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TCL創投袁冰:一家非典型CVC的14年成長路

2023年的股權投資行業,聚光燈持續追向國資GP和CVC。

今年5月,中芯集成在科創板上市,成為TCL創投數十家上市企業中又一新成員。數日後,寧波東燊智炫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正式成立,為TCL創投提供了更多撬動科技投資的干火藥。

根據TCL科技集團公告信息,前述合夥企業的認繳出資額為 15.61億元人民幣,新合夥企業的存續期限為“長期”,並將根據不同投資功能組成對應的子基金。

“我們是集團的一支先遣支隊,集團是我們的重要基石投資人。”TCL創投董事長袁冰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團隊一直以來的使命是找尋未來的機會,不會因為CVC身份而自我設限。

TCL創投成立於2009年。當時CVC理念尚未廣泛進入中國,本土PE/VC機構紛紛狩獵“準創業板企業”,TCL創投作為前沿科技領域的新瞭望者進軍股權投資行業。

過去的14年中,團隊持續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前沿顯示、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能源、智能硬件、新材料及半導體等細分領域投資,截至當前已累計投資超過130個項目、成功退出40多個項目。

TCL創投的關注方向也可以從最新設立的合夥企業信息得到印證。據公告信息,新設立合夥企業的投資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及半導體行業及產業上下遊核心環節, 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等領域,以及圍繞主業相關的前沿技術、開發和應用,助力佈局和加速公司高端科技產業發展,提升高水平科技定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從投資策略的角度,TCL創投進入市場之初,就選擇了一條非典型成長道路。

任何行業的顛覆者都來自“外行人”。TCL集團管理層篤信這一點,於是,初創期的TCL創投肩負起重要使命:成為TCL集團的“第三隻眼睛”。

回顧2009年的股權投資市場,苦熬數年的本土PE/VC機構迎來盛宴,創業板造富效應帶動全民PE潮起。

“非典型”表現之一,是當時的TCL創投沒有順勢大舉投資Pre-IPO項目,並在內部明令要“拒絕套利式投資”。

和創業投資一樣,CVC也是舶來品,多圍繞產業鏈上下遊展開投資,一方面以此鞏固護城河,另一方面適當獲得財務收益。最早在中國以CVC模式進行投資的,多是海外企業的投資部門。

“非典型”表現之二,則是在當時集團多元化經營的大背景下,TCL創投並未將投資領域限定在集團已有的任何產業板塊。

換句話說,從成立之初開始,TCL創投團隊就致力於尋找“屬於未來”的機會,而非一方面受益於集團資源,一方面受限於集團戰略。

梳理TCL創投已投項目可以發現,其被投企業僅有大約三分之一是如今上下遊產業鏈生態內的企業。團隊在投資這其中的相當一部分項目時,集團尚未進入相應賽道。

以新能源行業為例,團隊在2011年投資了捷佳偉創,2016年初投資了帝科股份。比TCL進行重大資產重組,進入光伏新能源行業早了不止三年。

“這些投資完全是基於趨勢作出的。”袁冰介紹說,團隊作趨勢判斷主要從用戶場景出發,以此來分析產業變革方向。在他看來,背靠大玩家的確擁有很多資源,但不應拿著這些來賺快錢,發現未來才是“真正有門檻的事”。

成立14年,意味著TCL創投已經曆多輪資本市場週期。TCL集團的40多年曆史,更讓這支團隊對產業規律心存敬畏、對產業發展抱有信心。

因而,無論面對蕭條還是繁榮,團隊都能多一份清醒。

正如初入市場的TCL創投就明確“不賺一二級市場價差”。回顧這一紀律,袁冰說,“做投資要理解和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相對於企業何時上市、IPO定價如何,我們更關注業務增長是否健康。”

不追熱點不逐風口,讓團隊能更從容地去發現。比如團隊在2014年年底關注到新能源汽車的行業機會,後展開新能源領域佈局,早期項目包括鋰電上遊的德方納米、中鋰新材等。

其後的行業摸底中,多家被投推薦了一家“很不一樣”的公司,成就了發現“寧王”的投資故事。

事實上,從90年代開始以家電巨頭的身份傲居市場的TCL,是中國鋰電行業的首批玩家之一。1999年,專注於研發、設計、生產高能量鋰離子電池的TCL金能電池正式成立。

如此的經曆獲得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的共鳴。當輪融資中,TCL創投成為寧德選擇的少數幾家投資機構之一。

“進入主流玩家生態。”這筆投資完成後,TCL創投在新能源領域的行業生態逐步形成。近年來,構建產業生態的策略再在半導體領域得到實踐,團隊在半導體行業及產業上下遊核心環節展開佈局。

在這一領域,TCL創投截至當前已佈局中科寒武紀、翱捷科技、星環科技、敦泰科技、中芯集成、泰科天潤、盛合晶微、集創北方、得一微電子、華瀾微電子等多個頭部關鍵項目。

行業精細化投資讓TCL創投在新能源及半導體行業兩大領域收穫頗豐。袁冰透露,如今對團隊看好的項目,TCL創投可以從天使輪連續加碼投資到上市前,“即便現在利潤還是虧損的,但只要看清了,我們就會(持續)投。”

談及未來,他表示,團隊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前沿技術投資,包括在半導體材料和裝備領域的持續佈局。

今年以來,國內人民幣基金的募資環境挑戰依舊。無論在行業大會還是地方論壇上,GP們都繞不開一個話題,“人民幣基金最大的困難是募資難。”

整場採訪中,袁冰言語中沒有焦慮,更多的是從容與克製。談到募資話題,他謙虛道,“我們募資能力很弱。”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袁冰自謙的團隊募資能力弱,實則出於不依賴外部出資人的底氣。首先,TCL創投擁有TCL這一基石投資人,無需急切對外尋求基金募集;其次,這家機構多隻在管基金正處退出期,尤其半導體和新能源的頭部項目正在帶來可觀回報;第三,相對追求管理規模的追逐,TCL創投更在意能否持續創造優秀回報。

甚至於,當各地政府引導基金拋出合作的橄欖枝,袁冰提醒團隊要理性評估:“做投資不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得真正尋找產業鏈上的好項目。”

不僅如此,成立之初定下的“不賺一二級市場價差”,也讓團隊享受到恪守投資紀律帶來的果實。

TCL創投管理團隊經曆過作為企業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求生存謀發展,進入股權投資行業後也作為基金管理人經曆並穿越過週期。因而袁冰篤信,“我們的這份堅持是對的。”

近月行業內一篇關於內卷的文章迅速刷屏。多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硬科技投資已進入紅海和內卷階段。

記者瞭解到,TCL創投內部並無內卷文化,更多的是基於長期主義的從容。比如,其團隊內部有個不成文的共識,投資經理們可以留出一定時間投入到“KPI之外的事”。

這一機制和Google“20%時間”類似。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曾表示,這讓員工更具創新性。結果也證明,Google的很多優秀項目都源自於此。

“不論是什麼方向,只要自己特別喜歡,又相信可能成為方向,我們就投入進去。”袁冰對年輕投資經理們說,投資人的成就感來自投出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哪怕投的項目成了“先烈”,也是職業生涯中值得一書的過往。

袁冰說,這才是投資人應當懷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