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書湃|鬧元宵,花燈俏,瞭解傳統元宵習俗可以讀這些書

又到了親子學堂薦書時間了,和孩子一起讀好書,享受溫馨的共讀時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北方的孩子期待踩高蹺、扭腰歌表演,南方的孩子渴望賞花燈、猜燈謎。在元宵節之際,這些書能讓孩子更加瞭解傳統習俗和傳統文化的意義。

《中國符號·中國元宵》

作者:馮旭 鄭詩穎

元宵節吃元宵,於中國人已成為一種慣例,一種民俗。它不僅僅是一種食物,還是一種有著多重文化內涵的意象。這本書將“元宵”這道美食化成了引入注目的視覺盛宴,畫面構思充滿想像,將調餡的過程化為太極圖,將白皮黑餡化為地平線,各種口味的元宵化作月亮和星球,煮元宵的過程化作浮沉的人生,引人深思。

本書中間穿插了南北方在叫法和製作方法上的差異,翻完一冊,會瞬間被流動著的畫面和文字所感染,自然而然地讓孩子瞭解到傳統文化。

《龍的高蹺》

作者:李燕 文,於大武 圖

高蹺是北方眾多傳統民俗中的一項,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各路花會隊伍走街串巷,鑼鼓喧天,好是熱鬧。本書以北京延慶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蹺技藝為藍本,主要描寫了小龍向林老伯學習打高蹺枴子的故事。或許這本書會成為你打開民間藝術寶藏的一把鑰匙。

這本書繪者借鑒了年畫的手法,採用厚重的水粉顏料,畫出濃墨重彩的民俗氛圍,並且給人物加以粗獷的勾線,使得動作表現生動有力。故事的時代背景設定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人物的服飾、孩子的玩具、生活的用具,都有意識地推移到那個年代,和現代社會拉開一段距離,呈現出質樸的鄉土氣息。

《元宵節的故事》

作者:朱懿懿 鳳凰含章出品

元宵節是怎麼來的?或許很多小朋友對這個問題都會感到好奇。這本書選用了神話傳說通過孩子喜歡的閱讀方式,講述了元宵節的由來。

故事介紹了漢武帝夜夢火神君,得知在正月十五的晚上,火神君將奉玉皇大帝之命火燒京都。漢武帝如臨大敵、憂慮成疾。大臣東方朔獻上“以假亂真”的妙計,終讓京都百姓免遭此劫。從此民間便有了正月十五吃元宵、賞花燈的習俗,這一天后來被稱為元宵節。

《故鄉的元宵》

作者:汪曾祺

這是汪曾祺散文名作《故鄉的元宵》繪本版。汪曾祺筆下的元宵節,也是有中國味的。雖然他覺得故鄉的元宵並不熱鬧,卻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兒:有鄉下的漢子送麒麟;街上有擲骰子“趕老羊”的賭錢的攤子;草巷口有個吹糖人的;北市口有捏面人;到天地壇看人拉“天翁子”;上街去看走馬燈;孩子都有自己的燈。街上看圍屏,放花……

本書插畫作者烏貓獲得過國際插畫大獎。手繪圖畫,配色鮮明,使得本書文學性和藝術審美兼具。

《龍牙齒不見了》

作者:樂淩/文 洪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