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大鼎」紀錄要刷新了!

記者從4月16日國家文物局在淮南舉行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進展工作會上獲悉,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主墓的一尊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釐米,大於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

這可是個重磅級發現。要知道,楚大鼎可是鼎鼎有名的國寶級文物。

楚大鼎規範名稱為「鑄客銅鼎」,是戰國青銅器,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1933年在安徽淮南壽縣的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今屬淮南市謝家集區)出土。李三孤堆楚王墓經考古實證,為楚幽王,亦即楚國遷都壽春(今壽縣)後的第二個楚王。

鼎是商周時期最重要的青銅禮器,是統治階級用來「明尊卑,別上下」的等級和權力的標誌。

該大鼎圓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三蹄足。腹部飾突起的圓箍,箍上飾模印羽翅紋,雙耳和頸部外壁模印變體鳥首幾何紋,足的根部高浮雕獸首紋。因鼎口平沿處陰刻銘文十二字前兩字為「鑄客」,按文物命名原則,據此稱其為「鑄客銅鼎」。關於「鑄客」,學術界有兩種解釋,一為從其他諸侯國請來的工匠,說明戰國時期的工匠身份比較自由;二為管理工匠的低級官吏。

鑄客銅鼎之所以有名,還因為它在眾多楚器中最為雄偉、體量巨大。鼎通高113釐米,口徑87釐米,耳高36.5釐米,腹圍284釐米,是戰國後期楚國青銅飪食器,重達400公斤,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春秋戰國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圓鼎,造型上處處追求力量與氣勢的結合,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

這裏還有段趣事。據安徽博物院記載,1958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仔細觀察了該鼎,詢問大鼎的來曆,他還低頭往鼎的內部看,詼諧地說:「裡面能煮頭牛」。

楚大鼎的名氣,還緣自於它承載的寓意。在鼎的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有「安邦」二字。

「楚大鼎鑄造時期,楚國已從稱霸一時的大國變成強弩之末,但楚大鼎上的‘安邦’兩字,仍體現出楚國拔山蓋世的雄心壯誌和願景。」安徽博物院副院長卞堅告訴記者。

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的楚大鼎。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院的楚大鼎。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楚大鼎出自於楚幽王墓,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已確定的楚國國君的墓葬——壽縣李三孤堆。上世紀30年代上,這裏經過三次盜掘,共出土了4000多件文物,其中很多流落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楚大鼎也一路顛沛流離,最終,於1952年在合肥安家。

2014年12月13日,為紀念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設立的「國家公祭鼎」,就是以楚大鼎為原型,等比例放大鑄造。

武王墩墓室佈局。武王墩墓考古工作隊供圖武王墩墓室佈局。武王墩墓考古工作隊供圖

正在進行考古發掘的武王墩墓,已宣佈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後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而上述粗測口徑超過88釐米的大鼎,正是這座古墓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

不過,考古發掘領隊宮希成研究員告訴記者,因為該鼎較大,目前暫未出土。是通過探口粗測其口徑,已經達到88釐米,超過了現在鑄客大鼎(87釐米)。

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武王墩墓考古工作隊供圖東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武王墩墓考古工作隊供圖

看來,楚大鼎的紀錄要更新了!而安放於安徽博物院的鑄客大鼎,沒準以後只能叫「楚二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