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多與頸椎病相關,工作間隙試試頭手對抗

圖/IC photo圖/IC photo

頭痛是很多「打工人」的苦惱。最近,「頸源性頭痛」一詞進入大家視線。很多人好奇什麼是頸源性頭痛,其實,當人們低頭時間長,感覺脖子持續處於硬直狀態,還持續頭痛時,這可能就是頸源性頭痛。

「門診中,因頸源性頭痛就診的患者比較多,以每日約100的門診量來計算,頸椎病患者達30%。其中,頸椎病伴頭痛的頸源性頭痛患者約佔總門診量的10%-15%。」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骨傷科五區主治醫師趙文濤介紹,頸源性頭痛多由頸椎病引起。

頭痛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臨床上,引發頭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頸源性頭痛等,醫生需要排除患者頭痛的原因,判斷其不是因為腦部、神經因素或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頭痛,再根據判斷,考慮是否為頸源性頭痛。趙文濤提醒,如果患者初次出現頭痛,且自己不能明確分辨出頭痛類型,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下,不要盲目服用止痛藥,建議先就醫。

「由於人們伏案時間過長,頸椎病人群逐年增多,導致頸源性頭痛患者也隨之增加。」趙文濤指出,排除其他疾病後,頸源性頭痛的最典型特徵都是與頸部僵硬、疼痛相關。

患者最初都會出現頸部不適、疼痛,隨後又出現了頭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枕後、後腦部位,原因是此處的枕大神經、枕小神經出現了局部神經卡壓,患者的疼痛感多通過頸部向頭部放射;部分患者的頭痛與頸部活動相關,在某些特定姿勢下會出現疼痛。此外,隨頸部不適的緩解,患者的頭痛也會得到緩解。

面對頸源性頭痛,防大於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主任醫師萬麗認為,頸源性頭痛的發病機制跟頸椎、椎體以及肌肉有關。她建議人們改變自己的不良姿勢和不良生活方式。「可以經常做肌肉拉伸鍛鍊,改變低頭看手機、長期看電腦以及久坐不動的習慣,尤其避免長期伏案工作。」萬麗說。

趙文濤建議,工作時,可以每伏案40分鐘至1小時就做一會兒反向運動。例如,長期低頭工作的人,可以將雙手放到頸後,頭與手進行對抗運動,促進頸部肌肉收縮,促進局部血管的血液循環;也可以單手扶住辦公桌,頭、手、腳、腿用力後弓,促進腰背肌的肌肉收縮。睡覺時選擇合適的枕頭,枕頭高度控制在一拳的高度左右,不建議枕高枕。

「由於個體差異較大,每個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趙文濤表示,輕度頸源性頭痛人群可以前往醫院進行正規手法按摩,也可以進行針灸、局部紅外或中頻的理療刺激;也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頸椎牽引,外用活血化瘀的中藥膏藥;嚴重或反復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需要考慮微創或手術治療。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