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業績發佈會丨交通銀行行長劉珺:我們腳下資產質量“土壤”是比較實的

3月27日,交通銀行發佈2023年年度業績。截至2023年末,集團資產總額達14.0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8.23%;全年實現淨經營收入2580.14億元,同比增長0.2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927.28億元,較上年增長0.68%;不良貸款率1.33%,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

資產質量是當下各家銀行最為關注的話題。交通銀行從2019年到2022年實施“三年資產質量攻堅戰”,2023年是該行的“資產質量鞏固年”。交行行長劉珺在27日下午的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我們腳下資產質量土壤是比較實的。”

他表示,如果這四年過程中間,交行利潤增長是跑輸同業的態勢,說明一定程度上通過財務資源的轉移,來實現撥備的提高跟不良率的下降。“而交通銀行這四年,正好保持了資產質量的趨好和財務利潤相對穩定,甚至跑出了市場平均速度之上的利潤增速。”

劉珺還提到,不良呈現下行趨勢,撥備覆蓋率呈現上行趨勢,拉開比較大的“關口”,“向大家保證這個口子的穩定性,會繼續保持下去”。

記者查詢數據發現,近5年間交行貸款不良率的峰值出現在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最大之時,當年為1.67%,後逐年走低,2021年是1.48%,2022年1.35%,2023年最新財報是1.33%。不良撥備覆蓋率2020年僅有143.87%,低於150%,後不斷爬升至2023年末的195.21%。

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息差縮窄

利息淨收入是銀行業收入的“大半壁江山”。今年銀行業財報普遍出現了利息淨收入下降,息差縮窄的情況。交行也不例外。

交行利息淨收入1641億元,同比減少3.39%;淨息差1.28%,同比下降20個基點;資產端核心資產收益率3.59%,同比下降4個基點。

財報顯示,利息淨收入下行主要是因為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多次下調及存量房貸調整,客戶貸款平均收益率下降導致利息收入增長不及預期,同時人民幣存款延續定期化趨勢疊加外幣負債成本上行,導致利息支出增加。

記者查詢財報發現,2022年該行客戶貸款平均收益率4.21%,2023年為3.95%,下行26個BP。其中,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下行快於公司類貸款,公司類貸款較2022年下行了16個基點,而個人貸款下行了38個基點,其中,中長期個人貸款平均收益率下行了43個基點。而這一塊,主要是房貸。

與此同時,負債成本有所提升。2023年客戶存款平均成本率2.33%,高於2022年的2.19%,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的平均成本率都有抬升,原因還是在於存款定期化。舉例來說,個人存款中的定期存款這一年內增長了27.72%,光這一塊的利息支出從587億元上升到了2023年的744億元,多支出157億元。

交行首席風險官劉建軍預計2024年淨息差仍然繼續承受一定的壓力:一是2023年LPR下調疊加今年2月5年期繼續下調25BP,還有存量房貸影響進一步顯現;二是負債端雖然存款利率下調,但是行業都面臨存款定期化的趨勢,存款結構變化使得各類存款新發生定價的下降難以帶來整體負債成本的下行。

劉建軍稱:“今年我們總目標要推動淨息差合理區間趨穩。”一是要優化資產結構,重點提升普惠和零售貸款債務;二是要提升源頭客戶和數字化經營能力,積極拓展低成本的核心負債;三是在兼顧流動性安全同時,強化存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在存款品種管理、結構性存款規模、大額存單額度,以及加強對長期限存款監測方面都有一些具體措施。

資本市場波動影響非息收入

交行非息收入整體較前一年上漲7.35%,主要來源於交易活動淨收益和金融投資淨收益,手續費與佣金收入就如同目前公佈財報的多數銀行一樣,同比下滑4.13%。

從分項來看,理財業務帶來的中收下滑了23.10%,投資銀行業務下滑18.49%,銀行卡與上一年基本打平,託管及其他業務逆勢增長6.78%,代理類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5.9%。

劉建軍分析手續費與佣金收入下降因素時稱,一方面是受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理財產品規模增長放緩,管理費率有所下降,這是市場上相對比較普遍的現象;另一方面財務顧問和債券承銷收入、投資銀行業務收入有所下降。

至於託管收入、代理類手續費收入同比增長,劉建軍稱“這也體現出我們交通銀行手續費業務保持一定的韌性”。

交行業務總監(零售與私人業務)林驊稱,居民理財逐步出現變化,傾向於低風險、低波動型產品,因此交行順應客戶需求,以絕對收益為導向,在產品佈局方面,進行結構性調整。交銀理財產品分佈以純固收產品為主,“固收+”產品占比相對比較低。純固收產品基本不受股票市場波動影響,能夠給投資者、居民比較好的穩定保障。此外,從原來“固收+權益”,逐步向“固收+境外資產、結構化、衍生品”轉化,也不放棄資本市場以及合理波動的業務機會。

未來,交行和子公司交銀理財戰略有幾個側重,一是做足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精耕細作產品規模;二是鞏固中短期固收產品的優勢,以穩為主,適度增加低波彈性產品;三是積極佈局一年期長期線產品,把這類產品業績基準達標率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四是抓好多資產、多策略固收產品發行;五是增強穩健增值適老化產品供應;六是加大ESG等綠色金融產品供給,進一步探索推出7×24小時的理財超市。

數據顯示,交銀理財2023年理財產品餘額1.23萬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3.45%,實現淨利潤12.40億元,同比增長4.39%。

“代銷理財、保險、基金方面,今年資本市場現在出現企穩向好的跡象,大家是可以有所期待的。”劉建軍補充道。

不良率逆勢收斂

從不良率的角度看,交行整體不良貸款率1.33%,比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還原不良核銷處置後的全年新發生不良約630億元,副行長殷久勇稱,雖然還是比較高的數字,但是同比少發生170億元,集團新發生不良率0.88%,同比下降0.36個百分點。此外,年末撥備覆蓋率同比提升14.53個百分點,全年不良貸款處置額647億元,他表示“達成了既定的計劃目標”。

記者發現,零售不良方面,未見攀升,反而呈現收斂趨勢。住房貸款不良率0.37%,低於上一年7個基點,信用卡1.92%,低於上一年3個基點,個人經營貸款則高於上一年6個基點,個人貸款整體不良0.81%,低於上一年的0.85%。

公司類不良貸款“一升一降”——總量增加但不良率下降至1.65%。對公貸款中業內最關注的就是房地產不良率,交行這一數據為4.99%,在14個行業中不良率排在第二(第一是住宿和餐飲業),而上一年是2.80%。

殷久勇稱:“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有把握說,整體房地產管控風險仍處在可控水平。”

他提到,交行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監管要求,綜合評估對公房地產客戶的風險狀況,已經足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目前對公房地產貸款撥備計提顯著高於全行平均水平。而且從房地產區域分佈來看,目前交行對公房地產區域分佈還是非常好的,主要集中於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長江中遊具有產業支撐、人口集聚效應的城市群,而且業態結構也是以住宅為主,所以未來風險是可控的。

根據該行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配現金股利0.375元,比去年略有提升。總計向股東分配現金股利278億元,占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的比例為32.67%。根據當前的股價,交行A股和H股股息率接近6%到8%。

2023年11月該行首次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以後面臨更高的資本要求,有的投資者擔心會不會降低分紅率,交行董秘何兆斌回應稱,“依靠降低分紅率來緩解資本壓力並不是我們一個政策選項,因為從目前資本充足率來看,我們仍處於合理區間,距離監管底線還存在一定的緩衝區間。”

據瞭解,2024年該行計劃發行不超過1300億元人民幣債券。該行表示將遵照境內外監管,把握好市場的窗口情況,有序推進合格債務工具的發行工作,以滿足TLAC達標要求,不斷提升風險抵禦能力。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