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

 

「聽說,虎記有款新品叫…我杯茶。」

我杯茶?哪一杯茶?

是《單身繼續》之後,《花落誰家》之前,克勤放在《分叉口》上的那杯茶;

是 Kay 媽放在小餐檯側、沙發旁和雪櫃邊的那兩份紅茶;

還是阿軒離家時拿的那一杯,帶上家裡幽香的花茶;

……

這麼看應該不是虎記的茶,四捨五入也應該算是環球的茶。

(笑。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一開始要講「我杯茶」這個名字,我還是覺得有那麼一點…特別?

可能,吧。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既然叫「我杯茶」,虎哥也很直接地將自己的牌子「虎記」叫做 TIGERISM,那「我杯茶」是不是可以直接叫 My Cup of Tea?

沒有,官方貌似沒有給出專屬的英文命名,那我在這裏也直接用「我杯茶」就好了。

只是,覺得 TIGERISM 這個命名來得有點突然。

明明之前還是向陽花、大聖這種具備中式風格的文雅命名,又或者像是「虎紋」這種融合品牌屬性(笑),還有星火這種意向味道頗深的……

就是,怎麼想都不會突然來一個和「虎記」一樣有廣東『地』味的一款。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可能,真的要細聽之後才能夠發現「我杯茶」命名的一種玄機,明白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種單純代表意頭的希冀,而是一種如同好茶一樣的風格。

傳統得精緻

我杯茶的包裝,是標準的大盒包小盒的設計。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外層用了黑色天地盒設計,內層裡面放的是收納盒,沒有額外的收納吸塑和包裝結構,顯得很簡單直接。

說傳統和精緻,主要說的還是這個收納盒。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在深色啞光皮質收納盒的邊緣上有點中國風的紋理圖案,內部有防止劃傷機身的絨面處理,耳機和替換用的膠塞都分別收納在具備左右分袋的收納包裡面。盒內的大空間,則用來放耳機的線材。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考慮收納盒做得比較深,所以日常要把原線和升級線都放一起的話,其實也是可以的。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膠塞的配置依舊是兩種不同的材質大中小各三對,以方便不同聲音和佩戴需求。只是每次替換都要全部拿出來會有些麻煩,如果可以給一個單獨可以固定的收納工具就更好了。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耳機造型的話,我杯茶走的是標準的傳統類定製風。

正面面板上有深紅色、細長,有點像羽毛也有點像葉子紋理。如果說是樹葉的話也可以理解,但以「我杯茶」這個命名來看,那上面是茶葉,兩側的耳機放在冰箱旁梳妝台上的話不就是剛剛好的——

「梳妝台雪櫃及兩份紅茶」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耳機兩側上印的圖案也一樣,左側寫著「TIGERISM」,右側是虎記音頻的圖案。兩個都用上了燙金處理,只是虎記音頻的圖案會更亮一些。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耳機的內側也沒有太過於特殊的弧面和曲線,佩戴的時候能夠直接嵌入耳朵實現深入耳的效果。公模的適配度很高,填滿耳朵並且問問固定的效果還在。哪怕裡面塞入了單邊 20 單元,耳機主要是向外延伸,重心靠內的話對佩戴的影響也不太大。

而且耳機本身也不算特別重,機身外殼沒有用金屬材質的話基本不需要擔心佩戴。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當然,深入耳的超貼耳佩戴能夠提供足夠好的隔音,同時也要面對佩戴疲勞度刷新速度快的問題。簡單來說,開始聽歌的時候就基本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了,戴著的時候會比較快覺得累,如果日常只是在家或者在辦公室用的話問題也不大。

綿綿順滑,不鏗喉

聲音方面,我先來說說 TIGERISM 極其誇張的單元配置。

對,之前說什麼單邊七圈八鐵的入門款放在我杯茶面前,可能只是真的入了個前院的前門。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我杯茶用的是單邊 20 單元,4 中高頻和 4 中高頻加 4 個低頻單元的 12 動鐵結構,再搭配用上了 EST 經典技術的 8 個靜電單元組成。動鐵用的是聲揚 SONION 的動鐵單元,沒有直接用中、高、低的單元,而是採用中高、中低和低頻的單元搭配,目的相信是想聲音在三頻銜接的時候可以做的順滑流暢一點,不會出現斷層。

但一側單元太多的話,分頻和耳機設計都會受到到影響,例如傳統的導管處理會音嘴變得大,從而讓耳機變得不那麼容易佩戴。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TIGERISM 在這裏採用一種名為 Separate-Combine SC 結構。透過定製的 SC 結構框架,將單元重新組合併固定在裡面,可以避免多管道擠壓到音嘴上導致音嘴過大的問題,也能夠避免各個單元相互影響,實現優化聲音輸出路徑的作用。

多單元要面對的複雜情況,還有分頻。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我杯茶用的是物理+電路雙重分頻結構,物理的部分是利用 SC 結構的通道進行濾波和移頻,電路部分則是通過電器元件進行濾波處理,將聲音的能量更有針對性地集中在需要的頻段上面。

兩者結合後,能夠降低多元件之間的音染影響,確保頻段之間有足夠好的過渡表現之外,還要避免頻段重疊時產生量多量少的問題,保證聲音輸出的準繩度。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線材方面,我杯茶標配 TIGERISM 水中花 4.4mm 平衡線。

TIGERISM 表示,線材採用特殊的單晶工藝的單晶銀,也經過了冷凍處理,這樣操作可以將線材做得更細一點。同時,線材裡面也用了不同粗細線徑、並通過特殊的絞合方法來製作,減低單股線材之間的容感抗。加入自家製五金配件的話,能夠提升線材最大的傳輸率。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還有就是,TIGERISM 還給我杯茶推出了升級線「明月」,在原有水中花原有的基礎上再增加兩根單晶銅並進行重新調音,這次的話也會再試試。

說了這麼多配置,是時候來聽聽了。

試聽的部分,既然能叫虎記我杯茶,那這次我試聽的也是它最擅長的粵語流行。搭配的前端是Sony目前的旗艦,最新的金磚 NW-WM1ZM2。

之所以選它,是我手上剛好也從某位大佬手上借來這個。加上我發現,我用我自己的全部設備來聽,感覺似乎都有點不太對。既然 NW-WM1ZM2 能夠發揮它最好的表現,那就用金磚來吧: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機如其名,我杯茶入口的那一瞬間就顯示出一個字——綿滑。

三頻順滑過渡,所有本身會讓聲音變得粗糙或起棱起角的部分都被打磨得圓滑,給人一種自然清晰、沒有銳化處理的感覺。

對,圓滑不代表聲音「件頭」不明顯或不清晰。

聽演奏廳系列的時候就會發現,音樂的結像清晰飽滿,粒粒分明,「件頭感」明顯。順滑的呈現,更像是將會高頻的尖銳位置都打磨得圓滑,讓它能夠更順滑地通過。轉換成畫面的話,就像是一個鍵帽顏色豐富的機械鍵盤一樣,我杯茶只不過是將邊角聲音的直角鍵帽換成了圓邊鍵帽,每一個鍵依然清晰可見。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最爽的部分,還是歌手的部分。

我杯茶能夠將演唱者和聽者的距離拉得非常非常近,聽錄音室專輯時要說有「貼面級」的埋身感也不過分。加上我杯茶綿滑流暢的聲音表現,在呈現歌手口水聲、呼吸轉換時,清晰且不尖銳的感覺會讓這些細節再加點分數。

毫無疑問,如果是是熱愛聽埋身感極強的流行曲,同時有很沉迷這些細節的話,我杯茶的聲音絕對是最佳解答。

整個呈現的畫面,就像是李克勤貼麥克風,用零瑕疵的聲線來對著你唱歌一樣。就好比今天津田健次郎用他那個性感的聲線,貼你耳朵跟你說話一樣。

雖然這句話從我的口說出來會有點奇怪,但我杯茶確實就是這樣的感覺。

『要不,換成 JW 好了』

(笑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換上升級線的話,被我杯茶抹掉的棱角變焦,似乎有了重新出現的跡象。

聲底以及主要風格都沒有太大變化,應該綿滑地方依舊保持綿滑,原線要有的貼身感還在。

只是在處理細節和人聲時,聲音在沒有後期銳化處理的感覺下變分明了。特別歌手的位置上,呼吸聲以及演唱的部分都會明顯了不少。有種在保持現有風格的情況下,單純提升了清晰度和解析力的感覺。

對於這個提升,應該說是變化,我沒有下定論的想法。個人覺得只是一個細微取向的變化,沒有高低升降之分。

如果你單純熱愛我杯茶原本綿滑的聲音,那用原本的水中花配線就足夠了。但像我這種本身已經習慣了為圖像加銳的人,平時聽的就是起棱起角、有件頭的聲音,那換上新線材可能才會更貼近我平時使用的平衡了。

那誰的,那杯茶

總的來說,TIGERISM 我杯茶的這杯茶,是一杯很好特別的茶。

最先要定調的,就是:

「好茶,是真的好茶。」

做茶的師傅下足了用料和功夫,用了聲揚 12 鐵和 8 靜電 EST 單元,再加上為其專門適配的 SC 結構、雙路分頻技術還有配線、調音等一系列配套設施,這些都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好聲是理應要得到的結果。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我杯茶出來的聲音,自然也沒有辜負這個配置。

不鏗喉的綿滑聲音,不帶侵略性的貼身人聲表現,再加上足夠深的縱深感,要把我杯茶稱作粵語流行的恩物,我覺得也不為過。

而對於曲庫有 95% 都是粵語流行的我來說,TIGERISM 我杯茶就真的是我杯茶了。

「但這杯茶容易喝嗎?不,真的不容易。」

要想呈現這種綿滑的好聲音,必須要有一個有足夠控制力、輸出以及聲音足夠細膩的前端。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我在聽我杯茶的時候也試過自己的所有播放器或解碼耳放,但發現低定位、粗聲或者低定位粗聲的播放設備根本沒有辦法滿足我杯茶。關於這一點,我之前在跟虎哥交流的時候也聊過,虎哥確確實實並語重心長地對著我這一輩「後生」講:

「要這個聲,就真的只有金磚系才能有這個完全的聲音。」

對,我杯茶不僅要求高,而且還很敏感。只要在源、機、線這播放流程裡面的其中一個環節有偏差,我杯茶呈現的風格就會不一樣。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左)

這裏就像早乙女哲哉這種級別的廚師,你吃他的天婦羅固然可以得到最高的體驗,但要「完整」這個體驗就要完完全全跟著他的要求走。像是什麼溫度吃、用什麼方法吃、在什麼點加醬汁,哪怕吃完喝什麼茶以及筷子歸位的時候要放置什麼角度,這些你都要跟著他的要求走。

我杯茶一樣,你要聽這個貼身綿滑的聲音,就先要準備一台像 NW-WM1Z 或 NW-WM1ZM2 一樣特性和級別的播放器,用水中花平衡線,播放的源文件質量也不能太差,然後在不打開高增益的模式下推到自己覺得剛好夠聲的音量,我杯茶這份誘人的綿滑才會呈現出來。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是的,要求很嚴格是吧。我在試聽的時候,甚至還把我那個「高增益依賴症」給戒掉了。(笑

但如果真的要追求這個聲音,那就必須跟著說明做。當中只要換了升級線又或者開了高增益,出來的聲音風格就會不一樣。

我也試過用 ifi 的 iDSD DIABLO 搭配用升級線的我杯茶來聽 Spotify,那種人聲依舊貼身、聲音輪廓變得銳利的感覺用來聽 JW 和 Sophy 王嘉儀就會變成另一種銷魂和吸引。

那也確實是平常常喜歡的聲音,是在那個基礎上透過單邊 20 單元實現的高完成度延伸。但如果跟日常聽得一樣的話,似乎就失去了選我杯茶的意義了。

虎記音頻我杯茶體驗,單邊 20 單元超豪華配置_新浪眾測

 

所以我覺得,如果我杯茶原本的風格是你想要的聲音,你也是長期浸泡在粵語流行圈裡面,那它必然是一個非常好並特別的選擇。

但它會不會成為你杯茶,那就要看看你的茶杯和泡茶的方式,能不能滿足它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