法繼續辦學。

蒂伊幼稚園是坐落於上海中心城區一棟典雅別墅里的精品幼兒園,專任教師要求本科以上學曆,以英語、音樂、運動為特色,每月學費高達8500元。

蒂伊幼稚園每年的招生計劃只有20多人,它的倒下是一個典型案例。隨著適齡兒童減少,全國幼兒園數量連續兩年減少,但此前關停潮中農村幼兒園占相當比例。如今,招生規模很有限的營利性幼兒園也開始關停,學前教育路在何方?

教育部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7.44萬所,比上年減少1.48萬所,下降5.1%;全國共有學前教育在園幼兒4092.98萬人,比上年減少534.57萬人,下降11.6%。

近日,各省份陸續發佈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也顯示幼兒園在園人數和幼兒園數量都普遍減少。

重壓之下,幼兒園正在努力走出舒適圈。“說實話,以前幼兒園都是等著家長上門送孩子過來,現在生源萎縮,我們只好走出去招生,不只是進社區,還去抖音、小紅書引流。”北京一所高端民辦幼兒園園長張婕(化名)說。

專家指出,雖然我國學前教育整體進入負增長階段,但劇烈縮減不會長期持續,到2035年前在園人數將恢復穩定。

這給了學前教育普惠發展一個重要的窗口期,抓緊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加強師資經費保障,會產生深遠的社會價值。

幼兒園關停新趨勢

幼兒園還在批量減少。3月27日,四川省石棉縣教育局發佈通知,同意5所民辦幼兒園於7月關停,根據通知,屆時需要進行在園幼兒分流安置。

與出生人口形勢緊密相關,我國學前教育規模變化呈現出鮮明特徵:

首先,學前教育規模整體進入負增長階段且降速加快。從2021年開始,我國幼兒園在園人數減少,結束了此前連續17年的增長勢頭。近兩年來,在園人數減小的曲線陡然加劇。教育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在園人數比上年下降0.27%,2022年降幅擴大到3.7%,2023年進一步擴大到11.6%。幼兒園數量下降曲線同樣陡峭,2022年比上年下降1.9%,2023年擴大到5.1%。

近日,各省份陸續發佈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部分地方披露了學前教育規模情況。入園人數、在園人數、幼兒園數量普降。

其中,河北、福建、湖南等東、中部省份的在園人數降幅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湖南2023年下降高達15%,且連續三年降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北京、天津、內蒙古、江蘇、浙江等省份的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長,但在園人數依然全部出現負增長。

其次,城市和農村學前教育規模出現分化。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我國農村幼兒園在園人數從2018年就開始減少,城區幼兒園則從2022年才開始減少。農村幼兒園數量從2021年開始減少,城區幼兒園數量截至2022年還在增長。

2023年8月,安徽省臨泉縣教育局發佈公告,當地50所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占2022年全縣幼兒園總數的11.8%,其中31所是農村幼兒園。

2023年11月29日,湖南省教育廳印發通知提出,農村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增幼兒園。

不過,2024年開始,不少個例顯示了新的苗頭。3月1日,上海精品幼兒園蒂伊幼稚園發佈公示稱停止辦園。此前的2月21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政府公示稱容桂貝傑爾幼兒園終止辦學。據報導,貝傑爾幼兒園是一所大型高端幼兒園,每學期學費1.5萬元。

“招生難已經成為行業性現象,高端的營利性幼兒園同樣如此。”北京一所高端民辦幼兒園園長張婕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由於生源減少,張婕把每個班的班額縮小,並全部配備外教,希望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吸引家長。

她介紹,本集團內一所位於二線城市的幼兒園已經關停。“這所幼兒園開辦以來一直在虧損,但認為高端幼兒園屬於差異化服務,因此總是有扭虧為盈的預期,現在生源減少,預期不再。”

“以前生源充足時,營利性幼兒園的高收費帶來了高利潤,但現在孩子少了,幼兒園不敢貿然提價,房屋、師資等高成本一下子帶來很大壓力。”張婕說。

各式各樣的招生手法

生源危機之下,幼兒園開始紛紛自救。

正值招生季,張婕幼兒園孩子的家長們發現,孩子們的遊園、參觀博物館等集體活動突然增加了。“每次活動回來,老師們累得都想躺在床上不起來,孩子們很開心,其實我們除了豐富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也想藉機會在公共場所展示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張婕笑著說。

有的幼兒園轉向了自媒體。比如會直播一些活動,做消防安全的主題,就從消防員開車進去開始直播,一直到活動結束。還有的幼兒園給廚師開抖音號,拍他給孩子做菜、夾菜,暗示幼兒園吃得很好。《93年幼兒園教師的一天》《幼兒園老師被粉絲認出來的一天》等等“種草”短視頻紛紛出現在各個網絡平台。

學前教育規模正在收縮,但局面並非一成不變。

近期,多位學前教育專家發佈了到2035年學前教育規模預測研究成果,結果高度一致。遼寧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李德顯等人指出,我國在園幼兒規模2021年後迅速下跌,2026年左右下降趨勢變緩,此後保持較為平穩的下降態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李祥雲等人指出,2024—2035年我國在園幼兒數變動趨勢呈先降後增趨勢。

由於適齡人口減少,2023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高到91.1%,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區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玉麗認為,學齡人口減少,是我國優化學前教育結構難得的契機,對於學前教育發展方式的調整也是難得的機遇,可以推動學前教育實現由“量”向“質”的跨越。

也就是說,生源減少,幼兒園自身不能泄氣,學前教育公共政策同樣不能鬆勁,現在加碼發力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探索未來保障機制

小班額可以是我國學前教育的探索方向。

芬蘭幼兒教育與保育中實行嚴格的小班製,3—5歲階段師生比為1∶7。我國《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中規定幼兒園每班幼兒人數一般為:小班20—25人、中班25—30人、大班30—35人、混合班不超過30人,教師數量則是每班設置2名專任教師與1名保育員,或設置3名專任教師。

“由於生源減少,我們幼兒園的班額事實上已經縮小了,人數最多的班也不超過15個孩子,但我們沒有減少老師人數,依然是每班2名專任教師、1名外教、1名保育員。”張婕說。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因適齡幼兒減少,幼兒園關停將不可避免。但如果以此為契機,提高幼兒園建設標準,推進“小園小班”建設,提高師幼比,將有助於拓展和優化現有學前教育資源的配置。

熊丙奇認為,如果能把幼兒園班額分別降低到小班10人、中班15人、大班20人,這將改善我國幼師工作環境,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如果還有學位“空餘”,則可把這些學位用於招收2—3歲幼兒。

對於區域內的幼兒園資源配置和質量提升,則需要統籌考慮。

深圳市龍崗區成立了15個幼教集團,開展集團化辦學,組建了42個小學區,通過開展學前教育學區化治理,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打破園所間的壁壘,縮小園際差距。

2024年,泰寧縣成為福建省首批“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這個總人口只有14.1萬人的小縣,學前教育三年入園率達99.3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100%,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為85.19%。

公開資料顯示,2020—2021年,泰寧縣出生人口共2502人,但2024年城區學齡幼兒人數就達2358人。也就是說,農村學齡幼兒規模將極小且分散,只有加強公辦園建設,才能滿足農村學前教育需求。泰寧縣在全縣9個鄉鎮至少設立一所中心園,村一級按需佈局了16個農村巡迴支教點。

生源減少,但學前教育經費卻不能減少,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學前教育質量要求相應提高,學前教育生均經費與人均GDP增長掛鉤。

2023年8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各地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原則上應於2024年達到600元/年·人,個別確有困難的地方可延至2025年。有條件的地方可進一步提高,目前標準高於600元的地方不得下調。

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還要提高經費使用效益,目前各地正在展開探索。

2023年11月,教育部在全國遴選出35個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廣州市番禺區作為實驗區之一,提出將研究核定各類幼兒園的成本與補助的分擔比例,建立與撥款、資助水平相適應的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建立普惠性幼兒園獎補與辦學品質掛鉤的聯動機制。

3月13日,西安市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印發推動公辦幼兒園擴容提質實施方案的通知》。按照方案,到2027年,各區縣(開發區)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0%以上。對達到65%、70%、75%以上的,分別給予1000萬元、1500萬元、2000萬元一次性補助。

熊丙奇認為,不能因適齡孩子減少而減少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對生源減少的民辦普惠幼兒園,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力度,補足因生源減少而減少的保教費差額。

(作者:王峰 編輯: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