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刺客”鍾薛高,遇冷瀕亡

鍾薛高再次登上熱搜,依然不是因為什麼好事。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近日,因未履行生傚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鍾薛高食品(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

自從被貼上“雪糕刺客”的標籤後,纏繞在鍾薛高身上的負面新聞一直沒斷過。“火燒不化”、欠薪裁員、官司纏身、賬號停更、降價清倉……哪一根,會是壓在這個品牌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難覓身影的“老網紅”

“鍾薛高?今年沒有再進貨了。去年進了15箱都沒賣完,最後都是虧本處理的。”北京市海澱區,一家雪糕批發零售門店老闆張先生對中新財經記者表示。

幾天前,鍾薛高的售價從60元降到2.5元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消息顯示,其定價從最高時的66元(某支單品)降至8元、5元,最低的臨期產品甚至只賣2.5元。張先生則對記者表示,鍾薛高價格的“跳水”其實從去年夏末就已經開始。

“去年夏天剛開始的時候,鍾薛高差不多賣12-16元一支。9月的時候賣不動了,他家的保質期又只有12個月,不甩賣只能丟了。最後就做了一些買一送一,或直接5元一支的活動。”

張先生還記得,去年有兩個女生結伴來買特價鍾薛高時還感慨,這原價也太暴利了。“我只能解釋說,沒有的啊,我們現在是在虧本賣,進價都得7-10元的。”

線下冰櫃里越來越少的鍾薛高,迎來的負面消息卻越來越多。

去年8月以來,以網紅營銷著稱的鍾薛高,微信公眾號和微博卻已雙雙停更。官方微信上一次更新停留在2023年8月11日,發佈內容為推薦聯名新品和跨界合作。

去年11月,“鍾薛高被曝欠薪”等詞條開始在各大社交平台出現,如今仍能搜索到許多“鍾薛高還錢”的帖子。對此,鍾薛高曾模糊回應媒體表示,公司正在積極解決相關糾紛,目前運營一切正常。

但最新的消息表明,鍾薛高的運營可能已脫離正軌。今年2月,鍾薛高新增一則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81.81萬元。同月,鍾薛高還收到了廣東方勝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的起訴,要求支付欠款4.26萬元。再到如今,鍾薛高及其法定代表人林盛被限制高消費。

3月12日,有媒體實探鍾薛高總部,發現公司正門被暫時關閉,研發區域空無一人。此外,有在職員工表示,鍾薛高已連續幾個月沒有發放工資。

命運的轉折

回看2018年的“雙11”,一款名叫“厄瓜多爾粉鑽”的網紅雪糕,在一眾瘋狂促銷的商品中另闢蹊徑。號稱用了20年才結一次果的檸檬柚、全國只有3噸的天然粉可可,賣出了66元一支的天價,且僅在15小時內就售罄2萬支。

其所屬品牌鍾薛高,也因為“雪糕中的愛馬仕”這一定位一炮而紅。那年的“雙11”,成立還不滿一年的鍾薛高斬獲了天貓冰品銷售榜榜首,話題與銷量雙贏,故事充滿了高舉高打的快意。

取三個百家姓集合、以“中國雪糕”諧音為名,外形設計靈感來源於傳統建築瓦片,頂部形成“回”字花紋,棒簽也採用了獨特的復合秸稈材質,鍾薛高從內而外都在努力凸顯自己國貨的標籤。

但在價格上,鍾薛高卻一反傳統國貨物美價廉的特質,一路“屢創新高”。

除了最基礎單品的起步價就要十幾元,66元的“厄瓜多爾粉鑽”也不是天花板。2021年,鍾薛高發佈“鍾薛高的糕”,定價在68至88元不等,再度提升了雪糕界的價格閾值。

“貴”成為埋在鍾薛高前路上的隱雷,轉折發生在2022年。有網友發現鍾薛高的雪糕“31度室溫下放1小時不化”甚至“火燒不化”,引發配料合規質疑。鍾薛高雖很快給出詳細回應,但加上此前兩次因發佈虛假廣告被處罰的事件被翻出,已無濟於事。

另一場輿論危機則出自創始人林盛的口中。視頻採訪里林盛“它就那個價格,你愛要不要”的言論引發眾怒。即使鍾薛高發佈視頻闢謠,稱不當言論是惡意剪輯,“愛買不買”是供應商對於鍾薛高的態度,並非鍾薛高對於消費者的態度,也難以抵消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影響很快體現在真金白銀上。據多家媒體報導,2022年鍾薛高總銷量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0%,“遠不及此前三年超100%的表現”。除了迅速推出獨立冰櫃,鍾薛高也曾試圖用降價挽回消費者,於2023年推出3.5元/根的低價系列,但還是難以阻止其走上了穩定的下坡路。

走不通的營銷之路

重營銷而輕產品,是網紅品牌的通病,也被認為是鍾薛高如今走入困境的原因。

作為新消費品牌,鍾薛高的快速崛起,可謂利用了國產高端雪糕市場的空白。曾經,鍾薛高的敘事邏輯是:憑什麼都是雪糕,國外的哈根達斯就能賣那麼貴?憑什麼都是20元錢,消費者願意買一杯奶茶咖啡?

但問題在於,雖然定位高端,但鍾薛高更多是在做營銷而非品牌。以渠道+噱頭+帶貨為發家路徑,左手代工、右手營銷的鍾薛高展現的故事,彷彿是只要想好品牌名和包裝,一個標準的新消費品牌就能迅速起量。

這一系列行雲流水的營銷手段背後,與林盛自身的工作經曆密切相關。

此前有媒體報導,林盛是一位資深廣告人,馬迭爾、中街等雪糕老品牌都在他的營銷下再度走紅。林盛認為,網紅是通向品牌的必經之路,只有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推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曾經提出一個公式:品牌=網紅+時間。

但市場顯然沒有給到鍾薛高需要的時間。“跑得太快、下沉得太快,爭議是必然。”林盛曾反思,好多問題都是由“快”引出來的,這些問題本來可以一點點解決,去等一等市場,等一等消費者……但靠一件網紅外衣已難以扭轉鍾薛高的“高危”狀態。

當然,發現此路不通的也不止是鍾薛高,還有諸多曾經被資本捧上天的奶茶、烘焙、拉麵品牌們,確實曾因為網紅效應給產品帶來過溢價。只可惜走到曲終人散才明白,僅靠華而不實的營銷就能長久打動用戶錢包的時代已經過去,無論什麼細分領域的消費品牌,都需要真實的複購才能支撐業績大盤。

“這不都是年輕人說的,網紅產品嘛。年年都有新的,大家可能也就是圖個新鮮試一下。你看我今年這又進了幾十種新品,都是去年沒見過的,但明年能不能再見到就不知道了。”說這句話時,張先生正在收拾他的雪糕櫃,里麵價格區間在4-13元的新品琳瑯滿目,等待著消費者的挑選。

這一輪對“鍾薛高們”的洗牌,或許也是迎接下一批優質新品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