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劇市場迎來爆發 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

原標題:重生之我在橫店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真的假的?

“我是土狗我愛看”“短劇有毒越追越上頭”……當前,圍繞各類戰神、霸總、贅婿、重生、穿越等主題,以“直爽”為內核,配之以“狗血”劇情的微短劇,正在各大平台收割“潑天”流量。

除了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橫店一棟樓半年創作超千個微短劇”等熱搜讓短劇再次受到關注,更有甚者能創造“七天拍完、八天破億”的影視劇神話。

2020年8月廣電總局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鍾以內的網絡影視劇定義為微短劇並納入監管,至今走過了3個年頭的微短劇正在迎來高光時刻,圍繞在微短劇身上的“爽”“暴富”等話題讓這個行業站在風口浪尖成為輿論關注重點。

━━━━━

短劇市場迎來爆發

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

從《逃出大英博物館》到《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微短劇在過去一年迎來了爆發,根據國家廣電數據,2022年微短劇拍攝備案數量達到3293部,相比2021年實現翻倍增長;2023年3574部,同比增長9%。看來橫店變“豎店”,一個場景多個劇組的消息並不誇張。

從上映平台看,天然具備短視頻優勢的抖音、快手微短劇數量最多,其次優酷、騰訊等視頻平台緊跟其後,這其中還有大量的小程序劇未被包含其中。

從2020年廣電總局對微短劇明確提出定義與監管以來,微短劇迅速發展,從劇本、拍攝、上映,再傳達給受眾收割金錢與流量,每一步都在烘托這個巨大的市場。據諮詢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到373.9億元,這一年國內電影票房549.15億元,從目前的勢頭看,微短劇大有追趕電影市場的勢頭。

微短劇之所以能夠爆火,與其精準投放有分不開的關係,“買量投流”,是決定一步微短劇是否賺錢的重要環節。行業報告認為,2023年隨著微短劇的火爆,投流市場規模船隨水漲,達到312億元。

━━━━━

年輕人最愛看微短劇

承認吧,爸媽她們看的微短劇都沒我們多,這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據《中國⽹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稱,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收看微短劇的比例為57.9%,其中喜歡收看的占38.8%。

微短劇的製作者和傳播者普遍熟悉互聯網文化和社交媒體傳播,能夠迅速捕捉到大眾的喜好和趨勢,這也是許多“爽劇”能夠誕生的原因,製作方清楚的知道哪一個“耳光”能扇在年輕人的爽點上。

生活節奏的加快,微短劇的市場和緊湊結構符合年輕人碎片化的時間使用習慣,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感受到娛樂和放鬆,而且年輕的Z世代群體對網絡短劇頁面搜索、付費觀看模式比其他年齡段更熟悉,在所有觀看人群中,年輕用戶比重占到62.6%。

此外,愛情、都市、校園、穿越等題材與年輕人的生活環境接近,更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其他時代的人更多看電視劇、電影,對於微短劇複看率低,興趣也不大。

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8月上線的微短劇中,愛情題材佔據主導態勢,其次是劇情、古裝和都市,微短劇的創意和新穎性,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大眾追求新鮮、有趣的心理,大多數年輕群體都期待可以在快節奏的短內容敘事中感受強烈的多巴胺刺激。

━━━━━

愛看的人天天看

“演員演技挺尬的,有的時候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但看起來就是爽,下班後不想動腦的時候,這些短劇就能讓我逃離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有受訪者在問及為什麼喜歡看短劇時如是說。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楊慧表示,許多用戶在看微短劇是希望得到放鬆和消遣,觀看時的緊張或催淚,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心理按摩”,微短劇的短平快,迎合了用戶對短視頻的心理期待,也滿足了對故事的需求。

美蘭德數據研究表明,微短劇中的女頻劇主打一個“甜寵”,包括霸總、虐戀、穿越等;男頻劇主打一個“爽感”,戰神、逆襲、神豪、複仇等題材備受歡迎。在這些微短劇中,通常故事越狗血、越炸裂,觀眾越容易“上頭”,越愛看。

也有超過一半網友因為微短劇的製作質量精良而受到吸引,受劇情題材吸引的網友占比43.9%,排在喜歡看微短劇原因的第二位。製作質量與劇情題材相輔相成,能夠在觀看過程中激發受眾的情感投入,產生共鳴進而進行付費行為,是衡量一步微短劇成功與否的關鍵指標。

━━━━━

市場繁榮背後亂象頻生

在流量與收益井噴式增長的同時,微短劇內容粗糙、運營亂象等問題也層出不窮。許多微短劇在宣傳的時候用一些“擦邊”內容吸引人,情節經常圍繞豪門複仇、霸總嬌妻、黑幫鬥毆等展開,尤其是在媒體的推廣中,一些博眼球的鏡頭常常被剪輯為惡趣味“高光”片段,令人不適。

針對此現象,廣電總局從2022年年底開始加強了對微短劇的管理,到2023年年底時,針對部分內容低俗同質化問題,下線了兩萬多部微短劇。

與長視頻不同,大量微短劇採用的是付費訂閱的模式,但目前大部分微短劇都僅靠小程序運營,一旦服務出現問題或者小程序跑路,消費者想追回充值金額十分困難。

▲(投訴來源於黑貓投訴)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微短劇缺少收費規範和行業標準,也缺少透明定價機制和市場監督,使得目前微短劇行業正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對新業態的監管仍需繼續完善。

微短劇對外收入數字亮眼,但商業模式並不健康,主要依靠購買流量增加曝光度。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在小程序微短劇領域,大部分成本都花在投流上,普遍能達到80%甚至更高。再加上拍攝成本不斷上漲,除去劇本、平台抽佣等成本後,真正賺錢的短劇比例很小。

投流比例過高,勢必會壓縮劇本、演員演出等費用,這就導致原本要依靠內容出圈的微短劇迴旋鏢打到自己身上,劇本內容粗製濫造、演員演技成謎。目前來看,微短劇市場仍需要強力監管,為蒸蒸日上的市場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