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4小時公廁是真的太少嗎?四問“方便”服務

本文圖片均為上觀新聞 圖本文圖片均為上觀新聞 圖

近期,有關“上海24小時公廁太少”的話題在網上引發熱議。

上海深夜、淩晨堅持開放的公廁到底有多少?所有公廁能不能都24小時開放?公廁延長開放後,如何平衡需求與成本間的矛盾?進一步優化公廁服務,還有哪些可以做?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走訪了主管部門、公廁及周邊地區,還和公廁管理員、如廁的人以及公廁周邊的居民、路人聊了聊。

24小時公廁有多少?

記者從上海綠化市容管理部門瞭解到,上海目前有近3000座環衛公廁、約1萬座社會公廁,截至去年底,大部分環衛公廁一天開放14—17個小時。

近年來,上海大力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夜間經濟的公共服務配套質量需要進一步提升,再加上一些在深夜、淩晨仍在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的如廁需求要及時滿足,所以,一些夜生活繁忙的城區內,增加公廁數量或延長公廁開放時間的呼聲越來越高。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公共廁所應當免費對外開放,具備條件的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廁所實行24小時開放。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2022年12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本市公共廁所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也提出,五類公廁應優先實行24小時開放:大型商圈、商業街、夜班通宵車始末站周邊公廁、在居民社區中發揮居家廁所功能的公廁、市民需求特別強烈的公廁。

今年,上海各區積極推進環衛公廁延長開放。

最新統計顯示,全市已有130座環衛公廁在每天開放14—17個小時的基礎上再增開數個小時,有796座環衛公廁實現了24小時開放。截至目前,上海進一步延長開放或實現24小時開放的環衛公廁數量已占到總量的31%。

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公廁管理科科長宋剛表示,今年上海將累計推進不少於1000座環衛公廁進一步延長開放或24小時開放。

延長開放有無必要?

31%的環衛公廁已經優化了服務時間,這個比例不低,但在一些人看來,每天再多開放7—10個小時,讓所有公廁24小時開放,似乎沒什麼難度。

這樣看來,公園、商場、軌道交通、公交車等公共服務資源也應該全部24小時開放。事實是,它們都做不到,公廁也很難做到,因為公共資源不是無限的。

不過,很難做到並不意味不能做,全部開放很難,局部還是可以因地製宜推進落實。

任何一座公廁要延長開放甚至24小時開放,都必須先考慮一件事:有沒有必要。

“如果一直只有1個人需要在常規開放時間外如廁,給不給他開?如果有類似需要的人增加到10個,是不是就一定要開?這的確是個難題。”普陀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樣的問題坐在辦公室里永遠得不到答案,必須跑到公廁及周邊區域問需於民。

今年3月3日至30日,普陀區將85座環衛公廁分兩批,先後開展為期兩週的24小時開放壓力測試。

85座環衛公廁的管理員在每天22時至次日5時的非常規開放時間內,記錄下前來如廁的人數,並爭取和每個人聊天,詢問他們此時前來如廁的理由和這間公廁24小時開放的必要性。

根據測試得到的人流量,結合現場調查得出的大多數市民的意見,85座環衛公廁有16座目前已將開放時間調整為全天。

據悉,這些公廁每天壓力測試時段中的如廁人數不少於10人,但人數隻是參考項,“到底延不延長,全由老百姓說了算。”到今年底,普陀區計劃根據新一輪的壓力測試,將24小時開放的公廁增至32座。

記者瞭解到,普陀的“壓力測試”經驗已在上海其他區複製推廣,為公廁延長開放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

運維成本增加多少?

誰來負擔增加的運維成本,也是阻礙公廁延長開放的主要問題。

今年6月,完成提升改造的肇嘉浜路天平路公廁對外開放,所有廁位進行了大幅度調整,在靠近馬路一側“擠”出一個獨立的“通用廁間”。

每天22時,管理員張培妹打掃清理完整座公廁後,會拉上並鎖住“通用廁間”和公廁其他區域間的隔斷,並關上公廁主入口的大門,只打開“通用廁間”面向街道的一扇門,方便無人值守的深夜和淩晨時段有人來如廁。

她說,公廁改建前,每天下班時,總有一到兩個人會趕來如廁,他們大多是附近商場下班的員工,也有不少在附近消費或夜跑的人。

徐彙區市容環境衛生管理中心設施建設管理科章嫣告訴記者,公廁改造前曾在徐家彙公園和公交站點發放問卷調查,發現約20%的受訪者希望這座公廁能24小時開放,為此特地更改了方案初稿。

24小時開放要考慮運維成本,建設“通用廁間”的目的就是在提供24小時服務的同時,儘量壓縮成本。

公廁管理員下班後,會關閉其他區域的水電,只保留“通用廁間”的水電,廁間面向街道的一面燈牆會打開,為急於如廁的路人指路。即使如此,整座公廁的改造費用還是很高,至少90萬元。

宋剛介紹,目前進一步延長開放或24小時開放的環衛公廁主要有兩種做法。

新建或改建時,設置相對獨立的“通用廁間”或第三衛生間,用於進一步延長開放或24小時開放,在非常規服務時段,公廁其他區域關閉。

已建成但缺少相對獨立“通用廁間”或第三衛生間的環衛公廁,有條件的可在環衛公廁旁設置臨時移動公廁,深夜淩晨時段環衛公廁可正常關閉;沒條件的只能全部打開,安排專人值守。

一家環衛公司的負責人坦言,公司曾拿出一座人流量較大的老舊環衛公廁試水24小時開放,由於沒有條件部分開放,只能全部打開,為此專門配備了兩名管理員,不計算延長開放時段內的水費、電費、清潔殺蟲耗材等費用,僅人力成本一年就要增加20萬元以上。

該人士直言,具備條件的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廁實行24小時開放,需要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

“我們正在申請追加預算,但第一個方案被退了回來,審核部門認為人力成本可以縮減。”某中心城區綠化市容部門人士向記者吐苦水,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環衛公廁不能因為深夜和淩晨開放時段是加出來就減少保潔的人手,公廁的服務品質和衛生水準要做到正常開放時段和延長時段一個樣,而且萬一如廁者發生意外或公廁出現突髮狀況,可以及時有人照應,但預算審批部門覺得第二天一早保潔員上班時把非常規開放時段產生的汙物和垃圾清走就行了。

對於部分網友提出的增設投幣/掃碼支付式智能移動廁所的建議,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婉拒,他們認為環衛公廁是城市應當免費提供的公共服務,“大家希望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非常規時段開放公廁產生的成本問題,這份好意我們心領了,但這樣做會讓公共服務‘變味’,環衛公廁的延長開放已經在推進了,給我們點時間,將來肯定會做得更好。”

怎樣找到周邊公廁?

採訪中,不少管理部門和單位的相關人士表示很委屈:全市已有四分之一以上的環衛公廁實現了24小時開放,在開放前,也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調研,為何還有那麼多人覺得開放度不夠?

記者走訪發現,已經進一步延長開放或24小時開放的環衛公廁宣傳和指引工作做得不夠,導致大部分明明已經優化服務的環衛公廁顯得“默默無聞”。其實,此前被網友抱怨不延長開放的幾座環衛公廁附近都有負責給所在片區“兜底”的24小時公廁。

比如,從武勝路340號公共廁所步行約800米就有一座24小時開放的移動公廁,而且離人民廣場地鐵站出口更近。又比如,威海路茂名北路路口的公共廁所,已經延長開放到5時至24時,附近不到600米步行距離內還有24小時開放的延安中路840號公共廁所。長寧路婁山關路路口的公共廁所附近不到300米也有一座24小時開放的公共廁所。

“找不到主要是因為不知道,我們正在研究通過增加指示牌、張貼導引等方式,增強延長開放的環衛公廁的知曉度。”靜安區綠化市容局環衛管理科科長曹倩表示。

為方便行人尋找附近的“方便”場所,上海綠化市容部門今年還推出了一系列智慧便民舉措,市民遊客可通過“上海智慧尋廁”微信小程序查找附近的環衛公廁,該程序免費使用,可提供包含公廁名稱、地址、所屬區域、開放時間、是否有第三衛生間等內容的詳細信息,還提供導航服務,幫助市民遊客便捷到達指定的環衛公廁。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還與百度、高德兩大地圖平台溝通協調,實現了公廁信息的互通共享,提升了現有地圖中環衛公廁信息的準確度,新增了大量商場、酒店、軌道交通站點內可向公眾開放的社會公廁,方便市民遊客運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鎖定周邊公廁的位置。

“我們會繼續完善‘上海智慧尋廁’,比如通過不同顏色的標識區分開放和關閉的公廁,又比如增加預查詢功能,讓大家事先瞭解目的地所在區域的環衛公廁情況,而不是只能查看實時定位所在區域的公廁信息。”宋剛表示。

(原標題為《24小時公廁是真的太少嗎?四問“方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