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再融資受阻 券商年內發債超萬億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易妍君 廣州報導

股權再融資節奏趨緩背景下,券商發債熱情高漲。

僅9月下旬以來,財通證券發行100億元公司債券、東方證券發行200億元公司債券、招商證券發行200億元次級公司債券的申請先後獲得監管批複

同時,包括東興證券、東吳證券、國金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相繼完成了一期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國元證券、銀河證券、長城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也分別發行了一期公司債。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Wind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今年年內證券行業發債規模合計達到11608.53億元(包括公司債、短期融資券)。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指出,這一輪券商發債的熱情高漲還與政策對於債券發行的支持有關。有效利用新募資本可以促進券商的業務發展,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高漲

今年以來,債券市場成為券商解決資金需求的重要渠道。

根據中國證監會公示信息統計,今年三季度,中信建投、光大證券、方正證券國元證券、中泰證券、財通證券、第一創業、財信證券等11家券商的債券發行申請獲得監管核準;這11家券商計劃發債規模合計達到1650億元。

同時,券商發債速度也在加快。

僅9月下旬以來,東興證券、東吳證券、國金證券等多家券商相繼完成了一期短期融資券的發行;國元證券、銀河證券、長城證券、廣發證券、申萬宏源證券等也分別發行了一期公司債。

整體上看,以證券公司債、證券公司短期融資券(境內)作為統計口徑,今年以來,券商發債規模已超過去年同期。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4日,今年以來,共有70多家券商發行了債券,合計發行規模超過116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554.74億元增加了約21%。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內券商發債熱情高漲,截止目前已合計發行規模為8107億元。

從機構端看,年內共有9家券商的發債規模超過400億元。

具體來看,發債規模最大的券商為中信證券,發行規模為955億元;緊隨其後的是招商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這幾家券商的發債規模分別為761億元、674億元、630億元、626億元。

此外,海通證券、平安證券、安信證券、東吳證券發債規模在400億元——360億元(含360)區間。

2023年以來債券發行規模居前的券商

在田利輝看來,券商發債熱情高漲反映了部分券商對於資金籌集的需求,需要增加資本儲備或擴大業務規模,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融資策略來應對市場競爭。

收緊

近日,中金公司“2022年度配股方案到期自動失效”一事受到市場關注。

根據公開資料,中金公司於2022年9月14日披露配股預案,配股比例0.30%,計劃募集資金270億元。該公司於2022年10月24日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2022年度配股方案的議案》等擬向原股東配售股份相關議案,但該事項在有效期內未能獲得監管批準。

不只是中金公司,在今年初引起軒然大波的華泰證券配股預案,目前也未獲得核準。

事實上,今年以來,券商股權再融資節奏趨緩的態勢十分明顯。今年初,監管部門倡導已上市證券公司應“結合股東回報和價值創造能力、自身經營狀況、市場發展戰略等合理確定融資計劃及方式”。

此後,一些上市券商陸續修改了定增方案,個別券商甚至主動撤回了定增申請。

截至目前,今年內券商定增、配股方案尚未有獲批案例。

談到券商股權再融資監管趨嚴的背景,田利輝認為,為了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和提升市場穩定性,監管部門對券商的融資活動進行更加嚴格的規範和監督。個別券商可能存在過度融資、資金使用不規範等問題。故而,監管部門對此進行更加嚴格的審核和監管。

“而且,部分券商也主動基於自身經營狀況和市場發展戰略重新考慮融資計劃及方式。”他談到。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監管方面持續優化再融資規則。8月底推出的新規明確指出:對於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再融資還將和信披評價結果掛鉤。

近日,上交所公佈了《關於2022-2023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的通報》,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覆蓋2160家滬市上市公司,中信證券、國金證券、海通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等多家上市券商獲最高等級A類評價。

據瞭解,上交所將根據考核結果對上市公司實施分類監管,並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評價結果納入對上市公司再融資審核的考慮因素。

競爭

在股權融資受限情況下,券商不惜大舉進行債券融資。其主要原因是,在證券行業分化整合提速、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券商提升資本實力的需求也愈發旺盛。

中泰證券分析,當前證券公司正面臨全新的戰略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製、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引入長期資金投入、加強投資者保護等基礎性制度改革,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和創新力,提升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投資者機構化趨勢日益明顯,期貨、期權等新產品陸續上市,科創板、北京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等創新業務試點推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資本市場的應用不斷革新,居民的財富管理需求與日俱增。與此同時,證券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競爭持續加劇。證券公司資本實力、信息技術、專業服務和合規風控等能力需要滿足更高的要求。

另有業內人士談到,目前中國證監會實施以淨資本和流動性為核心的風險控製監管,其中,淨資本規模成為影響我國證券公司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家發佈定增預案的券商表明,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擴大資本規模、夯實資本實力,增強公司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加強相關業務規模投入,從而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中介服務功能。

浙商證券認為,證券公司的發展與資本規模高度相關,證券公司的資本規模對其市場地位、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以及綜合競爭能力有著重大影響,充足的淨資本是證券公司拓展業務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天風證券也表示,公司作為一家中型證券公司,需通過適當補充資本,推動業務全面發展,提升業務質量,才有可能在未來行業競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易妍君 編輯:巫燕玲)