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AI寫作業該擔憂嗎?

【#孩子用AI寫作業該擔憂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得到拓展與完善。而今,文字輸出、信息檢索、方案優化,乃至居家生活,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離不開AI的幫助。與此同時,根據媒體報導,近期,一些「獨具慧眼」的小學生,注意到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開始利用AI系統,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AI+作業」的走紅,讓不少網民想起一度火爆的手機應用軟件。通過鏡頭拍照搜索,就能從題庫中檢索到答案,完成功課變得簡單又便捷。在幫助家長輔導孩子學業的同時,一些學生也悄悄地使用這些軟件來「偷懶」。不少家長開始擔憂,手機軟件的加入,讓完成作業失去了訓練的作用。直至教育部出面,開啟線下整改,這些軟件出台「家長模式」,才平息了人們的憂慮。

如今,一些同學表示,寫作文的時候想不到素材,問一下AI,不僅解決問題,也積累了知識。也有同學表示,平時功課安排比較滿,只有遇到一些重覆性的、已經掌握的內容,才會使用AI幫忙。將通過使用AI節省下來的時間,用在還不太熟悉的知識上,學生們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應當說,即使沒有AI加入,缺乏主動性的孩子,想必也會有辦法來為自己「減負」。說到底,AI只是工具。是輔助學習,還是偷懶取巧,取決於使用者的態度。隨著技術的進步與完善,未來,AI或許會應用在更多的領域中。比起「一刀切」式地限制接觸人工智能,不妨對孩子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學會使用AI,更好地利用AI。這與互聯網大潮下,孩子們媒介素養的提升是殊途同歸的。

不過,還應該看到的是,在解題上,AI並非無所不能的「萬能精靈」。從原理上來講,人工智能只是根據輸入的已有數據,來完成人們的指令。也就是說,AI更適合完成重覆性的、記憶性的任務。AI或許可以直接呈現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可以直接給出計算公式,但寫作所需要的情感積累、運算需要的邏輯思維,卻無法替代學校教育、傳授給學生。

而且,在教育的過程中,自主的思考、反復的練習都是不可省略,且不能由AI代替完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AI可以作為學習的輔助工具,但依然要避免過度依賴。畢竟,學生階段是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只有自己擁有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將AI為我所用。另外,很多作業有著獨創性的特點,AI使用過程中的版權和誠信問題,也不能被忽略。

總之,在教育領域將AI視為洪水猛獸,是不符合趨勢,也是不現實的。我們不妨用審慎的態度來接納它,將其視為一個補充工具,來更好地平衡AI的使用,學校和家長也應該積極發揮作用,避免孩子對AI的過度依賴。(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