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送診上門」 為誌願服務注入青春力量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誌願者們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送診上門」。受訪者供圖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誌願者們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送診上門」。受訪者供圖

    「許奶奶,我們來幫你量血壓了。」接到奎文門社區發來的上門問診需求,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學生王宸背上出診包,跟隨山東第二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一起來到居民家中巡診。

    「吃了好幾種降壓藥,都不見好。」家住奎文門社區的許桂華老人時常血壓高,但因為腿腳不便,不常出門,她和老伴需要醫生定期上門巡診。經過檢查,醫生為老人重新開了藥,王宸則坐在老人身邊,耐性聽老人講述病情,囑咐老人注意飲食、休息。

    在山東省濰坊市的各個街道、社區,時常能看到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學生身著紅馬甲「打卡報到」的身影。為貫徹執行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百萬大學生進社區」社會實踐的工作方案》,該校團委積極探索誌願服務進社區模式。「我們立足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的崗位職責,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團員上好‘大思政課’,與社區雙向奔赴,探索形成了醫學院校大學生服務社區的‘醫+’模式,讓同學們在社區服務中發揮‘醫’技之長。」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副校長梁淑娟說。

    在社區服務的過程中,王宸發現,課堂上老師經常講的「治病更需醫心」有了更加具象的體現。

    「跟患者進行高效溝通,醫生的態度特別重要。」問病情,看心情,聊家常。上門隨診時,醫生們的「話療」讓王宸感受到職業的溫度。「看診並不是簡單和患者一問一答,也可以像鄰居一樣聊生活習慣、聊吃喝、聊就診的經歷,往往能更清晰地瞭解病情的來龍去脈。」在社區義診過程中,前來尋求幫助的大多是上了歲數的人,更習慣用方言講話。為了能與患者更加順暢地溝通,王宸還學習了濰坊當地方言。「我希望未來能做一個讓患者感到溫暖的醫生。」王宸說。

    醫學生之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在誌願活動中,該校心理學院學生魯靜文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作為學校「心靈關愛」誌願服務團隊的隊長,魯靜文每週都會前往盲童學校,為特殊兒童群體提供幫助。一次,她發現一個男孩兒獨自坐在教室中間用盲文做作業,周圍的孩子都去操場玩了。她試著跟小男孩兒打招呼,只得到了幾句低聲的回應。用對方熟悉的話題拉近距離,更容易卸下心防,魯靜文聊起了小男孩兒最熟悉的盲文。

    「姐姐你把這個塑料板放在這裏,然後用手摸孔的位置,再用這支筆壓進去就能打一個點……」小男孩兒主動講起了如何用盲文筆和點字板書寫盲文,還邀請魯靜文嘗試。

    誌願活動快要結束的時候,小男孩兒忽然走到魯靜紋身邊,怯生生地伸出手,小心翼翼地展開手中的一張牛皮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凹槽是他用盲文筆在點字板上一點點紮出來的,翻譯過來是「祝你明天更好」。

    「對於特殊兒童群體來說,更多的是鼓勵他們說出自己心裡想說的話,幫助他們緩解焦慮,同時鼓勵他們接納自己。日後真正踏上工作崗位,我們要善於傾聽每一位來訪者的心聲。敞開心扉是診療的第一步。」魯靜文說。

    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進行誌願服務的過程中,魯靜文給不少小學生做過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她發現很多兒童喜歡通過舞蹈等形式進行交流和自我表達。傳統談話類心理諮詢在溝通和表達層面存在一定的局限,但非語言形式能將治療者潛意識中壓抑的情緒以一種較為安全的方式釋放出來。在老師的指導下,她開始研究「舞蹈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及其潛在價值」,還在學校幫助下申請了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舞悅慧心」工作室,通過舞蹈訓練提高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期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

    這些學生帶著專業課中的問題去開展誌願活動,帶著學習中的思考去居民中作調研,他們的收穫不止於一次活動。看得見的患者痛點、摸得著的百姓需求,那些提問和傾訴,提醒著學生們更早體會到醫者的使命。

    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康復作業治療專業學生韓一凡利用暑假時間到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利國鄉調研了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現狀,「希望能適當簡化醫保報銷手續」「希望能多分配一些優秀的醫生來鄉鎮」「希望診所能定期給村民提供體檢、義診服務」……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傾吐的心聲形成了最真實、接地氣的調研報告。「我就像觸摸到一份實實在在的責任,這是日常在課堂中體會不到的。這些居民提到的問題,更是一份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韓一凡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學生踴躍參與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助力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山東第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學生閆翔是公費醫學生,本科畢業後,他需要到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從事醫療工作不少於6年的時間。在社區醫院誌願服務期間,他跟隨社區醫生問診、面向居民舉辦科普講座,收穫滿滿。「給居民疾病診療、定期開展健康科普,教他們如何通過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自己的慢性病,這對很多老百姓來說常常是‘剛需’,也正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價值所在。我滿心期待著,未來成為一名有溫度、有深度、有態度的人民醫生。」他說。

    怎麼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醫生,這是山東第二醫科大學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生時常思考的問題。誌願者們每次攜帶教學模型,將心肺復甦、海姆瑞克腹部衝擊法、止血包紮及骨骼外固定等生活常用急救方法帶到青年之家、小區、市民廣場等場所,總會引來居民圍觀學習。中醫學院誌願者會帶著手工製作的中草藥香囊走進社區,在小區的廣場上教大家學習八段錦、五禽戲,受到不少居民的好評。

    「醫學生們將‘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者精神與醫學提倡的‘責任、奉獻、協作、人道主義’的職業精神融合,在實踐中體會大醫精誠、醫者仁心,在社會大課堂培養奉獻社會的意識,培植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成為卓越醫學人才打下基礎。」山東第二醫科大學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田玉勝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安俐 實習生 陳涵 通訊員 譚婷 王雅妮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3月30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