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跳一跳」 努力伸手抓住「5%」

    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不僅體現在財政赤字上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超長期國債的發行、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實施、去年1萬億元國債今年的留用、專項債的進一步提升,還體現在名義GDP的加速提升帶來財政收入基數的提升。因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今年的政策工具與不低的經濟目標具有很強的匹配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相機抉擇性的特徵。

_______________

    「經濟增速5%左右這個目標還是需要‘跳一跳’,才有可能抓得住的目標。」日前,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舉行的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以下簡稱「研討會」)上,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如是說。

    劉世錦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動能:一是追趕型動能,即發達經濟體已經實現,我國還未實現但是有條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二是以數字技術和綠色轉型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的增長動能,中國已經在局部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他指出,兩種動能並非兩個賽道,而是融為一體的,融合後,中國一些很明顯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例如市場容量更大、增長空間更大,新技術、新產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競爭優勢……

    在這場研討會上,多位經濟學專家對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進行了深度解讀,回應了多個宏觀經濟的熱點問題,並且為宏觀經濟下一步發展「支招」。

    穩預期的抓手更多更實 不靠「一招鮮」

    在當前預期偏弱的大環境下,中國仍將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目標設置在5%左右,這是當前國內、國際關注的焦點。有些國家持續看好中國,希望能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與此同時,個別質疑聲仍然存在。

    對此,多位專家表示,2024年中國經濟前行雖然有挑戰,但均對實現這一目標有信心、有底氣。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劉元春認為,這是一個不低的經濟目標,也不像很多人講的過高。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潛在水平依然在5%-6%,5%取的是下限值,是一個科學的參照值。他也坦言,實現起來確實有難度。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範誌勇看來,雖然5%左右的預期增速高於此前一些國外金融機構的預期,但這也說明,中國政府對促進2024年經濟增長有信心,並且有政策儲備或政策發力的著力點。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安排相對偏保守,與GDP增長5%左右的目標不匹配。

    「這個認識可能存在很大的偏差。」劉元春表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不僅體現在財政赤字上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超長期國債的發行、一攬子化債方案的實施、去年1萬億元國債今年的留用、專項債的進一步提升,還體現在名義GDP的加速提升帶來財政收入基數的提升。「因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今年的政策工具與不低的經濟目標具有很強的匹配性,同時還具有很強的相機抉擇性的特徵。」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的變化,由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變成了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被放在最核心、最重要的層面。

    劉元春認為,這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2024年,中國將在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目標的過程中,逐漸實現預期穩定和動力、信心恢復,實現這一目標,重點在於改革的全面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再上台階,以及擴內需的一攬子政策能夠實實在在地推進。

    「因此,今年在穩預期上著力很多,不是簡單的‘一招鮮’,依賴於單一的某一項政策,而是進行了系統性的謀劃,使穩預期的抓手更實、更多、更體系化、多元化。」劉元春說。

    挖掘增長新潛力

    下一步,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如何挖掘?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誠信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毛振華認為,長期來看,要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生產主體端發力。以房地產行業為例,房地產整體在相當長時間內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不僅體現在居民住宅,也體現在商業設施、商業廠房、開發區建設等領域出現了大量的過剩空置。所以,房地產行業要堅決出清,通過出清來扭轉房地產價格的下行趨勢,達到止跌回升的目的。

    毛振華指出,短期來看,要著力擴大需求,核心是擴大最終居民消費,而擴大居民消費的關鍵是提高收入。除了個人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有所作為,發放消費券是一個重要舉措。

    「要擺正宏觀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的關係。」劉世錦強調,在宏觀政策對經濟發生作用方面,中國和發達經濟體有明顯的區別。中國至少有5%左右的增長潛能,宏觀政策主要起穩定平衡的作用。但不能只是盯著宏觀政策,也要注意,結構性改革也會有短期的擴張效應。

    未來挖掘增長動能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刺激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劉世錦認為,從大方向來講,增加收入是基本項。同時,還要注重消費的一些新特點,擴大消費要關注兩個重點:一是以農民工為主體的生存性消費需求,二是以公共服務為基礎的發展性消費。其中,生存性消費基本是以個體消費為主,而發展性消費更多採用集體消費或公共服務的方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發展提升空間。要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行動,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把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擺在突出位置,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讓有意願的進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推動未落戶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這段話講得很關鍵。」劉世錦說,城鄉融合發展中包括「三個平等」,即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務獲取權利平等以及不動產財產權利平等。

    劉世錦建議,以戶籍改革為例,建議除個別城市或地區外,其他地方都採用負面清單的辦法改革戶籍制度,取消城鄉居民身份的差別。還可以實施新的三年「攻堅戰」,即以2億進城農民工為重點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攻堅戰」。

    此外,他還談到,建議允許城鄉居民雙向流動和置業,帶動居住條件改善和消費結構升級。

    更好地結合對外開放和創新

    新質生產力幾乎成了與會專家必提的詞語,足見新質生產力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性。

    對於進一步促進2024年經濟發展,範誌勇認為,應從兩大方面重點發力:一是防止經濟增長率與資產負債表過度收縮。另一個重要發力方向則是通過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經濟增速回升。在他看來,今年資產負債表的修復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雙輪驅動。

    「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帶領脫離資產負債表收縮的一個很重要的抓手。」在範誌勇看來,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隨著更加代表未來前沿方向的行業或企業出現,也會加速資產負債表修復或者加速進入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週期。

    在北京大學國發院院長黃益平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最關鍵的一點是推動科技創新,同時推動產業升級,建設新型產業體系。「另外一點也很重要,我們要推動高水平的開放,包括制度性的開放。」

    黃益平表示,中國經濟已經是大國經濟,增加或者減少供給都會對國際市場的供求平衡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更好地結合對外開放和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對此,黃益平建議,更積極主動地利用多邊框架,維護一個開放的、公平的、透明的國際貿易體系。同時,應團結廣大發展中國家包括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推動對多邊框架的堅持,尤其是維持一個開放的國際貿易體系。

    「國內經濟再平衡也很重要。」黃益平也談到,需要想辦法逐步克服宏觀失衡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提升國內的消費需求,關鍵是通過增加居民收入、增加福利支持、改善收入分配等方式,幫助總體提升消費。

    「我們需要的創新是全方位的。」黃益平建議,在支持創新時,重點應該放在前端,也就是創新的部分,幫助突破一些「卡脖子」技術,而不是更多的資源都在生產消費端。另外,產業政策要有退出機制。

    「總體來說,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條,但跟對外開放結合起來,也許可以使我們做得更好、更平穩、走得更遠。」黃益平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3月1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