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2023業績出爐

隨著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至少有1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經營情況曝光。包括華夏基金、招商基金、信達澳亞基金、中國人保資產、長盛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國聯基金、方正富邦基金、中海基金、南華基金等。

其中,頭部的華夏基金淨利潤20.13億元,招商基金淨利潤17.53億元,分別同比下滑6.95%、3.31%。

總體來看,2023年基金公司大多利潤下滑。業內認為,費率的下降、業績不佳,以及新基金髮行表現不佳,是基金公司營收和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權益基金占比較高的基金公司受影響更明顯。

頭部基金公司表現

據不完全統計,近期至少1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的2023年財務數據浮出水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募巨頭華夏基金和招商基金。

華夏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長期位列市場第二名。

3月26日晚間,中信證券發佈了2023年年度報告,其控股子公司華夏基金的經營情況隨之出爐。

華夏基金在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73.27億元,利潤總額為26.75億元,淨利潤為20.13億元。

與2022年相比,華夏基金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都出現明顯下降。

2023年,華夏基金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48億元,降幅2%;淨利潤同比下降1.50億元,降幅6.95%。

中信證券持有華夏基金62.20%的股權,截至2023年年末,華夏基金的總資產為187.94億元,淨資產為131.52億元。

中信證券在年報中表示,2023年,華夏基金在產品成立數量、ETF規模和增量上保持行業領先;權益基金中期投資業績排名行業前列,社保投資業績出色;貨幣基金規模實現較快增長,積極推進養老三大支柱業務,引領消費類REITs業務發展,並正式獲批股權投資子公司牌照。

截至2023年年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為1.82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為1.32萬億元;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為5059.20億元。

另一家公募巨頭招商基金也於近日出爐財務數據,招商基金是銀行系基金公司中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去年底其非貨基金規模全市場排名第4位。

招商銀行在3月25日晚間公佈的2023年年報顯示,其持股55%的招商基金在2023年實現淨利潤17.53億元,與2022年18.13億元的淨利潤相比,下滑3.31%。

截至報告期末,招商基金總資產達141.51億元,淨資產為93.25億元。

截至2023年年末,招商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規模達到5755.6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2%。

年報稱,招商基金在2023年優化產業鏈研究小組設置,推進投研數字化平台建設,持續提升投資研究能力;同時逆勢佈局權益型產品,落地行業首批混合估值產品、央企股東回報ETF、管理人讓利產品及首隻綠債指數產品。

淨利潤普遍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大多數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均出現下滑。

比如華夏基金、招商基金、長盛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信達澳亞基金,淨利潤較2022年均下降超千萬元,分別為1.5億元、0.6億元、0.13億元、0.69億元、0.39億元,降幅分別為6.95%、3.31%、18.46%、28.29%、18.40%。

同樣地,2023年,已公告財報的多家基金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出現下降。比如華夏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信達澳亞基金、中海基金的營業收入較2022年均出現明顯下降,分別下降1.48億元、1.20億元、1.31億元、0.46億元,降幅分別為2.0%、19.72%、13.77%、33.79%。

不過,也有一家小基金公司出現了淨利潤扭虧為盈。

比如,2023年時,中海基金、南華基金淨利潤均有超1000萬元虧損,但今年兩者表現不同。

其中,中海基金2023年淨利潤創下自2018年以來新低,淨虧損6698.33萬元,2023年實現營收1.37億元,同比下滑25.14%。

而2023年,南華基金公募基金規模首次突破200億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7147.12萬元,淨利潤119.41萬元。

業內認為,影響基金公司經營情況表現的有幾個因素,一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費率下降,二是去年基金整體業績表現不佳,三是去年新基金髮行表現不佳。這些因素造成去年基金公司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特別是權益基金占比較高的基金公司受影響明顯。相對來說,大力發展ETF和債券基金的基金公司去年在營收和淨利潤上受到的影響較小。

(作者:龐華瑋 編輯:薑詩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