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對話|深圳大學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深圳製造業高端化離不開現代服務業配套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導

規上工業總產值4.85萬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11萬億元——2023年,深圳再次坐穩全國“工業第一城”,連續兩年實現全國城市“雙冠”。

這其中,“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8%,占GDP比重提升至41.9%,已然成為支撐深圳工業的主力軍。

深圳並不滿足於這些“成績單”,而是在“20+8”產業集群政策實施將滿2年之際,推出了2.0版《關於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進一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細化調整了20個戰新產業門類,對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戰略重點類”集群,明確將以“超常規力度”支持培育。同時,原則上每個產業集群控製在3-5個區佈局、每個區重點發展3-5個產業集群。

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龔曉峰認為,深圳全市的財力、人力、土地等資源有限,產業門類調整、強調各區差異化發展是為避免“撒芝麻鹽”。各區抉擇3-5個主導產業,判斷的關鍵是轄區內是否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包括是否有龍頭企業帶動,是否有足夠多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

3月14日,即《實施方案》發佈當日,深圳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召開,《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獲原則通過。

一天兩文,釋放了深圳“20+8”產業集群培育的哪些新信號?龔曉峰表示,製造業高端化離不開服務業高端化,深圳正謀求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未來可借力香港的高端服務業優勢,加快推進與香港的產教對接、產研對接、產融對接、產需對接。

(龔曉峰/受訪者供圖)(龔曉峰/受訪者供圖)

找準主導產業看“質”也看“量”

南方財經:新版“20+8”產業政策將20個戰新產業分為四大類,分類的邏輯是什麼?

龔曉峰:第一個邏輯是抓重點,全市的財力、人力、土地等資源有限,不能“撒芝麻鹽”,而要集中力量主攻幾個重點領域,重中之重是“戰略重點類”,比如新能源、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要使這些集群盡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穩增長、調結構做出更大貢獻。

第二個邏輯是時間。“戰略重點類”是要盡快發揮支撐作用的,後三類(優勢拓展類、基礎支撐類、綜合提升類)則相對是中長期佈局。

南方財經:對戰略重點類產業集群,《實施方案》提出,舉全市之力集聚資源,以超常規力度支持培育。如何理解“超常規力度”?

龔曉峰:“超常規”的第一個表現將是加大財政資金和產業基金的扶持力度。其中,財政資金更多發揮引導示範作用,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產業基金是撬動社會資本,起到“種子”作用。2022年的“20+8”產業政策已經提出“一集群、一基金”,來到2.0版,深圳將帶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向戰略重點類產業。

第二是加大市、區各部門協調推進力度。《實施方案》提到,在深圳市製造強市建設領導小組框架下,建立市、區兩級統籌協調推進機制。這即是由市級彙集資源、區級抓好落實,保障土地、人才、投融資等核心要素,市區聯動,讓“尖子生”更拔尖。

南方財經:《實施方案》提出,原則上每個產業集群控製在3-5個區佈局、每個區重點發展3-5個產業集群,這背後有何考量?各區應如何找準產業?

龔曉峰:1.0版“20+8”政策發佈後,各個區佈局的產業基本不低於10個,有些區還佈局了一半以上,導致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非常分散,主管部門的精力也有限,抓不過來,最後這些產業可能一個都沒“跑”出來。

各區找準產業集群定位,一是看“量”,看某一產業在區里有多少龍頭企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有多少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不是形成了“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態勢。二是看“質”,看龍頭企業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能不能進入全球前三?是不是全國第一?是不是全國唯一?

如果是,區里就要圍繞龍頭企業,整合上下遊,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還要加大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力度,最終形成相對完備的產業鏈、供應鏈。

同時,深圳市一級要起到指導作用,要繪製全市的產業圖譜,讓各區在圖譜中看清自己處在哪一位置,相比其他區有多大優勢,兩利相權取其重。

製造業高端化離不開現代服務業配套

南方財經:《實施方案》發佈同一日,深圳《關於加快推進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獲原則通過。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將對培育“20+8”產業集群有何助力?

龔曉峰:從統計口徑看,目前的“20+8”產業集群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只有少數屬於服務業,如軟件與信息服務、數字創意等。而製造業高端化離不開服務業高端化,離不開金融、法律、諮詢、現代物流、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配套。

例如,隨著產業門類增多,細分的新業態、新產品越來越多,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對檢驗檢測、專利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需要深圳的服務業企業細化新需求、滿足新供給,服務業人才也要與時俱進,比如律師不能只懂法律條款,而要深入瞭解“20+8”各個產業的特徵。

生活性服務業同樣重要。培育“20+8”產業集群需要更多高端人才,要為人才提供咖啡館、音樂廳等與工作相配套的休閑娛樂服務,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尤其是滿足“Z世代”年輕人的需求。深圳從海外引進了許多高端人才,也要考慮到外籍人員的生活習慣和居住體驗,給他們賓至如歸的感覺。

南方財經:香港高端服務業發達,深圳與香港一河之隔,如何向香港借力?

龔曉峰:香港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的國際化程度很高,與國際經貿規則高度接軌,對於內地企業“走出去”將有很大助力。同時,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高校,還有英語優勢,高端科技、服務業人才都非常充足。

對深圳來說,首先要解決深港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讓香港服務業企業和人才更多瞭解深圳的“20+8”產業。

同時,要推進深港之間“四個對接”:與香港高校開展產教對接,解決“20+8”企業的人才問題;產研對接,解決企業的高端技術問題;產融對接,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產需對接,打造更多應用場景,解決企業的市場問題。

(作者:陳思琦 編輯:孫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