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老人都選擇的居家養老 有哪些產業探索方向

九成老人都選擇的居家養老 有哪些產業探索方向

2024年全國兩會已經閉幕,回顧此次兩會的重點內容,「養老」成為高頻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無障礙、適老化設施建設,打造宜居、智慧、韌性城市。」這些內容不僅體現了未來養老領域的發展重要性,也體現了養老領域的發展落點。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發展銀髮經濟,滿足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人民福祉。並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就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提出了若干意見。

近年來,我國老齡化進程加速,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億人,佔比18.70%,與2010年相比上升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億人,佔比13.50%,與2010年相比上升4.6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我國「9073」的養老格局也開始顯現,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信息,目前,我國老年人大多數都在居家和社區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居家養老——如何滿足90%老年人的需求

在當下的養老格局中,機構養老成本過高,且缺少傳統意義上「家」的歸屬,同時經營方也很難盈利,致使相應模式難以實現下沉式、普惠式發展。與之相對,居家養老一方面客戶群量大,盈利率高,另一方面空巢化、失能化、少子化等現狀使傳統的單一居家模式迎來挑戰,對新居家養老需求模式更加急迫。正因如此,近年來推動社會力量佈局居家養老成為政策發力的重要方向。

例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支持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務。《「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及,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加快健全。

在實際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動下,我國各行各業近年來積極佈局銀髮經濟,而「9073」養老格局下,居家養老領域迎來了快速發展。工信部也先後發佈了兩批老年人用品產品推廣目錄,主要聚焦老年服裝服飾、陪護機器人、智能監測儀、多功能護理床等631個優質產品,其中不少屬於居家養老領域設備。居家養老內容豐富,其環節眾多,從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護理康復到長者文娛、長者文旅、長者社交、親情互動、老年金融、老年法律服務等等,都是居家養老的組成部分。

不過當前居家養老仍面臨諸多問題,要全面、健康地發展還需要多方探索和努力。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在此次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加快居家適老化改造,增強養老服務便利可及」的提案。孫潔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適老化供給普及度較低、社會認知尚未形成、市場化程度低,成為製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建議進行立體化、全系統的適老化改造,例如居家的適老化改造、社區的適老化改造、交通出行的適老化改造、看病就醫的適老化改造,以及信息交流與信息溝通的適老化改造」。

深耕居家養老十餘年的業內資深人士——麥麥養老聯合創始人郭飛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坦言,當前我國的居家養老產業仍然處於起步階段,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他認為當前最需要解決的是老年人的照護問題。他表示,總體上說,我們國家是個未富先老的社會,痛點問題有經濟原因,也有社會文化其他方面的影響。總的來說,居家養老發展要相信市場化的力量,政府扶持與投入也必不可少,推動行業的發展,從業者與需求方不斷地探索和嘗試,最後建立起合適、高效、可持續的產業模式。

除了照護服務,郭飛認為,醫療機構資源也是當前極度稀缺的資源,他表示,希望未來醫療機構能夠與居家服務機構能夠結合聯動,打通並建立醫養護整個老人的剛需服務體系。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居家養老供給與需求缺口較大。面對養老市場中越來越嚴峻的供需矛盾,各類機構、公司利用自己的優勢和資源稟賦積極參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思路。

多機構融合發展趨勢顯現

我國居家養老的空白急需填補,值得欣喜的是,在市場需求和政策鼓勵下,近年來,已經有不少不同行業的機構紛紛投入到了居家養老的賽道。

例如,科技公司積極投入居家養老,通過技術手段提升居家養老服務效率與質量,如運用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需求匹配,利用AI、物聯網技術實現遠程監護、智能看護等。通過科技解決方案助力居家養老,在居家安全,預防風險,節省人力資源,優化服務資源配置以及數字化標準化服務流程等方面提供助力。

專業養老機構擁有專業的養老服務團隊和設施,能夠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養老服務,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復護理等。依託醫療護理和日常服務的專業優勢,近年來,也開始探索居家養老服務。

醫療健康領域也有不少公司為居家養老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提供支持。這類機構的優勢在於其深厚的醫療背景和專業知識,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如定期體檢、疾病預防、慢病管理等,尤其在應對老年常見病、慢性病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此外,醫療健康公司通常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能夠開發出更加先進、智能的醫療設備和技術。

保險機構近年來也紛紛投入居家養老賽道,保險公司通常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能夠為居家養老項目提供更多的用戶來源。此外通常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能夠為居家養老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服務網絡方面,保險公司通常擁有較為完善的服務網絡,能夠為居家養老項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支持。

而這些機構通過互相合作,碰撞出了更多全新的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型醫療健康服務平台鎂信健康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該公司目前與中國人壽等多家商業保險公司合作,積極開發保險與養老健康相結合的產品模式,協同探索「保險+康養」產品價值的實現路徑,希望著力打通支付端與供給端兩個端口。

多元結合探索 保險長期資金參與度日漸提高

作為各類機構最多合作的對象,保險機構在居家養老領域備受關注,雖然保險機構進入居家養老領域並不算早,但近年來,保險機構在養老領域投入大幅增加。保險機構具有長資金優勢天然與養老產業需求匹配,且保險機構在各類醫療養老資源融合、創新支付、獲客等方面均具有優勢,近年來,各大保司紛紛在養老領域加大投入、積極佈局。

由於居家養老的參與主體各具優勢,近年來,多方合作共同探索的趨勢日漸明顯。太醫管家百歲居項目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多產業融合可以為居家養老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通過與其他產業的深度合作和創新發展,太保可以不斷提升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滿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並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市場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述負責人認為多產業融合發展是居家養老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並尤其看好其中幾類融合項目:

1.「養老+醫療」融合項目:將養老服務與醫療服務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持續的健康監測、醫療護理和康復服務。這不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有效降低醫療成本。

2.「養老+科技」融合項目: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開發智能家居、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等應用,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3.「養老+文娛」融合項目:結合文化、娛樂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豐富的生活體驗,如老年大學、文化沙龍、旅遊服務等。

4.「養老+地產」融合項目:通過與房地產企業合作,開發適應老年人需求的住宅和社區,提供全方位的居家養老服務。

事實上,就在去年,太保上線了長者智慧居家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百歲居」,這套解決方案融合AI、健康檢測、在線問診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從安全、就醫、照護入手,規劃了包括安全管家、就醫管家、照護管家在內的服務體系。據悉,截至去年12月31日,「百歲居」的覆蓋能力擴展至60座城市,且已履約落地17座城市,並在上海、北京、成都、青島、蘇州等32個城市設立線下體驗中心。

無獨有偶,平安自2021年發力居家養老以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23年,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覆蓋全國50餘個城市,累計近10萬人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

據悉,中國平安計劃於今年進一步通過聯合共建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平安人壽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2024年,平安管家將聚焦醫、住、護、樂四大綜合場景,通過產學研及服務供應商聯合共建,逐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及監督體系,助力提升養老生活品質。同時計劃新增20個服務城市,滿足更多長者的養老需求。

平安居家養老的定位包括服務平台建設者、多元服務整合方、服務標準輸出者三個方面。具體的內容包括:7×24小時在線的三位一體管家;整合併提供市場優質服務資源;建設平安居家養老的康復護理團體標準,推動行業規範化發展;此外,也包括適老改造和智能設備的配置。

(作者:孫詩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