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的“三個統籌”

高質量發展已是經濟金融工作的主線。去年11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鮮明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並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經濟好、金融好。“全年經營總體上取得了比較良好的業績,首先要歸功於良好的宏觀環境回穩向好。”3月28日,農業銀行董事長穀澍在202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

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總資產達39.87萬億,增速為17.5%,其中貸款餘額為22.61萬億,增速為14.4%;總負債為36.98萬億,存款餘額為28.90萬億,增速15.0%;全年實現營業收入、歸屬於上市公司淨利潤分別為6948.28億元、2693.56億元,均保持正增長,其中後者增速為3.9%,在四大行中保持首位。

宏觀經濟仍在持續恢復中,作為規模最大的金融子行業,銀行業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尤為重要。農業銀行資產質量繼續穩中向好,風險抵禦能力不斷增強。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不良率為1.33%,較2022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03.87%,連續三年維持在300%以上;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7.14%、10.72%,繼續保持較高水平。

穿越經濟週期的過程中,銀行業需要積極應變。作為總資產接近40萬億元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擁有2.3萬個網點的我國第二大商業銀行——農業銀行董事長穀澍將該行2023年經營業績最深的體會總結為“三個統籌”:統籌好城鄉兩個市場、統籌好高水平安全和高質量發展、統籌好當下經營和未來發展。

統籌城鄉市場:“城市反哺鄉村”聯動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作為唯一家“農”字頭國有商業大行,農業銀行將“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作為兩大定位之一,並將三農普惠作為三大戰略之首。

“農行網點2.3萬個,一半在縣域,一半在城市,城鄉間的客戶基礎和機構佈局較為均衡,這是農行的最大特色,也是農行最大的競爭優勢。”穀澍如是說。

財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縣域貸款餘額8.78萬億元,年增量1.45萬億元,在全部貸款增量中占比超50%,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供、鄉村產業、鄉村建設等重點領域貸款持續快速增長,832個脫貧縣貸款增速繼續高於全行。

具體來看,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縣域公司類貸款(不含票據貼現)餘額48636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8991億元;縣域個人貸款餘額33367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3782億元。縣域存款餘額為123316.75億元,增速14.21%。縣域存貸比為71.17%,較2022年提升3.3個百分點。

“從這幾年全行的存貸款變動趨勢看,我們‘城市反哺鄉村’的聯動效應進一步彰顯。”穀澍表示,近三年該行全行存貸款規模均實現較快增長,縣域存貸款占全行存貸款比重一直在上升,從近三年數據來看,縣域貸款占全行貸款的比重上升得更快,表明農行是在以更多的城市資金反哺鄉村振興,推動城市和鄉村多領域的融合發展互促互進。

不僅如此,農業銀行縣域金融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斷提升,財報顯示,2023年該行縣域金融營業收入為3313.01億元,增速為4.34%,高於全行營業收入增速4個百分點,占全部營業收入比重為47.7%,較2022年提升2個百分點;稅前利潤總額為1525.49億元,增速為16.2%,高於全行稅前利潤總額增速16個百分點。

未來如何進一步提升對鄉村振興和“三農”縣域的服務質效?農業銀行副行長劉洪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該行持續優化機構、人員佈局,加大縣域和“三農”業務投入,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強“三農”專業部門和服務團隊建設,持續完善“縣域支行+營業網點+移動服務+互聯網機具”的服務體系,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提升服務質效。

統籌發展與安全:穩住資產質量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防範化解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作為一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農業銀行的一舉一動不僅關乎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乎國家與超8億個人客戶的切身利益。

對於商業銀行而言,貸款是最重要的金融資產。穀澍認為,對一家銀行來講,長期、短期經營都要好,最關鍵的是要穩住資產質量,尤其是長期,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資產質量,即使當期有一定的盈利,長期也肯定會出現問題。

深入分析財報發現,2023年農業銀行嚴格落實分類新規,加強資產分類管理,前瞻準確反映資產質量,截至2023年末,該行貸款餘額為226146.21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28507.94億元,衡量信貸資產質量指標的不良率為1.33%,連續3年下降。而作為信貸資產質量的前瞻性指標,該行關注類貸款率為1.42%,較年初下降 0.04 個百分點,逾期類貸款率為1.08%,與年初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衡量不良貸款分類嚴格與否的指標,農業銀行逾期貸款/不良貸款的比例為81.30%,遠低於1,即該行將逾期貸款全部納入了不良貸款。風險抵禦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末,撥備覆蓋率為303.87%,較2022年末提升1.27個百分點,連續三年維持在300%以上。

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該行通過積極落實“金融16條措施”等政策要求,對不良貸款早反映、快處置,房地產行業風險得到有效控製,房地產不良率、新發生不良均較2022年有所下降;城投企業資產質量穩定,持續處於較低水平,化債政策穩步推進,償債風險得到有效化解。

“農行信貸投放較快,有力支持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同時始終平衡好業務發展和風險防控的關係,守牢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張旭光表示,結合當前不斷恢復向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該行信貸結構和管理能力等因素,預計今年資產質量仍將繼續保持穩定。

存款是“立行之本、固行之基”,與千千萬萬個存款人的美好生活密切相關,維護好他們存款安全就是維護好了社會安全。截至2023年末,農業銀行存款餘額為288984.68億元,個人存款達171097.11億元,餘額、增量保持同業第一,個人客戶8.67億戶,持續居同業第一。

“存款方面,一方面要組織好資金,另一方面要服務好客戶,還要持續改善客戶體驗和服務質效,我們每千家網點、每千萬客戶投訴量已分別連續14個和10個季度可比同業最少。”對於如何維護好存款安全時,穀澍表示。

統籌當下和未來:加大科技投入

“科技將改變銀行的未來,統籌好當下經營和未來發展,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為未來發展打造堅實的科技支撐。”穀澍表示。

將數字經營作為三大戰略之一的農業銀行,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數據顯示,該行2021年、2022年、2023年的信息科技資金投入總額分別是205.32億元、232.11億元、248.5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2.85%、3.20%、3.58%;科技人員數量分別是9059人、10021人、13150人,占在崗員工總人數的2%、2.2%、2.9%。

對於農業銀行將如何進一步打造好科技實力,支撐好未來的發展,穀澍用三句話進行了總結:一是核心業務系統全面實現分佈式架構轉型,二是數據中心規模容量和算力將實現新提升,三是持續構建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

財報披露,2023年農業銀行核心業務系統全面實現分佈式架構轉型,完成個人定期存款、 信用卡、信貸產品、投資理財等核心業務產品的轉型升級,個人活期與借記卡產品進入集中式與分佈式架構串行運行階段,實現業界最大規模的超8億個人客戶、18 億個人賬戶的系統遷移改造。

“我們在基本完成分佈式架構改造的同時,保障了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十分不易。因為在這麼大的體量下,要保持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農業銀行副行長徐瀚表示,打了一個比方對此進行解釋,“你有1億客戶,相當於開載重10噸的卡車,我有8億客戶,相當於開載重80噸的卡車。我們要跑同樣的速度,我還要在行駛的過程中換輪胎,並且確保行駛得平穩、不出事故,這需要我有更高的駕駛技術。”

算力佈局方面,穀澍透露,農業銀行正積極構建京滬蒙“三地六中心”佈局,2023年10月完成了內蒙古機房一期主體結構封頂,2023年底開始建設上海數據中心二期工程,預期兩地機房均會在2025年投入使用,將有效增強信息科技的信息容量和算力。

數據驅動方面,財報披露,農業銀行2023年已搭建完成數字化轉型基礎框架,構建數據驅動的業務經營模式,數據賦能營銷、風控、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對於當下的2024年,穀澍表示,農業銀行將錨定金融強國目標,聚焦全面鄉村振興和“五篇大文章”,持續優化金融供給,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為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貢獻更大力量。

S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