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危機懶人包 必知九件事 為何167年歷史銀行48小時內被收購

瑞信於48小時內被瑞銀收購。

【橙訊】歐美銀行爆發2008年金融海嘯後以來最大信心危機,有超過167年歷史、被視為「太大而不能倒」的瑞士第二大銀行瑞信(Credit Suisse)陷入困境,在瑞士和美國當局周旋下,閃電式於48小時內被瑞銀收購,防止危機蔓延至國際金融系統。究竟瑞信出了甚麼問題?全球會否再一次經歷金融風暴?小編綜合瑞信危機的必知九件事。

1:瑞信是什麼?

瑞信在1856年由政治家兼商人Alfred Escher成立,原稱「瑞士信貸」(Schweizerische Kreditanstalt),部位於瑞士蘇黎世,2006年改名為瑞信(Credit Suisse),業務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等,分行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根據評級機構標普,截至2021年底,瑞信擁有8,291.2億美元資產(約6.5萬億港元),在全球銀行排行45,是僅次於瑞銀(UBS)的瑞士第二大銀行。

2:瑞信大到不能倒?

雖然該行近年面對大規模資金流走,但截至去年底,其資產管理規模(AUM)仍高達1.29萬億瑞士法郎(約1.39萬億美元),而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萬億美元的國家僅有17個。

根據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全球有30家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這30間機構普遍被視為「太大而不能倒」(too-big-to-fail),除瑞信之外,還有美國銀行、花旗、摩根大通、富國銀行等。這批銀行一旦倒閉,所掀起的連鎖反應將嚴重傷害全球金融系統和經濟。截至2021年底,該行擁有5萬多名員工。

3月16日,瑞信獲得瑞士央行出手,注資500億瑞士法郎解困。

3:瑞信為什麼陷入危機?

瑞信近年捲多宗醜聞,最關鍵是2021年對沖基金Archegos Capital爆倉事件。該行因為內部風險管理缺失及管理層反應「慢幾拍」,導致虧損55億美元(約429億港元),在眾多間銀行損失最嚴重。事件令瑞信股價開始一蹶不振。同年,瑞信又因Greensill Capital倒閉而損失逾100億美元(約780億港元)。

另外,去年全球多間主要央行啟動緊縮計劃,導致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在高息環境下,瑞信依賴的投行業務收入也驟降。在2022年,瑞信全年勁蝕72.93億瑞士法郎(約618億港元),按年多蝕3.4倍,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差。該行已連續虧損五個季度,其高淨值客戶在去年第四季度提取約1,000億美元。

4:瑞信危機的導火線?

瑞信因為醜聞和業績不振,導致資產管理規模持續大幅減少,本月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引發銀行業信心危機。無獨有偶,瑞信在上周二(14日)發布的年報中,承認在2021和2022財年的報告存在「重大缺失」(material weaknesses);瑞信最大單一股東、沙特國家銀行主席Ammar Al Khudairy在上周三(15日)接受傳媒訪問時,更表明「絕對不會」再向瑞信注資。

大股東「閂水喉」的消息觸發市場恐慌,反映債務違約風險的瑞信1年期信貸違約掉頭(CDS)飆升至接近1,000個基點,瑞信股價當日跌破2美元關口,最低見1.75美元,創歷史新低,雖然收市前跌幅收窄,惟終日仍跌近14%。截至上周五(17日),瑞信股價報2.01美元,市值不足86億美元。

5:瑞士央行如何拆彈?

瑞信財務狀況引發恐慌,驚動瑞士央行出手救火,上周四(16日)向瑞信獲向借款500億瑞士法郎(約4,238億港元)。瑞信亦成為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第一間獲得流動性支援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

為了提振各界對瑞士銀行業的信心,瑞士央行和瑞士國際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局(FINMA),聯同美國聯儲局介入事件,推動瑞信和瑞銀合併,務求在周一(20日)前達成方案,迅速解決今次危機。據報瑞銀曾提出以最多10億美元收購,遭到瑞信拒絕,認為價錢太低,會損害股東及員工權益。瑞銀其後同意提高至超過20億美元。經過多次討價還價,瑞銀在周日(19日)宣布,同意以30億瑞士法郎收購瑞信。

瑞士當局推動瑞銀收購瑞信業務。

6:有沒有交易細節?

今次交易以全股票作為代價,每22.48股瑞信股票可換1股瑞銀股票,相當於每股0.76瑞士法郎,總代價為30億瑞士法郎,折合約32億美元,較瑞信上周五的市值74.3億瑞士法郎,折讓近六成。瑞銀並同意承擔瑞信最多50億美元損失。瑞士央行將向瑞銀提供1,0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同時政府同意承擔瑞信最多90億瑞士法郎潛在投資損失。交易預料於年底完成。

據報瑞銀收購瑞信後,會大幅縮減瑞信投行業務,令有關業務佔合併後集團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而其他部門整合方式尚未釐清。消息人士指,瑞士當局正在準備實施緊急措施,以加快收購進程,包括立法以繞過瑞銀股東需時六周諮詢期的規定,以便即時敲定交易。另外,據報瑞信被收購後可能裁員10,000人。

7:誰是最大輸家?

瑞銀收購瑞信的同時,瑞士監管機構要求將瑞信價值160億瑞士法郎(約1,357億港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AT1)完全撇賬,意味淪為「廢紙」,據報此舉令債券持有人大感不滿。

AT1債券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產物,是一種計入銀行監管資本的次級債券,目的是在銀行陷入困境時,將風險轉移至債券持有人。一旦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於某個水平,這類債券會被轉換為股權或撇賬。

兩家銀行合併,或需裁減1萬人手。

8:瑞信危機會否演變「雷曼2.0」?

曾經準確預測2008年金融危機、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賓尼(Nouriel Roubini)認為,瑞信風暴可能令瑞士難以應對,並指該行正面臨倒閉風險,「問題是他們能不能獲得注資,要是不能,那可能就要出事」。他還指,瑞信可能因為「太大而不能救」,而非「太大而不能倒」。

不過,隨著瑞信從瑞士央行借入500億瑞士法郎,及後更獲瑞銀收購,多國美國、瑞士、歐洲、日本等央行亦發表聯合聲明,宣布採取協調行動,通過常設美元流動性互換額度,安排加強流動性供應。目前市場的恐慌情緒已有所緩和。事實上,截至去年底,瑞信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比率為14.1%,平均流動性覆蓋率(LCR)為144%,截至3月14日,LCR已提高至約150%,資本水平均滿足監管要求。

9:香港沒有受影響?

根據香港金管局資料,瑞信在香港的分行會照常營業,客戶可以繼續透過該分行,存取存款及使用瑞信提供的交易服務,買賣港股和衍生產品。瑞信香港分行總資產約為1,000億元,佔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本地銀行業對瑞信的風險承擔不大。

金管局指,瑞信的持牌法團並非股票市場和衍生產品市場前十大活躍經紀商。截至上月底,瑞信是第九大上市結構性產品發行人,佔未到期單位的總市值約4%。整體而言,瑞信沒有對香港市場構成重大風險。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