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四劇連播,啜妮:不想在舒適圈里打轉

她是電視劇《聽說你喜歡我》里的丁意媛,是《迴響》中的沈小迎,也是《無間》中的藍冰、《塵封十三載》中的楊漫。四部熱播劇接連播出,啜妮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四個角色,也讓觀眾看到了她的實力。

最近這幾個月,啜妮參演的四部作品相繼播出。  受訪者供圖最近這幾個月,啜妮參演的四部作品相繼播出。  受訪者供圖

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正是她在這個階段最想做的事情。當然,啜妮也承認演員的局限性,一個演員無法演好每一個角色,但這也不影響她想要嘗試的勇氣。

《迴響》——

為什麼要讓自己舒服?就是要跳出舒適圈

電視劇《迴響》是啜妮和馮小剛繼《北轍南轅》後的第二次合作,其實她很好奇,自己在馮導眼中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演員,因為每次導演都會讓她塑造一個和以往反差極大的角色。電視劇《北轍南轅》中,馮導看中未婚未育的啜妮出演一個帶著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而這一次則是選中她飾演一個表面看起來雲淡風輕,實則內心潛藏著巨大秘密的女人沈小迎。

電視劇《迴響》中,啜妮飾演的沈小迎曾攻讀心理學,表面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內心藏著巨大的秘密。  圖片來自該劇官微電視劇《迴響》中,啜妮飾演的沈小迎曾攻讀心理學,表面看似雲淡風輕,實則內心藏著巨大的秘密。  圖片來自該劇官微

正式開拍前的排練環節中,啜妮提供了幾種表演方式供導演選擇,「一開始我先是拿出自己最拿手也是最舒服的表演方式給導演,但導演覺得他不希望這裏再有司夢(《北轍南轅》中的角色)的影子。」啜妮說。

馮小剛給啜妮舉了一個例子,是兩人共同認識的一個朋友的老婆,導演希望她飾演的沈小迎就是這個人的樣子。「馮導就是這樣,他不會告訴你應該怎麼演,而是給你一個很明確的思路,讓你有可以發揮的空間。」啜妮一下就明白了導演想要的是什麼。

除了導演,啜妮還很感謝該劇主演桑治佳,因為她給了很多中肯且有效的建議。比如最開始,啜妮想用自己最拿手的表演方式,雖然她也覺得這樣不足以表現這個人物的特點,但是不這樣演,又覺得特別彆扭,不舒服。「我記得桑治佳姐跟我說:為什麼要讓自己舒服呢?你就是要跳出舒適圈呀。如果舒服,那就是你自己了,演一個新的角色,就是要跟之前不一樣。我後來一想,說的對呀!」於是,啜妮開始用一種自己都會起雞皮疙瘩的方式演了沈小迎,包括說話語速很慢,面對警察盤問時,她會用一些反問的方式去應對。她讓自己保持在一種專注的狀態里,即便台詞已經背得滾瓜爛熟,「這種狀態有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進入那種情境後,有點魔怔的感覺。」這樣的表演方式,也讓導演非常認可,並給啜妮建立了強大的信心。

演完沈小迎,差點「恐婚」了

《迴響》中,啜妮和朱雨辰繼《北轍南轅》後再次出演夫妻,但是兩個人其實只有一場對手戲,夏冰清(吳優飾,徐山川的情人)來鬧事情,沈小迎把徐山川(朱雨辰飾)拉到衛生間有一段對話。

《迴響》中,啜妮與朱雨辰僅有的一場對手戲。

據啜妮介紹,原劇本中還有一些兩人閃回的劇情,包括從認識到戀愛,再到婚姻出現了問題,但是最終並沒有拍。於是,這唯一一場對手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場戲中要讓觀眾看到這對夫妻之前的種種、婚姻中的狀態以及未來婚姻可能的走向,這也是啜妮對這場戲著重思考的地方。

這場對手戲的台詞也很少,啜妮一直都在思考要如何去表達。「原劇本中,這場戲不是現在這樣的。」啜妮說。拍這場戲的前一天晚上收工回到酒店,她和桑治佳一起吃了頓飯,兩人聊到第二天有這樣一場戲,桑治佳對啜妮說:明天這場戲,你可得好好演演。「然後我倆就聊飛了,她說我給你想一個招兒,你上去就抽他一個嘴巴,什麼都不用說,就抽一個結實的。」啜妮當時一聽,就覺得這個主意太好了,便去徵求導演的意見,導演也覺得這個主意好,連夜讓編劇把劇本改了出來。啜妮又給朱雨辰發了一條信息,朱雨辰也很支持她,最終有了現在大家看到的經典場面。

《迴響》中,啜妮飾演的沈小迎與吳優飾演的夏冰清有一段在車中的長談,堪稱全劇經典。  圖片來自該劇官微《迴響》中,啜妮飾演的沈小迎與吳優飾演的夏冰清有一段在車中的長談,堪稱全劇經典。  圖片來自該劇官微

還有一場戲讓啜妮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她與夏冰清(吳優飾)在車里的一段對話,很多觀眾也給她留言,表示對戲中夫妻間的婚姻狀態引發出的思考有共鳴,「因為我一直跟父母住,所以對獨立的婚姻生活充滿了期待,但這件事對我內心衝擊還挺大的,會讓我有一些焦慮。

《塵封十三載》——

為表現十三年變化,體重增減近十斤

在剛剛收官的熱播劇《塵封十三載》中,啜妮飾演陸行知(陳曉飾)的妻子楊漫,「我覺得楊漫是個有大愛的人,她就像太陽一樣溫暖著陸行知和身邊的人。她能夠收養一個跟自己完全無關的受害者的孩子,看完劇本我真的被她感動了。」

和《迴響》中的婚姻「體驗感」不同,《塵封十三載》中楊漫、陸行知的婚姻和愛情讓啜妮很羨慕,雖然兩人為了孩子的成長離了婚,但兩個人一直保持著很好的聯繫和婚姻中的狀態。啜妮覺得楊漫面對陸行知一定是個「戀愛腦」,而陸行知對於警務事業和家庭的責任心是讓楊漫非常欣賞的,也是楊漫死心塌地愛他的原因之一。

熱播劇《塵封十三載》中,楊漫(啜妮飾)與陸行知(陳曉飾)的愛情讓啜妮羨慕。  受訪者供圖熱播劇《塵封十三載》中,楊漫(啜妮飾)與陸行知(陳曉飾)的愛情讓啜妮羨慕。  受訪者供圖

該劇根據時間線來講故事,一條線是1997年,一條線是2010年,相差13年。針對夫妻倆13年間的感情變化,啜妮和陳希特意探討過,「曉哥會給我講一些他自己的故事,我們也在劇中借鑒了一些他們夫妻相處的模式。」

而整部戲,關於1997年的部分都是在冬天拍的,2013年的部分則是在夏天拍的。造型上,1997年的楊漫是長頭髮,2010年是短髮,「我的頭髮很多,不是所有假髮都能戴,經理人特意去借了高質量的用真人頭髮編織的髮套,經過造型老師的處理看起來就真實多了。」除此之外,啜妮的體重前後增減了近10斤。1997年的楊漫是增肥,啜妮覺得臉上有一點嬰兒肥,看上去更像一個剛結婚很幸福的女孩。2010年的楊漫則需要減重,「我整個人一瘦就先瘦臉,楊漫後來的面部是有點嘬腮的,我覺得13年中經歷了一些事,肯定會有一些滄桑的感覺。包括眼袋和黑眼圈,還有一些雀斑,這些都能讓楊漫整體感覺變得不一樣。」

《塵封十三載》主要的故事線圍繞著破案,其實在楊漫身上的戲份不多,但是啜妮還是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讓人物更豐滿一些,「導演也挺喜歡我給人物加的一些小狀態。」比如,前兩天還上過熱搜的,陳曉飾演的陸行知女扮男裝去誘捕殺人犯,啜妮飾演的楊漫要給他選女裝,「比如我拍拍他的臉,給他拿口紅和鞋都是我自己加的。」

和陳曉見到十幾歲的「女兒」後,都很恍惚

電視劇《北轍南轅》中,啜妮飾演的兩個孩子的媽媽給很多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一次在《塵封十三載》中,她再次飾演了一位媽媽,而且孩子已經長到16歲了。同樣都是媽媽,但啜妮覺得這兩個媽媽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塵封十三載》中,楊漫收養了受害者的孩子,她自己並沒有生養過,從心理到生理上肯定是非常不一樣的。」啜妮說道。她覺得,首先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就會比較小心翼翼,因為沒有生育過孩子,所以少了一點點滄桑感,尤其是到後期孩子十幾歲的階段,楊漫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更像朋友。

《塵封十三載》的劇情設計中,楊漫(啜妮飾)和陸行知(陳曉飾)的養女有十幾歲。

啜妮說,最初她和陳曉看到長大後的女兒,也是有點恍惚,「我們跟導演也溝通過這個問題,至少我是有點找不到十幾歲孩子媽媽的心理狀態,所以我覺得就把它當成朋友間的溝通,比朋友更謹慎和小心一點。

劇中,有一場戲讓啜妮印象格外深刻,就是女兒安寧剛到家裡時,有一天陸行知下班回來,發現家裡地上全是安寧撕的東西,楊漫癱坐在沙發上訴說自己不知道應該怎麼當一個媽媽,「這場戲,我覺得自己能很容易代入,我當時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兩人的對話中有一句是楊漫問陸行知:我錯了是吧?「這句就是我自己加的,我覺得楊漫又委屈,又怕陸行知怪她,我是這麼理解的。」

《無間》《聽說你喜歡我》——

諜戰劇、偶像劇,都是第一次

出演《無間》是啜妮第一次嘗試拍諜戰劇,無論心理上還是身體上,她的壓力都非常大。進組前,演員們都要經歷大量的訓練,如何拿槍、打槍,包括搏擊等。開機前導演也給大家下了任務,所有的特工要符合人物特點,那個時候都吃不好、喝不好,所以要黑瘦。天生皮膚白的啜妮被導演「嫌棄」皮膚太好了,眼袋、黑眼圈和法令紋都不達標,一定要熬出來。

和身體上的辛苦相比,諜戰劇的表演方式和台詞方式,與啜妮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我之前拍現實主義題材比較多,所以導演希望我演戲不要那麼生活化。他會逐字逐句地教我,包括儘量不去眨眼和一些台詞的停頓。」在這一點上,《無間》的導演奇道和之前所有導演對啜妮的要求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啜妮笑著說,她覺得自己一直到殺青都沒有找到感覺。「以前拍戲,我覺得自己還挺靈的,我有好多方法去體現角色,但是到了《無間》就一切歸零了,我以前的方法都失效了。」這種挫敗感讓啜妮一度非常焦慮。

電視劇《無間》,是啜妮第一次出演諜戰題材作品。  受訪者供圖電視劇《無間》,是啜妮第一次出演諜戰題材作品。  受訪者供圖

主演靳東對啜妮的幫助也很大,「東哥是非常認真的演員,他會傳授經驗給我。」我覺得我每一場戲都有他的功勞。

拍完《無間》,啜妮幾乎是無縫銜接地進入了《聽說你喜歡我》的劇組,「首先能接到偶像劇,我非常開心,因為在此之前的三部劇,演的都是比我實際年齡大一點的角色,這次忽然找我演一個同齡人,還挺開心的。」

劇中,啜妮飾演的丁意媛幾乎就是啜妮本人,「除了爸爸是院長的身份不一樣,性格上我們很像。」啜妮說。第一次出演偶像劇,也有不太適應的地方,「我是比較接地氣的演員,就要儘量把這個特點收起來。」

人生事

不喜歡重覆,但演員要正視局限性

由於《聽說你喜歡我》《迴響》《無間》《塵封十三載》四部作品接連播出,最近啜妮也會學了一個新詞「劇拋臉」,這是很多網民對她的評價。總有人問啜妮: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麼?她會回答:只要是沒拍過的角色,我都想試試。啜妮不喜歡一直在舒適圈里打轉,沒有新鮮感的角色無法激發她創作的慾望。「古裝劇,還有文藝片都是我沒有嘗試過的,還挺想試一下的。」

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啜妮也會擔心失敗,「但擔心不會阻礙我想要去嘗試的決心,不能因為害怕就不去嘗試。」當一個演員挑戰了一個新的類型,卻不被觀眾接受,這是很正常的「失敗」,「比如十部戲,有兩部失手,是一個很正常的比例。如果十部戲有七八部失手,那就不行了。」

雖然一直想要嘗試新角色,但啜妮認可演員的「局限性」。「一個演員不可能演什麼都像,有的人適合演喜劇,有的人適合演苦情戲,要根據演員自身的條件而定,我就是在自己的這個條件範圍內儘可能去嘗試不同的角色。」啜妮曾和陳道明探討過關於表演的話題,她覺得陳道明對於表演的思考有更深的維度,「我覺得他總能給我特別有針對性的意見。」

而另一個很瞭解啜妮的人是趙寶剛,兩人是關係非常好的忘年交,當初趙寶剛看完《我的前半生》,私下裡遇到啜妮,經常說自己是啜妮的粉絲。「寶剛導演會評價我每個階段的表演,我覺得他的評價都非常中肯。」趙寶剛給啜妮講過一個演員表演發展的規律——「少多少」。一個演員剛出道的時候,由於能力不足,所以很多地方演得不夠到位,就會「少」。當他慢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演到了自己想要的角色,就會創作欲爆棚,這個時候就會「多」和「過」,也就是所謂的用力過猛。而當這個演員進入到一個高緯度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會少而精準。「他給我的提醒對我幫助非常大,讓我少走了好多彎路。」

啜妮說,她不喜歡在舒適圈里打轉,新鮮感能激發她創作的慾望。  受訪者供圖啜妮說,她不喜歡在舒適圈里打轉,新鮮感能激發她創作的慾望。  受訪者供圖

會生活,是演員的基本技能

啜妮一直記得上大學時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什麼是真正好的哭戲?並不是自己哭得哇哇的,而沒有任何的感染力、沒能打動觀眾。好的演員是自己在笑,但觀眾已經哭得一塌糊塗了。啜妮覺得表演不分對錯與好壞,只分高級和普通。

學校給啜妮打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但這些年她也一直在努力拋開學校學過的東西,「我是一個感受型的演員,我喜歡下意識的、本能的反應,還有一些臨場即興的東西,以及和對手戲演員的碰撞,我認為這些是我表演中的發亮點。

作為一個「接地氣」的演員代表,啜妮覺得演員一定要有生活。這個生活不是刻意去體驗什麼,而是每分每秒真實的生活經歷。她本人就是一個會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開的演員。「我很享受生活。」 啜妮這樣評價自己,作為演員,她覺得一定要具備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失去了生活能力,對於演員來說是一種傷害」。而她確實也在工作中嚐到過「會生活」的紅利。啜妮記得有一次拍一場戲,是一家人一起包餃子,原本這場戲的重心是在另一個女演員身上,但由於她不會包餃子,最終導演只能把戲都放在啜妮身上。啜妮覺得,當一個演員缺少生活技能,需要演出來的時候,就會很假。

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