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這個數字不簡單!

  國家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這份首季「成績單」,5.3%有哪些看點,又透露出什麼信號?

延續回升向好態勢,首季經濟開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上延續了去年以來回升向好態勢。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用四個關鍵詞評價一季度的經濟運行情況:持續回升、起步平穩、穩中有進、開局良好。

  與往年同期對比,2022年到2024年三年間,一季度增長同比數據分別為4.8%、4.5%和5.3%,曲折走高;和目標對比,5.3%的數據表現高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好於預期。

在位於山東濱州市惠民縣的山東國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對風電輪轂進行噴塗作業(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在位於山東濱州市惠民縣的山東國創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對風電輪轂進行噴塗作業(1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在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朱啟貴看來,一季度經濟「開門紅」背後主要有三個因素:一是前期已有降準降息貨幣政策的落地,近期又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對內需的提振效果逐步體現;二是3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均位於擴張區間,市場信心回升;三是全球市場需求回暖,國際貿易景氣度回升。

  分產業看,一季度我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09846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174915億元,增長5.0%。經初步測算,一季度GDP增長主要由工業回升、服務業向好共同帶動,二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7.3%和55.7%,合計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

三大亮點引人注目,消費發揮重要支撐

  談及一季度經濟數據中的亮點,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表示,工業生產領域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增長狀況較好;在消費領域中,服務消費方面的需求得到較快釋放,增速明顯加快。

  ——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以大模型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正在持續迭代發展,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我國經濟增長「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由於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繼續發展和應用,推動生產方式變革,新業態新模式持續湧現,增勢強勁。

  ——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提振。從歲末的「爾濱冰雪遊」到年初的「天水麻辣燙」,從春節的「年味經濟」到春日的「賞花經濟」,各地多元消費場景的不斷煥新,以及促消費政策的持續落地,提振了消費信心,也為消費市場注入了更多動力和活力。

  盛來運指出,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長中,內需貢獻率為85.5%,其中消費貢獻率為73.7%。一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3月13日,貨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裝卸集裝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3月13日,貨輪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裝卸集裝箱(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貨物進出口穩定增長。外貿水暖「港」先知。作為全球貨物年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寧波舟山港,是觀察中國進出口貿易的一扇窗口。今年一季度,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53億噸,同比增長6.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14.1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1.7%。

  海關數據統計,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歷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規模再上新台階,增速也創下六個季度以來新高。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紛紛上調增長預期

  近期外資機構紛紛上調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基於製造業的強勁表現,高盛對中國2024年全年GDP增速預測從前值的4.8%上調至5.0%;花旗集團將今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從原來的4.6%上調至5%;摩根士丹利也將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4.2%上調至4.8%。

  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餘向榮稱,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加快落地,預計全年增長目標可以實現。高盛報告稱,中國製造業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正在上升向好。與中國製造業的強勁增長相一致,高盛的庫存跟蹤顯示,一季度出現了實質性的庫存增加。

 這是4月11日拍攝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主會場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這是4月11日拍攝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主會場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

  全球投資者也用真金白銀為中國經濟投下「信心」一票: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超600億元,淨流入金額已超過2023年全年。

  「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外部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國內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的關鍵階段,市場經營主體的信心和經濟回升的動力都需要進一步增強。」盛來運表示,政策還是要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支撐的力度,除了總量支持以外,要更加關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尤其加大技術創新,要統籌好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新產業的發展和未來產業的培育。

  在朱啟貴看來,我國發展具有堅實基礎、諸多優勢和巨大潛能,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策劃:令偉家

  統籌:於衛亞、何莉

  終審:何險峰

  記者:桑彤、杜康

  編輯:閆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